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7, Vol. 46 ›› Issue (3): 107-111.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Published:
Online:
谭亚飞1,张 强2*,赵艳艳2,许 茜1,李 扬1,原玉香2,姚秋菊2,蒋武生2,魏小春2,王志勇2,张晓伟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摘要: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 11 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黄籽沙逊, 埃塞俄比亚芥菜, 黄籽, 种间杂种
谭亚飞,张 强,赵艳艳,许 茜,李 扬,原玉香,姚秋菊. 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3): 107-111.
0 / / Recommend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hnnykx.org.cn/EN/
https://www.hnnykx.org.cn/EN/Y2017/V46/I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