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6-77.
[2] 张建新,王宇丹.南开大学一项技术有望实现丹参新品的大规模栽种[J].北京农业,2008(11):5.
[3] 肖克硕,王迎迎,高致明,等.丹参苗期生长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5):97-100.
[4] 李金莉.丹参种质资源的收集、分类研究和评价[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5] 丰成相.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25-26.
[6] 杨志霞,林谦,马利.丹参对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文献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2):93-96.
[7] 扶胜兰,张艳玲,张红瑞,等.播期对红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7,46(2):91-95.
[8] 张红瑞,李志敏,高致明.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83-5785.
[9] 乔富廉.植物生理学实验分析测定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孟肖,张红瑞,陈明明,等.海拔对丹参苗期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242-245.
[12] 耿守保,魏永胜,梁宗锁.丹参种子的种皮颜色与萌发的水分和热量需求[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10):163-169.
[13] 唐慧骥.育苗移栽密度及摘花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积累影响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