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Vol. 41 ›› Issue (9): 73-77.

• 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秦岭火地塘林区3种森林类型乔木层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

任毅华1,2,蔡 靖1,3*,袁 杰1,张硕新1,3   

  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2.西藏农牧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3.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 宁陕 711600
  • 收稿日期:2012-03-30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2-09-15
  • 通讯作者: 蔡 靖(1968-),女,陕西子洲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 森林生态和森林植物研究。E-mail:cjcaijing@163.com
  • 作者简介:任毅华(1980-),男,陕西西安人,硕士,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研究。E-mail:xzryh@yahoo.cn
  • 基金资助: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36)

  • Received:2012-03-30 Published:2012-09-15 Online:2012-09-15

摘要: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3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回归模型计算其碳储量,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碳密度以及不同器官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锐齿栎最高(118.724t/hm2),油松次之(106.062t/hm2),华山松最低(94.227t/hm2);3种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均随着林分径级的增大呈现出上升、下降和再上升的趋势,而大径级碳储量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大径级单株林木的出现,具有明显的随机性;碳储量在不同树种各器官的分布表现为:干>枝>根>皮>叶(锐齿栎),干>枝>根>叶>皮(华山松),干>枝>叶>根>皮(油松),且不同树种同一器官及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的碳储量所占比重差异显著。 

关键词: 秦岭, 生物量回归模型, 碳密度, 碳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