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齐建双,卢彩霞,岳润清,燕树锋,韩小花,铁双贵. 11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10): 35-38. |
[2] |
付 亮,蒋志凯,李 洋,刘朝辉,范永胜,王映红.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10): 40-43. |
[3] |
张 丽,文 俊,陈金湘,李德仑,孙希文,彭 琛,陈建军. 乙烯利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代谢关键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10): 66-69. |
[4] |
田 娟,王 磊,陈庆富. 不同地区火棘果实中淀粉含量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11): 109-112. |
[5] |
江晓东;迟淑筠;宁堂原;李增嘉.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39(12): 44-47. |
[6] |
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赵磊. 河南省油菜育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38(9): 87-89. |
[7] |
刘新香;库丽霞;吴连成;王付娟;杨铭波;陈彦惠. 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 37(2): 25- . |
[8] |
刘尚前;王晓春;牛斌;袁丁. 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应[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36(4): 99-100,116. |
[9] |
林作楫;雷振生;杨攀;王美芳.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进展与问题[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36(2): 5-8. |
[10] |
刘媛媛;王瑞芳;张磊.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35(4): 54-56. |
[11] |
王启亮,谷建中,孙春梅,任丽. 对花生育种和种子开发的几点看法[J].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33(8): 36-37. |
[12] |
韩巧霞;郭天财;高松洁;阎凌云;方保廷. 不同质地土壤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变化动态[J].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33(6): 11-14. |
[13] |
王素霞;刘兢文;郑和平. 离子束注入转大豆基因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2, 31(10): 7-8. |
[14] |
张新;王振华;王懿波;王永普. 国审高淀粉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 2002, 31(1): 8-8. |
[15] |
杨海棠1;黄长志1;李蝴蝶2. 河南省十年花生科研工作回顾与建议[J]. 河南农业科学, 2001, 30(2): 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