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5, Vol. 44 ›› Issue (5): 72-76.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Published:
Online:
刘 晶,徐少君,刘丽芬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摘要: 选取退耕10 a左右的乔木林、灌木林、果园、草地及荒地,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颗粒有机碳含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所有退耕方式样地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表现为灌木林>荒地>乔木林>果园>草地,20~4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仅灌木林、乔木林和荒地显著提高,可见退耕还灌、退耕还乔和自然恢复对碳的减排增汇效果较优。与耕地相比,所有退耕方式样地粗颗粒有机碳含量及其所占总颗粒有机碳含量比例提高幅度均远大于细颗粒有机碳。其中,与耕地相比,所有退耕方式样地0~20 cm、40~60 cm土层土壤粗颗粒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灌木林、荒地、果园显著提高;所有退耕方式样地0~20 cm、20~40 cm、40~60cm土层土壤粗颗粒有机碳含量占总颗粒有机碳含量比例均显著提高,灌木林、荒地、果园表现较突出。所有退耕方式样地0~20 cm土层土壤细颗粒有机碳含量均提高,除草地外均达显著水平,表现为灌木林>荒地>乔木林>果园;所有退耕方式样地20~40 cm土层土壤细颗粒有机碳含量占总颗粒有机碳含量比例均显著提高,40~60 cm土层土壤仅灌木林、荒地、果园显著提高。总体上,不同退耕方式样地土壤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较细颗粒有机碳高。综上,土壤粗颗粒有机碳含量能更敏感地反映不同退耕方式对土壤碳库影响的差异。
关键词: 黄土丘陵, 退耕方式, 总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刘 晶,徐少君,刘丽芬. 不同退耕方式对豫西黄土丘陵区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5): 72-76.
0 / / Recommend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www.hnnykx.org.cn/EN/
https://www.hnnykx.org.cn/EN/Y2015/V44/I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