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目录
    2020年第49卷第1期目次
    2020, 49(1):  0.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水稻硅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
    刘晓刚, 杨治伟, 马钰, 赵娜, 马嘉欣, 罗成科, 杨淑琴, 田蕾, 李培富
    2020, 49(1):  1-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1
    摘要 ( )   PDF (10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硅是水稻生长发育中不可代替的元素,它在水稻矿质营养吸收,产量、品质形成以及逆境抵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植物体所需的硅主要从环境中摄取。对我国耕地土壤中硅元素状况,硅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水稻中硅含量的遗传差异,硅元素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水稻硅含量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水氮调控效应
    张美微, 刘京宝, 乔江方, 李川, 黄 璐, 张盼盼, 赵霞, 刘卫星, 牛军
    2020, 49(1):  9-1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2
    摘要 ( )   PDF (13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特征,以黄淮海地区主栽11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开展水氮处理[自然降雨(W0)和灌水处理(W1); 不施氮(0 kg/hm2 N,N0)、低氮水平(150 kg/hm2 N,N1)和正常施氮(225 kg/hm2 N,N2)]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夏玉米品种在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97%。以氮肥利用效率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夏玉米品种分为高(H)、中(M)、低(L)氮肥利用效率3类氮效型。水氮措施对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利用具有显著影响,且H型和M型品种较L型品种对水氮环境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灌水和施氮均显著提高了3类夏玉米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且L型品种对灌水处理的响应最大;H型和M型品种在W1N2处理下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而L型品种在W1N1处理下最高。灌水和施氮总体上增加了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但降低了氮素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水氮措施显著影响氮素吸收效率,且3类品种均以W1N1处理最高。因此,适当减少氮肥施用并配以合理的灌溉是提高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玉米脱落酸受体ZmPYL9基因的克隆及功能探究
    王延召, 鲁晓民, 魏良明, 周波, 黄保
    2020, 49(1):  18-2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3
    摘要 ( )   PDF (22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落酸(ABA)参与植物发育过程以及调控多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性,PYL基因作为ABA受体,直接影响ABA的生物合成。为了探究玉米中PYL家族基因的功能,克隆了一个ZmPYL9基因,该基因编码197个氨基酸;物种同源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发现,ZmPYL9与高粱同源蛋白相似度甚高,且具有相同的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ZmPYL9基因ATG上游2 000 bp区域含有多种激素应答相关的结合位点;ZmPYL9基因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组成型表达,在胚乳中高度表达。ZmPYL9基因正向响应外源ABA诱导,恢复正常培养后,该基因表达量急速下降且低于CK;但是ZmPYL9基因受PEG和PEG+ABA负向诱导,且在PEG+ABA胁迫下该基因表达量高于PEG胁迫下,恢复正常培养后,2种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量均表现上升趋势。说明ZmPYL9基因响应干旱胁迫和ABA诱导,且ABA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量。
    生理阻隔剂对苗期小麦生长和镉、砷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易柏竹, 贾瑞, 王宁, 姚 晨, 李本银, 李烜桢, 张治钠, 陈兴, 赵永鉴
    2020, 49(1):  24-3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4
    摘要 ( )   PDF (15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地区小麦在生理阻隔剂处理下镉(Cd)、砷(As)含量变化,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8种生理阻隔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和Cd、As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铁(Fe)、镁(Mg)、锰(Mn)处理均增加了小麦生物量,其中Fe处理效果最佳。Mn和Mg处理对小麦Cd积累的抑制效果较好,使小麦幼苗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20.6%和15.2%。所有生理阻隔剂处理均未显著影响小麦As含量。同时还发现,Zn和Se处理降低了小麦Fe含量。总体来说,喷施Mn和Mg有望成为抑制小麦积累Cd的有效措施,但在使用时应考虑其对小麦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不同农艺措施对双季稻植株地上部镉积累的影响
    祝志娟, 傅志强
    2020, 49(1):  31-4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5
