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2021年第50卷第1期目次
    2021, 50(1):  0. 
    摘要 ( )   PDF (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食线虫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研究进展
    郝昕, 王博文, 陈洁, 李洋, 马玲
    2021, 50(1):  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1
    摘要 ( )   PDF (1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寄生线虫作为一类植物病原,对全球农林业产生严重危害,每年由植物寄生线虫造成的损失平均高达1 570亿美元。食线虫真菌作为一种安全、高效、低毒防治线虫的生物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讨论了食线虫真菌的分类、对线虫的作用机制、防控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食线虫真菌与植物寄生线虫互作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软计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野, 孙瑞志
    2021, 50(1):  10-1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2
    摘要 ( )   PDF (10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计算(Soft computing,SC)技术是通过对不确定、不精确及不完全真值的容错以取得低代价的解决方案和鲁棒性,运用模糊逻辑结合智能化技术解决复杂系统中带有不确定因素的问题,使之更接近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智慧化阶段,软计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农作物产量预测、杂草检测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监测3个方面对软计算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软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农业提供理论支持。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2个玉米光敏色素C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丁武思, 陈士瞻, 刘磊, 樊晓聪, 丁梦月, 孙广华, 王立建, 杨建平
    2021, 50(1):  16-2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3
    摘要 ( )   PDF (14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玉米与拟南芥光敏色素C(Phytochrome C,PHYC)功能的异同,以及2个玉米PHYC基因在光形态建成和避荫性反应中的作用,克隆了玉米2个PHYC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玉米PHYC蛋白结构域,与常见物种PHYC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拟南芥中验证玉米PHYC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从玉米B73自交系中克隆了ZmPHYC1ZmPHYC2基因。它们的编码区长度为3 405 bp,编码具有1 13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为126.14 ku和126.07 ku的蛋白质。ZmPHYC1和ZmPHYC2蛋白结构域与拟南芥和水稻的PHYC蛋白相似,包含1个PAS_2结构域、1个GAF结构域、1个PHY结构域、2个PAS重复结构域、1个组氨酸激酶A结构域和1个类组氨酸激酶ATP酶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二者与高粱PHYC同源性最高。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ZmPHYC1ZmPHYC2可以互补红光下拟南芥phyC-2突变体的长下胚轴表型,并且在持续红光和蓝光条件下均能促进幼苗的去黄化反应,在避荫条件下抑制下胚轴的伸长生长。在促进幼苗的去黄化反应和抑制避荫反应方面,ZmPHYC1的作用优于ZmPHYC2
    我国主推玉米品种亲本的遗传结构解析
    李晶晶, 张文洋, 王利锋, 王浩, 李会勇
    2021, 50(1):  27-3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4
    摘要 ( )   PDF (29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56K玉米基因芯片对我国常用玉米骨干亲本自交系进行遗传结构解析,并对我国主推玉米品种的亲本进行杂种优势模式分析,以期为玉米育种提供指导和参考。结果表明,从56 00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中共筛选到35 261个高质量SNP标记,所检测到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平均值为0.28,有12.56%的SNP位点处于0.45≤MAF≤0.50,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水平;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0~0.50,平均值为0.3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1份玉米自交系共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Ⅰ类群是以PH6WC为代表的坚秆综合种(BSSS)类种质;Ⅱ类群以PH4CV、迪卡517父本和登海505父本等父本自交系为主;Ⅲ类群以Reid、P群及欧洲父本自交系为主;Ⅳ类群以综3和综31为代表的国内种质为主;Ⅴ类群以SPT、Suwan及CIMMYT热带种质为主。同时,针对我国16个主推玉米品种的亲本自交系SNP差异,共筛选出7 615个多态位点和7 592个保守位点。
    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氮和锌含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邵运辉, 张盼盼, 马耕, 卢红芳, 王丽芳, 王晨阳, 李向东, 岳俊芹, 秦峰
    2021, 50(1):  35-4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5
