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易媛, 马红勃, 王静, 张会云, 赵娜, 朱雪成, 张娜, 刘东涛. 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7): 13-21. |
[2] |
崔同霞,李怀德,杨俊海,姚友旭,范重秀,惠和平. 播期和播量对陇西黄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5): 43-48. |
[3] |
白 婷,周珠扬,靳玉龙,朱明霞,强小林. 二棱青稞品系群体动态及农艺性状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2): 35-39. |
[4] |
王茜赟,杨林菲,史国安. 不同播种方法对牡丹种子萌发和苗体发育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10): 96-101. |
[5] |
付 景,王生轩,尹海庆,吴 蔚,王越涛,王付华,陈献功,王 亚,杨文博,白 涛. 播量对直播稻郑旱10号产量及根系生理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46(8): 22-26. |
[6] |
陈金平,尹志刚,周国勤,王建华,熊贵训,李 周,于立新,马海英,王广甫. 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3): 39-42. |
[7] |
朱家成,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赵 磊,曹金华,何俊平,蔡东芳. 高含油量油菜杂交种双油092的选育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3): 63-66. |
[8] |
杨育峰,李君霞,代小冬,杨晓平,王春义,杨国红. 甘薯新品种郑红2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9): 22-24. |
[9] |
王树林,祁 虹,王 燕,张 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7): 22-24,28. |
[10] |
邱喜阳,王彦丽,邱海军,任秋芳,罗 明,沈天民. 国审小麦品种天民198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12): 39-41. |
[11] |
孟庆法,何瑞珍,王平格. 建始槭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43(9): 133-136. |
[12] |
宋虎卫,张正锋,卢国强,赵祥祥. 保护地栽培线辣椒新品种镇研20号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43(3): 107-110. |
[13] |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会民,晁岳恩,杨攀,李巍,周正富. 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9): 22-24,48. |
[14] |
冯素伟,胡铁柱,李小军,丁位华,李笑慧,茹振钢. 百农矮抗58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动态变化及产量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9): 25-28. |
[15] |
李宇峰,尹志刚,周国勤,李刚,李明慧,万宇.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8): 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