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郑国清,程永政,冯晓,等.河南省农科院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河南农业科学,2009(9):212-216.
[2]孙岩,马中杰,郑国清.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2):158-161.
[3]王勇,王文亮.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J].技术经济,2013,32(4):85-88.
[4]吴风华.河南省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
[5]何芳.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河南省的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6):34-36.
[6]鲁春阳,杨庆媛,文枫.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的协整检验与因果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0,30(4):551-557.
[7]邹高禄,罗怀良.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与来沙系数的格兰吉尔因果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6):698-703.
[8]Granger C W J.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J] Econometrica,1969,37(3):424-438.
[9]阮怀军,封文杰,唐研,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0):4117-4127.
[10]王欣,李萍萍.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10):75-79.
[11]邓培军,陈一智.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338-340.
[12]朱昭萍,王生林,刘涛.甘肃省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农业信息化贡献率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4):14-18.
[13]杨勃桠,李巧云,关欣.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205-209.
[14]丁英宏.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统计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