    摘要 ( )   PDF (2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裂区设计,主因素设置0、9.60 kg/hm2 2个施锌处理,副因素为0、240 kg/hm2 2个施氮处理,将小麦籽粒从外到内依次分为种皮、糊粉层、次糊粉层、3层淀粉胚乳过渡层和淀粉胚乳中心层等7层(F1—F7),研究不同氮锌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不同层的氮、锌含量及分配比例,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小麦籽粒胚乳的锌生物强化和氮锌肥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氮、锌在籽粒中分布不均匀,F2和F3层氮含量较高,籽粒从外到内锌含量逐渐下降,氮、锌在F7层中的分配比例均最高,分别是40.40%、26.20%,F1、F6层分配比例分别达最低。施锌对籽粒产量、氮含量及籽粒不同部位氮素累积量、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籽粒锌含量49.3%,以F5层增幅最大,各层次锌累积量显著提高了50.1%~63.6%,以F7层增幅最大,籽粒各层锌分配比例无明显变化。施氮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氮含量及籽粒不同部位氮含量和累积量,其中籽粒各部位以F3层增幅最高,F3层氮分配比例也明显提高,F1和F7层分配比例下降;施氮还显著提高籽粒及各层锌含量,其中F7层锌含量提高24.9%,并提高F7层锌分配比例14.3%,其他层锌分配比例均有所下降(F2层除外)。F7层锌含量与籽粒、F1和F5层氮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F7层锌含量与F1层氮含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也达显著水平。综上,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氮锌肥配施能够明显增加小麦籽粒的锌含量尤其是淀粉胚乳中心层锌的累积与分配比例,是提高小麦籽粒胚乳锌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
    施氮和根系分隔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王立波, 邵泽强, 陆文龙
    2021, 50(1):  44-5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6
    摘要 ( )   PDF (30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施氮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和固氮能力的影响,为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紫花苜蓿不同茎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增幅分别为22.4%、18.4%、16.9%;降低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降幅分别为33.8%、64.5%、29.4%、17.0%、55.4%。在不施氮条件下,与塑料板分隔(PSS)处理相比,根系不分隔(NS)和根系尼龙网分隔(NNS)处理紫花苜蓿不同茎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降低 26.1%、29.1%、36.9%和13.6%、12.9%、23.5%,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69.5%、76.4%、148.2%、52.9%、73.3%和49.3%、61.4%、66.0%、41.9%、43.3%;与NNS处理相比,NS处理使紫花苜蓿不同茎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降低14.0%、18.8%、19.5%,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3.5%、9.3%、49.5%、7.8%、20.9%。在施氮条件下,与PSS处理相比,NS和NNS处理紫花苜蓿不同茎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降低 23.9%、28.3%、32.3%和12.6%、15.3%、23.5%,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45.5%、97.6%、105.5%、30.0%、42.6%和42.8%、45.5%、58.6%、26.2%、18.2%;与NNS处理相比,NS处理使紫花苜蓿不同茎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降低12.9%、15.4%、18.1%,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固氮率、固氮量、豆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9%、35.8%、29.6%、2.9%、20.7%。综上,施氮和根系分隔均会促进玉米/紫花苜蓿间作体系中紫花苜蓿不同茎级根系的生长,但会抑制紫花苜蓿的固氮能力。
    外源赤霉素对烤烟叶面腺毛和香气物质的影响
    贺凌霄, 薛刚, 孙聚涛, 张智强, 丁永乐, 杨铁钊, 徐世晓, 程昌合
    2021, 50(1):  52-5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7
    摘要 ( )   PDF (5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增加烤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提高烟叶品质,并探究赤霉素在烤烟西柏烷类物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作用,以NC71、中烟100为材料,苗期茎尖喷施赤霉素,并在叶龄50、60 d分别测定叶片腺毛密度、腺毛分泌物含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后,烤烟叶面腺毛密度平均提高了30.97%,腺毛分泌物含量平均提高了37.44%,烤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平均提高了78.38%;此外,烤烟内源赤霉素含量上升及合成途径中,正调控基因CPS、GA20ox表达量上调,负调控基因GA2ox表达量下调。因此,苗期茎尖喷施赤霉素能提高烟株内源赤霉素含量,增加叶面腺毛密度,提高腺毛分泌能力,增加腺毛分泌物及中性致香成分萜类降解产物的含量。
    不同透光率和生长调节剂浓度对三七的影响
    林洁, 梁增艳, 赵致, 罗春丽, 罗夫来, 王华磊
    2021, 50(1):  60-6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8