    摘要 ( )   PDF (11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置施用1 000 kg/hm2生物炭(生物炭1处理)、施用2 000 kg/hm2生物炭(生物炭2处理)、喷施叶面肥、控水4种农艺措施,以常规栽培为对照,研究各农艺措施对双季稻植株地上部镉积累的影响,明确双季稻在各农艺措施下的镉积累规律,以期为湖南省镉污染稻田双季稻降镉农艺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种农艺措施总体上均增加了早稻的穗数、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其中,陆两优996产量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为11.59%~14.36%,但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喷施叶面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晚稻丰源优299成熟期茎的镉含量,增幅为15.54%,显著降低了其成熟期叶的镉含量,降幅为53.00%;施用生物炭1、生物炭2处理显著降低了晚稻丰源优299成熟期茎、叶、谷壳、糙米的镉含量及地上部镉积累总量,分别使糙米的镉含量降低了39.76%、26.40%,分别使地上部镉积累总量降低了24.45%、22.83%;与叶面肥处理相比,生物炭1、生物炭2处理显著降低早稻陆两优996成熟期茎、叶、糙米的镉含量,分别使糙米的镉含量降低了37.71%、35.17%;与对照相比,控水处理显著降低晚稻湘晚籼13号和丰源优299成熟期谷壳的镉含量,降幅分别为38.25%和10.37%,但对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综上,施加生物炭能有效降低水稻植株和糙米的镉含量。
    不同肥料配比对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李梦露, 陈彦云, 夏皖豫
    2020, 49(1):  44-5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6
    摘要 ( )   PDF (10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肥料N、P、K、B配比对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品质、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的最佳肥料配比组合。结果表明,N3(375)P3(225)K2(60)B1(0)和N3(375)P3(225)K3(120)B3(0.90)配比组合马铃薯块茎中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N2(187.5)P3(225)K1(0)B1(0)、N2(187.5)P2(112.5)K2(60)B2(0.45)、N2(187.5)P1(0)K2(60)B3(0.90)配比组合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品质;N2(187.5)P1(0)K2(60)B3(0.90)配比组合最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干质量的累积;N3(375)P3(225)K1(0)B3(0.90)配比组合最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其中,N对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结果,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主产区产量、品质俱佳的最佳肥料配比组合为N3P3K2B3,即N、P、K、B肥施用量分别为375、225、60、0.90 kg/hm2
    不同作物伴生对连作黄连产量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牛四坤
    2020, 49(1):  52-6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缓解黄连连作障碍的无公害方法,以头茬黄连(CK1)和连作3 a黄连(CK2)为对照,研究了小麦、大葱及黑麦草伴生栽培对连作3 a黄连产量、发病率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连作导致黄连产量下降43.29%、发病率提高59.92个百分点;连作显著降低了黄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其中,细菌、放线菌含量分别降低18.20%、21.20%,真菌含量提高60.37%,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连作导致根际土壤微生物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产生较大变化。伴生栽培可有效缓解黄连连作障碍,3种作物伴生栽培中以大葱伴生效果最佳。与CK2相比,大葱伴生栽培使黄连产量提高67.63%,发病率降低47.32个百分点;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含量分别提高12.15%、10.80%,真菌含量降低30.61%;细菌和真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等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0.43%、54.68%、26.62%、39.20%,厚壁菌门、浮霉菌门、接合菌门、纤毛亚门相对丰度分别降低33.81%、21.66%、49.25%、22.13%;红游动菌属、韦荣球菌属、支顶孢属、绿僵菌属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8.03%、35.34%、86.58%、36.19%,柠檬酸杆菌属、链球菌属、假霉样真菌属、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分别降低17.48%、40.68%、32.62%、44.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假霉样真菌属、被孢霉属、镰刀菌属及柠檬酸杆菌属等菌群丰度与黄连发病率呈正相关,而红游动菌属、韦荣球菌属及支顶孢属等菌群丰度与黄连发病率呈负相关。综上所述,伴生栽培可有效缓解黄连连作障碍,3种作物伴生栽培中以大葱伴生效果最佳。
    大豆耐低磷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
    武海燕, 李喜焕, 李文龙, 孔佑宾, 杜汇, 张彩英
    2020, 49(1):  61-6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8
