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7, Vol. 46 ›› Issue (3): 66-70.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Published:
Online:
刘 苹1,李 燕1,赵海军2*,沈玉文1,宋效宗1,房 锋3,张柏松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施肥方式(处理1:1/2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1/2尿素返青拔节期追施旋耕;处理2:全部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3: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4: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正下方条施;处理5: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侧下方条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株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数和冬前最大分蘖数以处理2最高,春季最大分蘖数以处理1、3、5较高,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3、4、5的小麦生物量较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2。小麦产量受穗数影响最大,处理1、3、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9 139、9 097、8 930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产量最低,为8 407 kg/hm2,显著低于其余4个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各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处理1、3、5较高,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最低。处理3、4、5在拔节期和孕穗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施用尿素的处理1、2差异相对较小(60~90 cm孕穗期差异相对稍大),在小麦收获后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控释氮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和条施于种子侧下方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既能保证小麦稳产,又能使土壤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从而减轻面源污染的风险。
关键词: 小麦, 施肥方式, 产量, 硝态氮含量
刘 苹,李 燕,赵海军,沈玉文,宋效宗,房 锋,张柏松.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3): 66-70.
0 / / Recommend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hnnykx.org.cn/EN/
https://www.hnnykx.org.cn/EN/Y2017/V46/I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