    摘要 ( )   PDF (1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遮阴栽培条件下适宜3年生三七生长的透光率和24-表芸苔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质量浓度,采用田间试验,利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形成5个不同的透光率(57.31%、31.61%、18.90%、11.44%、8.04%),并设置6个质量浓度的EBR溶液[0(清水对照)、0.05、0.20、0.40、0.80、1.60 mg/L],探究不同透光率和不同质量浓度EBR溶液对3年生三七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三七形态指标不同,透光率为18.90%,三七株高、中叶长、中叶宽及单株鲜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3.67 cm、14.06 cm、4.67 cm、53.86 g,总皂苷含量较高(8.14%);不同透光率处理对三七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总皂苷含量影响不显著。EBR溶液质量浓度为0.05 mg/L时,三七株高、根冠比、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32.41 cm、2.15、6.50%和5.22%;EBR质量浓度为0.20、0.40 mg/L时,三七叶柄长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最高,为10.36 cm和47.21;EBR质量浓度为0.80 mg/L时,人参皂苷Rg1和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4.00%和46.98 g,总皂苷含量较高,为7.30%。综上,透光率为18.90%更适宜3年生三七地下部分生物量与皂苷的积累;EBR质量浓度为0.80 mg/L时对三七的提质增产效果最好。
    农业资源与环境
    温和湿热条件下碱性非碱溶液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王禹霄飞, 王宇, 祝国强, 孙云博, 杨毅, 曲威
    2021, 50(1):  68-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09
    摘要 ( )   PDF (38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玉米秸秆预处理方法,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4种碱性非碱溶液(Na2CO3、Na2SO3、K2HPO4和CaO2,每种均采用2%、4%、6% 3个梯度)作为预处理剂,以不加预处理剂作为对照(CK),80℃水浴锅加热,TS(总固体含量)10%条件下浸泡处理24 h后,分析秸秆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秸秆浸提液和秸秆厌氧发酵后出料沼液的COD(化学需氧量)值和TVFA(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厌氧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值、日产沼气量、沼气中甲烷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过温和湿热条件下碱性非碱溶液预处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大多数处理组厌氧发酵的单位TS产沼气量和沼气中甲烷含量峰值提高,发酵液pH值最终稳定在7.50~9.00。其中,CaO2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的溶解最佳,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最多分别降低59.75%、69.61%和47.09%。2% CaO2预处理组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最好,单位TS产沼气量达到291.8 mL/g,沼气中甲烷含量峰值提高39.02%。该处理组出料沼液的COD值和TVFA含量也为各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56.25%和61.45%。通过分析,预处理溶液种类和含量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去除率影响明显,且木质纤维素的去除率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效果均有影响,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当全面考虑。
    贵州武陵片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赵辉, 王喜英, 徐仕强, 谭智勇
    2021, 50(1):  81-9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0
    摘要 ( )   PDF (2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设施菜地土壤质量状况,以贵州武陵片区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不同种植年限(3、5、7 a)及露天菜地(CK)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探讨土壤质量退化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延长,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逐渐积累,土壤酸化明显。种植年限3 a的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最高,分别比CK提高了74.51%、4.17%。随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延长,土壤真菌总量增加,细菌/真菌逐渐下降,土壤稳定性变差。层次聚类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种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3 a、CK分别与5、7 a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3 a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为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种植年限3 a对各类碳源利用能力均最强。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C/N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微生物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见,设施蔬菜种植3 a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土壤微生态逐渐失衡,不利于设施菜地土壤的高效持续利用。
    植物保护
    天麻病害发生与其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关系研究
    柏秋月, 邓百万, 解修超, 张彩妮, 刘兰兰, 袁敏谦
    2021, 50(1):  92-10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1
