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年鉴编委会.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田体伟,王丽莎,王燕,等.3种新烟碱类种子处理剂对玉米及其主要害虫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1):73-78.
[3]张振铎,孟昭金,潘巨文.松毛虫赤眼蜂结合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防治玉米螟的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6):91-94.
[4]张兴国.3WP-500G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3):16-18.
[5]宋春林,吴秋平,韩成卫.4%烟嘧磺隆减量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4):157-158,162.
[6]徐璟琨.大型植保机械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4):59-61.
[7]秦维彩,薛新宇,周立新,等.无人直升机喷雾参数对玉米冠层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5):50-56.
[8]高圆圆,张玉涛,赵两城,等.小型无人机低空喷洒在玉米田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初探[J].植物保护,2013(2):152-157.
[9]张强,朱玉永,何卫疆,等.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棉蚜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2):61-63.
[10]束放,熊延坤,王凤乐.2016年我国农药械需求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4):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