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6, Vol. 45 ›› Issue (1): 108-113.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Published:
Online:
董慧霞1,李贤伟2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摘要: 以退耕还林后2种不同草本层(自然草、黑麦草)模式下的4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幼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柱法对林地细根和草根按照0~10 cm(上层)、10~20 cm(中层)、20~30 cm(下层)3个土壤层次,2个径级(0~1 mm,1~2 mm)进行每月1次、为期1 a的草根和细根生长及死亡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式林地内,2个径级活细根的生物量,基本为上层>中层>下层,黑麦草林地在上、中、下层变化趋势均比自然草林地明显,0~1 mm细根上层有明显的年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谷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7月;2个径级死细根的生物量,0~1 mm径级为上层>中层>下层,1~2 mm径级则全年均为中层>下层>上层,黑麦草林地变化同样比自然草林地明显。2种模式内3层0~1 mm、1~2 mm 活细根与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为5∶[KG-*2]1。2种模式草根的生物量上层峰值也都出现在5月和9月,与0~1 mm细根上层相同,谷值则出现在8月。草根的年平均生物量,黑麦草仅在上层和中层分布,每层的自然草根系生物量都比黑麦草根系生物量大得多,上层是黑麦草的3.6倍,中层是黑麦草根系的4.6倍。人工种植的黑麦草林地细根生物量(0.614 t/hm2)较自然草林地生物量(0.465 t/hm2)高,但细根和草根合在一起后,自然草林地比黑麦草林地高。在自然草林地内,草根占据了0~2 mm根系生物量的53.4%,可见,就0~1 mm的根系来说,在造林初期,生物量在自然条件下要比人为干扰环境下大得多。
关键词: 细根, 草根, 生物量, 空间分布
董慧霞,李贤伟.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细根及草根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1): 108-113.
0 / / Recommend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hnnykx.org.cn/EN/
https://www.hnnykx.org.cn/EN/Y2016/V45/I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