    摘要 ( )   PDF (3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天麻健株及病株内真菌群落结构差异,为查明天麻病害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利用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麻健株及病株块茎内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培养法分析结果表明,健株及病株天麻块茎真菌共涵盖3门14属,其中健株天麻中存在木霉属(Trichoderma)、踝节菌属(Talaromyces)等8个属;病株天麻中存在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等10个属。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共获得1 692个OT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通过对物种进行分类可知,在门水平上,健株及病株天麻块茎的真菌主要类群基本一致,主要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等,但健株和病株天麻各类群真菌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属水平上,健株与病株天麻块茎真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差别很大,其中,土赤壳属(Ilyonectria)、柔膜菌属(Helotiales)和镰刀菌属(Fusarium)可能是引起天麻病害的致病菌群。可见,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2种方法均显示健株与病株天麻内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天麻病害发生与其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相关,提示可通过早期添加优势益生菌防控天麻病害。
    接种蚜虫后不同烟草品种茉莉酸含量变化研究
    孙计平, 陈飞, 李雪君, 孙焕, 李旭辉
    2021, 50(1):  101-10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2
    摘要 ( )   PDF (14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茉莉酸含量与抗病抗虫性密切相关,为了筛选抗蚜烟草品种,并研究其抗蚜机制,采用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试验,从烟蚜选择性和繁殖特性两方面对12个烟草品种进行了抗蚜性鉴定,并分析其接种蚜虫前后烟株茉莉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茄棵、胎里肥2411、竖把老母鸡2113和王坡二4个烟草品种表现为抗蚜,务川黑烟、红县乡大叶烟、MC Nair和Vesta 33四个品种对蚜虫表现为中抗,中烟100和SpeightG-28两个品种表现为感蚜,螺丝头2474和云烟97两个品种表现为高感;抗蚜烟草品种茉莉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参试12个烟草品种在蚜虫侵袭后茉莉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且抗蚜烟草品种茉莉酸增加量和增幅均大于感蚜烟草品种。因此,烟草茉莉酸含量与抗蚜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烟草品种抗蚜鉴定的生理指标。
    园艺
    乙烯利与硫代硫酸银对中国南瓜花性别分化和乙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庆飞, 张曼楠, 王梦梦, 陈碧华, 王广印, 周俊国, 李新峥
    2021, 50(1):  108-11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3
    摘要 ( )   PDF (2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个中国南瓜自交系为材料,探究乙烯利和乙烯抑制剂硫代硫酸银(STS)喷施幼苗期茎芽组织对南瓜花性别分化的影响,以及叶片乙烯合成和受体基因(ACO、ETR)对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植株相比,乙烯利处理使乙烯合成酶基因ACO和乙烯接受体基因ETR的表达水平升高;调查20节内的花性别分化发现,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第一雌花节位,并增加了雌花数量,其对雄花数量的影响在不同自交系中存在差异;相反,STS处理抑制了ACO和ETR的表达,显著延迟了第一雌花的产生,增加了植株20节内的雄花数量,降低了雌花数量。说明乙烯利和乙烯抑制剂STS处理既能影响乙烯的合成,也能影响乙烯的响应;乙烯利对雌花的促进作用和STS对雌花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或抑制了乙烯合成及响应基因的表达有关。
    基于无机营养的26份葡萄种质资源耐铝性综合评价
    张永福, 徐仕琴, 荆赞革, 莫丽玲, 黄丽
    2021, 50(1):  113-12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4
    摘要 ( )   PDF (1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防止或降低铝毒胁迫对葡萄的危害,从无机营养方面寻找一种有效的葡萄耐铝性鉴定方法,并获得耐铝基因型。以不同来源的26份葡萄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无土栽培,测定铝胁迫条件下叶片N、P、K、Ca、Mg、Fe、Mn、Zn、B、Mo、Cu、Al等12种元素含量,以耐铝系数作为耐铝性鉴定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葡萄不同种质资源的耐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铝胁迫下,葡萄不同种质资源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从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各元素的耐铝系数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所提供的信息有重叠,使用单一元素来评价葡萄不同种质资源的耐铝性是不准确的;对12个单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到5个代表葡萄耐铝性85.095%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的综合指标;再利用这5个综合指标的贡献率算出各自的隶属函数值,通过加权得出各种质资源耐铝性综合评价值(D值)。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26份葡萄种质划分为3类,小叶葡萄、红地球、黑玫瑰等7份种质耐铝性较强,泰山-1、黑提无极、水晶等10份种质耐铝性中等,通化-3、高山-2、贝达等9份种质耐铝性较弱。用各元素的耐铝系数作为自变量,D值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并获得最优回归方程,26份葡萄种质资源的D值与耐铝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筛选出对葡萄耐铝性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为K、Mg、Zn、B含量,可用作葡萄耐铝性鉴定指标。此方法既防止应用单一指标评价葡萄耐铝性的随机性和片面性,又揭示了葡萄耐铝相关性状与耐铝性的关系,所得评价结果更可靠。