    摘要 ( )   PDF (10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发掘耐低磷大豆新种质,培育耐低磷新品种,以前期构建的含有247个株系的大豆耐低磷遗传群体为材料,在低磷和适磷处理下分别测定各株系的株高、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冠比、根系磷含量和根系磷利用率等9个耐低磷相关性状,并评价供试株系的耐低磷特性,筛选耐低磷优异种质。结果表明,9个参试性状中,除株高外,其余8个性状在不同磷处理间、供试材料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低磷处理有效且各株系对低磷逆境的适应性不同。主成分分析将上述8个存在显著差异的单一性状转化为2个综合指标,根据隶属函数和株系耐低磷综合评价值,结合聚类分析将供试247个株系分为耐低磷、中间型和不耐低磷3种类型,明确了各株系的耐低磷特性,并筛选出ZN-251、ZN-299、ZN-229等14个耐低磷优异种质。
    农业资源与环境
    6种植物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陈诚, 李中宝, 邓楠鑫, 梅平
    2020, 49(1):  68-7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09
    摘要 ( )   PDF (14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出对铜离子污染土壤具有较好修复效果的植物,选取长岭-威远一带非常规油气开发区域的黑麦草、玉米草、苏丹草、狼尾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6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这6种植物在不同含量铜离子条件下的发芽率,并开展其在不同铜离子含量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性试验,计算土壤中铜离子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黑麦草、玉米草、苏丹草和狼尾草对铜离子的耐受性高于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玉米草、狼尾草、苏丹草中的铜离子主要富集在根系,在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为100 mg/kg时,3种植物根系中铜离子含量分别达到了57.25、52.70、47.50 mg/kg;黑麦草中的铜离子主要富集在叶、茎,在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为100 mg/kg时,黑麦草叶、茎中铜离子含量分别达到了23.29、12.12 mg/kg,根中铜离子含量仅仅1.24 mg/kg。当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为25 mg/kg时,黑麦草与苏丹草的铜离子去除率均达到了60%以上,高于狼尾草和玉米草;而当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为50 mg/kg时,苏丹草和玉米草的铜离子去除率均达到了55%以上,高于黑麦草与狼尾草。因此,在长岭-威远一带非常规油气开发区域,在土壤中铜离子含量较高(大于50 mg/kg)时,可选用玉米草作为修复植物;在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低于25 mg/kg时,可选用黑麦草与苏丹草作为修复植物。
    植物保护
    血散薯块根内生真菌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林伟, 骆海玉, 邓业成, 邓志勇, 颜桢灵, 张泽, 王瑞昊, 汤夏安, 冯蓓蓓
    2020, 49(1):  75-8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0
    摘要 ( )   PDF (10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是从血散薯块根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为了解该内生真菌的生物学活性,采用滤纸药膜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分别测定了该菌发酵产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虫活性、抗真菌活性、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石油醚萃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虫和抗菌活性。其中,对玉米象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处理72 h的LC50值为2.295 1 mg/cm2。石油醚萃取物对玉米象还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处理48 h后在3.932、7.863、15.726 mg/cm2 3个浓度梯度下对玉米象的驱避率均大于62%。石油醚萃取物对辣椒炭疽病菌、水稻胡麻叶病菌、茶轮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甘蔗凤梨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玉米大斑病菌、金橘砂皮病菌、贡柑链格孢菌9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炭疽病菌、烟草黑胫病菌、金橘砂皮病菌3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处理72 h的EC50值分别为0.117 3、0.071 6、0.054 7 mg/mL。石油醚萃取物对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炭疽杆菌10种动物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处理24 h的MIC值为0.125~0.500 mg/mL。上述结果表明,血散薯内生真菌Periconia igniaria Stdif10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虫和广谱的抗菌活性,且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佳(活性物质极性较低)。
    印度梨形孢缓解油菜乙草胺药害及其作用机制
    韩飞, 朱祥, 常悦, 董倩, 李俊凯
    2020, 49(1):  82-8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1
    摘要 ( )   PDF (10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拌种缓解乙草胺对油菜药害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P.indica拌种后,乙草胺对油菜株高、根长及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拌种情况下当乙草胺有效成分施用量为400~2 400 g/hm2时,均对油菜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不同剂量P.indica菌丝拌种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其中,当乙草胺有效成分施用量为400、800、1 200、2 400 g/hm2时,用10 g P.indica菌丝拌种1 kg油菜籽,对株高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30.79%、60.99%、26.99%、26.49%;对根长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33.69%、21.51%、58.75%、31.67%;对单株鲜质量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75.92%、45.50%、7.25%、33.33%。与单用乙草胺相比,菌丝拌种后油菜幼苗中GSH(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质量浓度以及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综上,P.indica能提高油菜中相关解毒酶的活性,增强油菜对乙草胺的解毒效果,从而减轻乙草胺药害对油菜的影响。
