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6, Vol. 45 ›› Issue (12): 20-24.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Published:
Online:
常 萍1,张 煜2,张建周2,胡 琳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摘要: 为了分析河南省60 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进展,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的株型特征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这些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小麦品种的株型性状得到了显著改良。株高和叶层重心绝对高度都在不断降低,株高由早期品种南大2419的138 cm降低到矮抗58的67 cm,叶层重心绝对高度由碧蚂1号的69 cm降低到郑麦7698的29 cm,顶三叶基角和披角也在不断减小,旗叶变得短而宽。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叶层重心相对高度的降低、叶片基角的减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对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旗叶的净光合速率由20.4 μmol/(m2·s)增长到27.1 μmol/(m2·s),光合速率的改良对籽粒产量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近20 a河南省小麦品种株型性状的改良进度有所减缓且进一步改良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在今后的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小麦植株单位面积光合效能的改良。
关键词: 小麦, 株型特征, 光合特性, 遗传改良
常 萍,张 煜,张建周,胡 琳. 河南省60 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12): 20-24.
0 / / Recommend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hnnykx.org.cn/EN/
https://www.hnnykx.org.cn/EN/Y2016/V45/I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