    不同苹果品种叶片耐热阈值及高温下生理生化响应
    田佳, 李佳, 孟清波, 李中勇, 徐继忠
    2021, 50(1):  121-12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5
    摘要 ( )   PDF (1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苹果品种叶片耐热阈值及高温下生理生化变化,以王林、富士、嘎拉的新梢为试材,在人工模拟高温环境下,研究了热害症状出现的时间、热害率及热害指数,并分析了叶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王林、富士、嘎拉叶片的耐热阈值温度分别为41、43、44 ℃。田间王林叶片的受害率和受害指数最高,分别为53.50% 和 18.05,嘎拉叶片的受害率和受害指数最低,分别为5.36% 和 1.57。随高温时间的延长,3个苹果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O2-•、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持续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且在高温胁迫6 h达到峰值。综合分析认为,阈值温度影响了3个苹果品种叶片的形态及正常的生理代谢,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苹果叶片叶绿素降解,膜脂过氧化加重,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苹果叶片的生理代谢变化明显。
    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秦涛, 刘新社
    2021, 50(1):  129-13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6
    摘要 ( )   PDF (10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不同番茄砧木嫁接的茄子苗对高温胁迫的抗性,选用4个不同品种番茄(金棚一号、大红小果、粉果中果、小樱桃,分别为T1、T2、T3、T4)为砧木对大田绿丰茄子进行嫁接,采用常温、热激处理,通过对茄子嫁接苗苗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株型、热害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研究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苗期生理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番茄品种作砧木嫁接的茄子株高、株型及叶片数与自根苗相比变化不显著;4种砧木嫁接后,茄子苗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均降低,显著低于自根苗;叶绿素含量提高,T1、T2、T3显著高于自根苗;SOD活性升高,T1、T3显著高于自根苗,T3增幅达53.31%;T3嫁接后热害指数最低,仅21.67%。综合分析,以粉果中果番茄(T3)为砧木的茄子嫁接苗表现出较高的耐热性。
    畜牧·兽医
    太湖鹅4个群体保种效果的遗传评价
    刘宏祥, 王健, 宋卫涛, 朱春红, 陶志云, 徐文娟, 章双杰, 李慧芳
    2021, 50(1):  134-14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7
    摘要 ( )   PDF (7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全面了解太湖鹅品种在江苏省保种效果动态变化过程,并与浙江省太湖鹅的保种情况进行比较,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江苏太湖鹅群体(TS、TC、TK)以及浙江太湖鹅群体(TZ)的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系统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与前2个世代相比,由于采用了严格的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以及适当进行种群间种用个体的相互引进,TC、TK群体近交系数分别下降到0.087 5和0.075 3;遗传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TZ群体独立于其他3个群体之外,且出现明显分化,TZ群体与TS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st)达到了0.051 5,近交系数为0.110 7,明显高于江苏省太湖鹅群体。TZ群体与TS群体的选择信号分析发现,脂肪酸代谢相关通路的基因受到了选择。以上结果表明,江苏省太湖鹅群体保种效果较好,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以及适当血缘交换可以避免近交系数上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与JXA1-R疫苗株荧光定量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周新宇, 陈鑫鑫, 乔松林, 郭振华, 李睿, 邓瑞广, 张改平
    2021, 50(1):  142-15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8
    摘要 ( )   PDF (160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鉴别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类NADC30毒株HNhx和JXA1-R疫苗株,根据类NADC30毒株HNhx和JXA1-R疫苗株非结构蛋白2(Nsp2)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2种方法中,标准品在103~108 拷贝/μL均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R2值均在0.990以上;基于TaqMan探针法的荧光定量PCR方法,JXA1-R株、HNhx株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04、103 拷贝/μL,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最低检出量均为100 拷贝/μL;重复性分析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呈现出良好重复性。综上,成功建立了鉴别检测类NADC30毒株HNhx和JXA1-R疫苗株的方法,且稳定性好、特异性强,可以为PRRSV的鉴别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豫西南猪主要病毒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鲍印, 翟洪月, 李慧敏, 袁志乔, 马玉静, 丁雨善, 阚云超, 姚伦广, 田志军, 冷超粮
