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Vol. 42 ›› Issue (5): 105-109.

• 植物保护 • 上一篇    下一篇

利用葡萄籽油防治桃子采后褐腐病的研究

张殿朋1,韩雪梅2,卢彩鸽1,张晓元3,刘伟成1*   

  1.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2.南阳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3.河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河南 真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2-12-06 出版日期:2013-05-15 发布日期:2013-05-15
  • 通讯作者: 刘伟成(1959-),男,辽宁朝阳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E-mail:liuwich@163.com
  • 作者简介:张殿朋(1980-),男,河南周口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果实病害生物防治研究。E-mail:dreamstar26@126.com
  • 基金资助: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QNJJ201317)

  • Received:2012-12-06 Published:2013-05-15 Online:2013-05-15

摘要: 为探索桃采后褐腐病的新型非化学农药防治手段,研究了不同用量葡萄籽油处理(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0.05%、0.01%)对桃采后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将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终浓度:5×104 cfu/mL)和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于PDB培养基中25℃下共培养24~96h,然后调查病原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以打孔法人为模拟接种褐腐病菌(浓度:5×104 cfu/mL)至桃子上,随后接种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25℃下贮藏6d后调查褐腐病斑大小。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在桃子体内对褐腐病斑的抑制率在50%以上,而且0.1%和0.5%的葡萄籽油用量对褐腐斑的抑制效果相当;当体积分数为0.01%时,葡萄籽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及桃褐腐斑的抑制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将0.1%定为葡萄籽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最佳用量。自然条件下,在1℃冷藏21d后,经0.1%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20.0%,化学药剂戊唑醇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18.7%,而空白对照组发病率为45.5%,表明0.1%葡萄籽油的防治效果(56.0%)接近化学药剂防治效果(58.9%)。同时,对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进行了果实品质参数测定,包括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品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说明葡萄籽油在防治桃采后褐腐病方面具有代替化学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 桃子, 采后病害, 褐腐病, 葡萄籽油,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