    2种植物源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影响
    杨静美, 叶滔, 张志祥, 蔡奕浩, 陈趣, 王文凯
    2020, 49(1):  89-9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2
    摘要 ( )   PDF (14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鱼藤酮和藜芦碱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采用水试管喂毒法,研究鱼藤酮和藜芦碱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抓附率、聚集率、攀爬率、行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04、0.07、0.35、0.70、0.88 mg/L的鱼藤酮溶液作用11 d后,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55.00%、70.00%、80.00%、95.00%、100.00%,对照为30.00%;抓附率分别为40.00%、30.00%、20.00%、5.00%、0,对照为70.00%;聚集率分别为25.00%、25.00%、15.00%、0、0,对照为65.00%;攀爬率分别为45.00%、30.00%、20.00%、5.00%、0,对照为68.33%;行走率分别为40.00%、30.00%、15.00%、5.00%、0,对照为60.00%。0.005、0.010、0.050、0.100、0.500 mg/L的藜芦碱溶液处理11 d后,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40.00%、46.67%、55.00%、63.33%、93.33%,对照为30.00%;抓附率分别为60.00%、53.33%、45.00%、36.67%、6.67%,对照为70.00%;聚集率分别为50.00%、40.00%、30.00%、20.00%、0,对照为65.00%;攀爬率分别为58.33%、50.00%、41.67%、30.00%、5.00%,对照为68.33%;行走率分别为58.33%、50.00%、41.67%、33.33%、5.00%,对照为60.00%。处理时间越长,鱼藤酮和藜芦碱对红火蚁的影响越显著。在较低剂量下,2种药剂均对红火蚁工蚁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和行为抑制作用,在红火蚁工蚁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园艺
    外源褪黑素和硅对盐胁迫下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红杰
    2020, 49(1):  96-10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3
    摘要 ( )   PDF (28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外源褪黑素和硅对芹菜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并明确其作用途径,以西芹皇后为试验材料,研究盐胁迫条件下单独和复配喷施外源褪黑素和硅对芹菜幼苗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会显著抑制芹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显著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单独或复配施用外源褪黑素和硅均可显著促进盐胁迫下芹菜幼苗生长,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抗氧化酶(SOD、POD、CAT及APX)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显著抑制了MDA及H2O2在叶片中的积累,以二者配施效果最佳。盐胁迫处理条件下,二者配施处理的芹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干质量、Pn、Gs、Tr、SOD、POD、CAT、APX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22.24%、24.33%、46.74%、14.89%、59.30%、82.40%、54.11%、33.18%、40.35%、30.95%、66.43%、48.64%、58.94%、44.09%;MDA和H2O2含量分别降低42.94%和29.93%。表明外源褪黑素和硅可通过提高盐胁迫下芹菜幼苗的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能力和渗透平衡调节能力来缓解盐害并提高耐盐性,且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设施内外春美桃果实有机酸含量及柠檬酸代谢酶活性差异研究
    尹宝颖, 马宏, 李中勇, 庞锦轩, 贾秋蕊, 张学英, 徐继忠
    2020, 49(1):  103-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4
    摘要 ( )   PDF (16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设施内外桃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及柠檬酸代谢酶活性差异,以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春美桃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桃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和组分,并分析柠檬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春美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滴定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设施春美桃成熟时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为0.49%,显著高于露地春美桃成熟时的可滴定酸含量(0.27%)。