    2021, 50(1):  152-15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19
    摘要 ( )   PDF (18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豫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和抗体水平,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疾病综合防控措施,采用PCR和ELISA方法对南阳、驻马店、信阳市2017—2019年57个猪场送检的723份病猪组织样品(淋巴结、肺脏、脾脏、肾脏、脑等)和2 476份血液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CSFV、PRRSV、PCV2和PRV的感染具有普遍性,病原平均阳性率分别达到了42.20%(192/455)、56.85%(328/577)、45.03%(136/302)和28.85%(73/253),且部分存在以PRRSV为主的混合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PCV2、PRV gE和PRV gB抗体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78.37%(1 841/2 349)、75.93%(1 565/2 061)、84.62%(682/806)、33.12%(627/1 893)和94.00%(1 504/1 600)。此外,CSFV、PCV2和PRV的病原检出率在2019年大幅下降。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河南株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彭志锋, 黄慧, 张晓战, 蒋增海, 史洪涛, 乔宏兴, 边传周
    2021, 50(1):  158-16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20
    摘要 ( )   PDF (29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河南省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的耐药情况,分离、鉴定了河南省不同地区APP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15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tetE、tetH、tetG、tetK、tetL、tetM、tetO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5株Ⅰ型APP菌株;APP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5/5,100%)、青霉素(3/5,60%)、氨苄青霉素(3/5,60%)和甲硝唑(3/5,60%)耐药;耐药基因tetB和tetA的检出率为100%(5/5)。以上结果提示,5株APP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且其四环素耐药性主要由药物外排机制介导。
    大口黑鲈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邓龙君
    2021, 50(1):  164-17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21
    摘要 ( )   PDF (3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查明引起四川省某养殖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死亡的病因,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病大口黑鲈内脏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病原菌的药敏特性,并采取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病鱼病灶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从病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MYLY01),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健康大口黑鲈感染病原菌后,出现与病鱼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4.79×108 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头孢拉啶、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和阿莫西林等耐药。病鱼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溃疡,鳃丝充血、出血,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组织病理学观察肝脏、脾脏、肾脏和肌肉组织均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以上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疾病的致病菌,通过引起器官组织病理变化造成机体损伤而死亡,养殖过程中可选用新霉素等渔用药物进行防治。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豆渣降解高温菌的筛选及应用
    陈枭嘉, 李立, 马新新, 史吉平, 赵志军
    2021, 50(1):  172-17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1.022
    摘要 ( )   PDF (18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在高温条件下降解豆渣,从马粪、猪粪、豆渣以及生活污泥中筛选分离高温菌,初步筛选后获得7株可在70℃条件下利用豆渣生长的细菌,通过16S rDNA鉴定确定其分别属于Geobacillus toebiiGeobacillus sp.、Methylobacterium sp.和Thermus thermophilus4个类别的属种,其中Geobacillus toebii (G.T1)对豆渣的降解率最高(4.8%)。研究表明,高温菌株G.T1的最佳增殖培养条件为生长温度65℃,初始培养基pH值7.5,菌株24 h内可达到生长稳定期。将菌株G.T1转接至豆渣(含5%的黄浆水污泥)中保温70 ℃好氧发酵5 d,结果表明,发酵5 d后,试验组的碳氮比(C/N)降低至14.43,低于空白(CK);试验组的种子发芽指数为135.00%,远高于CK(86.42%);此外,作为有机肥重要营养指标的氮、磷、钾元素含量,在试验组中分别是27.72、7.69、17.92 g/kg,比CK分别提升了18.46%、25.04%、22.74%。因此,高温菌株G.T1不仅能加快豆渣的腐熟进程,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有机肥产品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