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组自交恢复系配组后代杂种优势的差异性分析

  • 鲁伟林 ,
  • 段仁周 ,
  • 余新春 ,
  • 梁成强 ,
  • 严德远 ,
  • 胡建涛 ,
  • 余明慧
展开
  • 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信阳464000

网络出版日期: 2008-01-15

摘要

以27个重组自交恢复系与不育系Ⅱ-32A配组后代为材料,通过聚类分析比较不同优势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类型组合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产量构成因素上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均少于对照品种(Ⅱ优838),每穗粒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千粒重以I类最高,其余4类均低于对照;I,Ⅱ类经济系数比对照品种高,其余3类与对照相当;所有组合类型的株高均小于对照,着粒密度均大于对照;5类组合产量构成因素和生物学特性与产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谷草比与经济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

本文引用格式

鲁伟林 , 段仁周 , 余新春 , 梁成强 , 严德远 , 胡建涛 , 余明慧 . 水稻重组自交恢复系配组后代杂种优势的差异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08 , 37(1) : 23 -26 .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8.01.006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