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3, Vol. 42 ›› Issue (4): 91-94.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Published:
Online:
赵盼盼,孟庆芳,郭楠,张林亚,闫红飞*,刘大群*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摘要: 采用16个固定鉴别寄主和21个辅助鉴别寄主,在小麦苗期对2009-2011年采自河南省6个地区184个单孢子堆上纯化分离的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致病性鉴定及毒性基因频率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1年河南省主要优势致病类型为THTS、THTT、THKS、PHKT、PHTT、THPS、PHKS、PHSS、THFS、THPN和THSS,出现总频率为52.13%。毒性基因V1、V2c、V3、V16、V26、Vb、V25和V37的平均毒性频率超过95%,说明其对应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在河南省几乎完全丧失了抗性;毒性基因V9、V24、V19、V38和V47的平均毒性频率低于4%,说明其对应的抗病基因为目前河南省小麦叶锈菌有效抗病基因,尤其毒性基因V24的毒性频率为0,表明目前河南省无对其表现出毒力的小麦叶锈菌小种。另外,毒性基因V11、V15、V17、V30、V10、V14a、V23、V29、V18、V21、V32、V33+34、V36和V39等的毒性频率在2009-2011年际间差异较大。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叶锈菌, 致病类型, 毒性基因频率
赵盼盼,孟庆芳,郭楠,张林亚,闫红飞,刘大群. 2009-2011年河南省小麦叶锈菌毒性结构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4): 91-94.
0 / / Recommend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hnnykx.org.cn/EN/
https://www.hnnykx.org.cn/EN/Y2013/V42/I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