设施内与露地栽培的春美桃成熟时果实中各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其中苹果酸占比最高,分别为49.62%和56.47%,但柠檬酸含量差异最大,设施内桃果实中柠檬酸含量占25.31%,露地桃果实中柠檬酸含量占14.86%,说明成熟桃果实中有机酸总含量的差异主要受柠檬酸影响。柠檬酸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设施内果实中柠檬酸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果实,主要是该时期设施内果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异柠檬酸脱氢酶(NAD-IDH)活性高于露地,促进了柠檬酸的降解;果实发育后期设施内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露地,主要是该时期设施内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均显著高于露地,促进了柠檬酸的合成。
    水分胁迫对野百合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胡小京, 刘玉彩, 裴芸, 肇瑾
    2020, 49(1):  111-11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5
    摘要 ( )   PDF (34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野百合(Lilium brownii)幼苗对土壤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以野百合籽球期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对野百合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其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野百合生长。水分胁迫后叶片相对含水量有所降低,而水分饱和亏缺、丙二醛含量有所提高;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大,叶片气孔密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透性等指标呈先低后高变化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出,轻度干旱胁迫即50%~5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最适于野百合幼苗的正常生长。
    60Co-γ射线对茉莉花插穗的辐照效应研究
    李春牛, 李先民, 黄展文, 卢家仕, 卜朝阳
    2020, 49(1):  118-12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6
    摘要 ( )   PDF (10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个茉莉花品种插穗为材料,分别进行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分析辐照剂量对插穗成活率、生根数量、最长根长及萌芽率的影响,通过辐照剂量与插穗相对成活率拟合回归直线,确定半致死剂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茉莉花对60Co-γ 射线辐照敏感性不同,5号茉莉花(多瓣茉莉)的半致死剂量为64.18 Gy,8号茉莉花(多瓣茉莉)为42.61 Gy,23号(双瓣茉莉)为39.57 Gy。与对照(0 Gy)相比,60Co-γ射线辐照显著降低插穗生根数量;30~6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显著抑制插穗萌芽率;40~60 Gy剂量辐照显著降低插穗的成活率、最长根长。
    畜牧·兽医
    塞尼卡谷病毒3ABC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连凯琪, 周玲玲, 张明亮, 张慢, 王英杰, 林正丹, 宋玉伟
    2020, 49(1):  123-12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7
    摘要 ( )   PDF (34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开发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的检测试剂盒,克隆3ABC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将纯化的3ABC蛋白免疫大鼠,制备抗3ABC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与表达的3ABC蛋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通过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结果显示,3AB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5 ku,经纯化后得到单一条带。免疫大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64 000,且与表达的3ABC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综上,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SVV 3ABC蛋白,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中药石苦秦散及其有效成分对水禽源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张亚楠, 徐景峨, 蒲龄, 彭珊, 田青青, 杨莉, 王鑫, 姜玲玲, 余波
    2020, 49(1):  128-13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8
    摘要 ( )   PDF (1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石苦秦散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单体对水禽源多重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K-B法对试验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研究石苦秦散及其6种主要活性成分单体对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结果显示,90%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株,肠杆菌属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性最强,耐药种数均高于8种。石苦秦散对5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介于1.95~62.50 g/L,最小杀菌浓度(MBC)介于1.95~125.00 g/L;其中,对鸭疫里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较低,介于1.95~15.63 g/L。6种中药单体中,抑菌能力最强的为秦皮乙素,其次为苦参碱、没食子酸;6种中药单体杀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当质量浓度达到31.25 g/L时,没食子酸能杀死所有供试菌株,整体杀菌效果优于其他5种单体;6种中药单体对鸭疫里氏杆菌的MIC和MBC均小于其他菌株。由此可见,石苦秦散对供试的5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其中对鸭疫里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效果最好;6种中药单体对鸭疫里氏杆菌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效果均优于其他菌种。
    江西省3个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分析#br#
    谭玉文, 饶友生, 刘慧琳, 肖月玲, 徐霞, 陈颖, 朱学农
    2020, 49(1):  137-14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19
    摘要 ( )   PDF (10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江西省3个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为江西省家禽群体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利用飞行质谱分型技术对宁都黄鸡、白耳黄鸡、安义瓦灰鸡3个群体(463只个体) 1号染色体上的2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计算每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所有位点在3个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636、0.367和0.291,其中白耳黄鸡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最高(1.684、0.387和0.303),安义瓦灰鸡最低(1.562、0.328和0.262)。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都比较高,安义瓦灰鸡和白耳黄鸡2个群体聚为一类,宁都黄鸡单独聚为一类。
    山苍子果渣对湖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罗阳, 李昊帮, 何芳, 浣成, 李剑波, 易康乐, 孙鏖
    2020, 49(1):  142-14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20
    摘要 ( )   PDF (10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山苍子果渣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利用价值,选用羊草作为对照,采集湖羊瘤胃液进行48 h体外培养试验,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山苍子果渣对湖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山苍子果渣中干物质(DM)含量为95.18%、粗蛋白含量为(CP)13.01%、粗脂肪(EE)含量为34.74%、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44.06%、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11.08%。(2)体外产气48 h后,山苍子果渣产气总量为-1.53 mL/g,极显著(P<0.01)低于羊草;山苍子果渣与羊草发酵液pH值分别为6.67和6.54,差异显著(P<0.05);山苍子果渣与羊草发酵液中总可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分别为8.74 mmol/L和39.85 mmol/L,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浓度均极显著(P<0.01)低于羊草组,戊酸浓度显著(P<0.05)低于羊草,但乙酸与丙酸比值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山苍子果渣营养成分丰富,但对瘤胃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利于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产气。
    氯化汞对中国大鲵皮肤CATH-BF基因及心脏和胰腺CATH-2、CATH-3基因表达的影响
    叶婷, 王兴香, 刘亚男, 曹宇, 许抗抗, 李灿
    2020, 49(1):  148-15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21
    摘要 ( )   PDF (14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氯化汞( HgCl2)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及心脏和胰腺CATH-2、CATH-3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幼龄中国大鲵分别暴露于0 (对照)、1、10、100 ng/L HgCl2 中24、48、72 h,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HgCl2处理不同时间后,大鲵皮肤CATH-BF、心脏和胰腺中CATH-2、CATH-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鲵暴露于HgCl2 24 h后,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均呈现下降变化趋势,即1、100 ng/L HgCl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下调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P<0.01),10 ng/L HgCl2对大鲵暴露24 h显著下调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P<0.05),10、100 ng/L HgCl2对大鲵暴露48 h显著诱导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P<0.05),大鲵暴露于HgCl2 72 h后,HgCl2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大鲵暴露于HgCl2 24 h后,不同质量浓度HgCl2对大鲵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即1、10 ng/L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下调了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1),100 ng/L HgCl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上调了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1),10、100 ng/L HgCl2对大鲵暴露48 h后显著下调了大鲵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5);10、100 ng/L HgCl2对大鲵暴露24 h显著下调了大鲵胰腺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5);1、10 ng/L HgCl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诱导了心脏CATH-3基因表达水平(P<0.01),大鲵暴露于HgCl2 24、48、72 h后,HgCl2 对胰腺CATH-3基因表达均无显著性影响。可见,HgCl2 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及胰腺和心脏CATH-2、CATH-3基因表达的影响处于动态变化模式,并且HgCl2对大鲵胰腺和心脏CATH-2、CATH-3基因表达影响存在组织特异性差异。
    维生素C对氨氮胁迫下大鳞鲃幼鱼存活及鳃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梁俊平, 张静, 覃宝利, 王宣朋, 蔺玉华, 丁辰龙, 吴学军
    2020, 49(1):  157-16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22
    摘要 ( )   PDF (15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维生素C(Vc)对大鳞鲃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3.50±0.41)℃、pH值8.03±0.07条件下,选取体质量(3.71±0.60)g的大鳞鲃幼鱼,测定了氨氮对大鳞鲃幼鱼的24、48、72、96 h 半致死质量浓度,分析了水体添加Vc对大鳞鲃幼鱼死亡率以及鳃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大鳞鲃幼鱼的24、48、72、96 h 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4.95、33.84、31.42、30.02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3.00 mg/L。在96 h氨氮全致死质量浓度胁迫下,大鳞鲃幼鱼死亡率随水体Vc添加量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2的96 h LC50氨氮胁迫下(胁迫组),水体添加50 mg/L Vc后,大鳞鲃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4、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48~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水体添加80 mg/L Vc后大鳞鲃幼鱼SOD活性在24~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AT和GSH-px活性在48~96 h均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其中GSH-px活性在24~96 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氨氮胁迫下,大鳞鲃幼鱼的死亡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水体添加Vc可提高大鳞鲃幼鱼鳃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耐氨氮胁迫能力,降低大鳞鲃幼鱼死亡率。
    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杏树遥感图像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
    邢东兴, 王明军, 焦俏, 车自力, 封建民, 杨波
    2020, 49(1):  165-17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23
    摘要 ( )   PDF (47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2014、2017、2018年逐月GF1-WFV影像(共43景)探寻杏树遥感图像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以期为关中乃至全国其他果区开展杏树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各景影像分别进行预处理;随后利用在各期影像中采集到的各种果树样地的ROI(感兴趣区)数据,对6类辨识方法(即同期影像地物反射光谱比较、同期影像波段差值或比值分析、同期影像光谱指数求算与分析、同套邻期光谱指数变化追踪、影像复合与多指数联用分析)的辨识效能分别予以探试,以寻求最佳的辨识时相与方法;最后对探试结果用于全域影像中的辨识效能加以验证。结果显示:盛花期杏树相对其他果树树种具有较低的VI1 值,用VI1 阈值对该期杏树具有较佳的辨识效能;在杏树盛花期的影像中,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与VI1 双重阈值,可明显提高总体分类精度;利用盛花期与花前影像(同序号)波段的比值也可较好地辨识杏树;联合应用NDVI、VI1、Rb1/Rb1花前Rb3/Rb3花前4个光谱指数阈值,辨识花期杏树的精度更为理想,杏树类的正确识别率可达83.14%,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0.93%;杏树盛花期是辨识杏树的最佳时相。
    荞麦剥壳机流量控制对剥壳效果的影响
    成图雅, 陈伟, 杜文亮
    2020, 49(1):  174-17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0.01.024
    摘要 ( )   PDF (15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荞麦剥壳机工作过程中对剥壳效果影响的主要参数,选取砂盘转速、剥壳间隙、工作面宽度及砂盘粒度为影响因素,分析以上4种因素对剥壳机极限流量的影响,以及砂盘转速对剥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盘转速对出米率和相对碎米率影响明显,砂盘转速高于950 r/min时,相对碎米率急剧上升,但对极限流量的影响缓慢;剥壳间隙在5~7 mm时极限流量随剥壳间隙呈线性增加趋势;工作面宽度的变化会导致极限流量呈直线下降趋势;砂盘粒度对极限流量的影响较小。因此,在保证剥壳效果的前提下,优化剥壳间隙及工作面宽度对极限流量的影响具有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