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环境因素对小麦黑胚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姜玉梅,徐乔乔,李巧云
    2018, 47(8):  1-5. 
    摘要 ( )   PDF (5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就栽培措施与气象因子两大主要环境因素对小麦黑胚病发病率的影响进行综述。栽培措施中,耕作方式和播量对黑胚率影响不大,播期对黑胚率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土壤质地对黑胚率有一定的影响,灌溉和施肥与黑胚率关系密切。一般认为,黑胚率随灌水(施肥)次数与总量的增加而升高,但不同生育时期灌水(施肥)对黑胚率的影响效果不同,花后尤其是乳熟至面团期灌水(施肥)引起黑胚率升高。关于气象因子,多数研究认为乳熟至面团期的气象因子对黑胚率影响较大,并构建了气象因子对黑胚率影响的模型。降雨(天数与雨量)和湿度与黑胚率呈正相关关系,温度对黑胚率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目前,国内关于气象因子与小麦黑胚率关系的报道很少,建议应用中感黑胚病小麦品系进行气象因子对黑胚率影响的研究,并建立气象因子对黑胚病发生影响效果的预测模型。
    动物细小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一鸣,姜 萌,鄢雨晴,何天琦,董 浩
    2018, 47(8):  6-10. 
    摘要 ( )   PDF (6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动物细小病毒的高危害性、高传染性,使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为了给诊断技术、疫苗预防的研究提供借鉴,对猪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猫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从病原学、分子生物学特征方面进行介绍,并对4种动物细小病毒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小麦CBL4基因密码子使用特征分析
    陈文烨,焦义然,杨军峰,刘永伟,杨 帆,董福双,王海波,杜进民,周 硕
    2018, 47(8):  11-16. 
    摘要 ( )   PDF (6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CodonW和Usage Codon软件分析小麦CBL4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其他17种不同目植物CBL4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利用最小进化法分析多种植物的亲缘关系,以期为小麦CBL4基因改良以提高对干旱、低温和盐胁迫等逆境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GC含量对小麦CBL4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小麦的G+C所占比例达58.0%,其中以第3位GC含量为主,而马铃薯对密码子的使用特征与小麦差异最大,形成鲜明的对比。小麦偏好使用CUC、AGG、UAA、AUC、GUG、GCG、ACG、UGC和GGC密码子,小麦等植物密码子偏好性结果与系统发育分析得出的亲缘关系结果一致。
    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在豫中、豫北地区光能利用率及生产潜力比较
    张黛静,陈倩青,马建辉,王 真,宗洁静,杨雪倩,李春喜
    2018, 47(8):  17-23. 
    摘要 ( )   PDF (26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和豫北地区各设1个典型观测点,进行田间栽培,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光能利用率和生产潜力,以期为豫中和豫北两地区冬春性小麦品种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主要生育时期,豫北地区小麦旗叶的SPAD值高于豫中地区(冬性品种除外);同一品种在豫中地区的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PAR)高于豫北地区,开花期两地区冬性品种(济麦20)最大,弱春性品种最小,不同冬春性类型间差异显著;两地区各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Pn下降较Gs更加剧烈,而胞间CO2浓度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豫中和豫北地区小麦总光能利用率以弱冬性品种最高,两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已开发度分别为20.67%和22.76%,光温生产潜力已开发度分别为40.72%和43.31%。
    纯合o2o2背景下玉米胚乳硬质度与赖氨酸含量的遗传研究
    齐建双,谷利敏,夏来坤
    2018, 47(8):  24-27,71. 
    摘要 ( )   PDF (7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快速解决优质蛋白质玉米容重低、易感穗腐病的缺陷,大幅提高优质蛋白质玉米新种质的品质,采用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检测了回交转育的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的基因型,确定这些材料确实在o2位点纯合,对纯合o2o2背景下玉米F1代籽粒进行观察和测定容重,并测定F2代籽粒产量、容重和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F1代籽粒胚乳硬质度存在明显的母本效应;F2代籽粒赖氨酸含量与F2代籽粒容重呈不显著负相关;对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近等基因系家系穗行而言,籽粒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差异均较小,而籽粒容重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杂种优势类群杂交组合近等基因系家系内部F2代籽粒容重和赖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杂交组合Q478×QC72的部分家系组合胚乳硬质度与赖氨酸含量达到了相对完美的结合。
    谷子杂交种产量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表现型鉴定
    李素英,刘 丹,李 强,代小冬,韩燕丽,陈 超,李君霞,刘正理
    2018, 47(8):  28-34. 
    摘要 ( )   PDF (6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2016年设置3点试验,鉴定谷子杂交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为开展强优势谷子杂交种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依据和支撑。结果表明,供试谷子杂交种中572227、5695等 5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28.59%~38.61%、超亲优势30.37%~57.30%,优势较强,为强优势杂交种;56813、51861、54359三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9.26%~19.95%、超亲优势>10%,为中优势杂交种;51813、3813等6个杂交种的产量超标优势 -14.71%~2.67%,超亲优势 -6.17%~57.85%,为弱优势组合。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强优势杂交种出谷率表现出杂种优势,弱优势杂交种出谷率表现出杂种劣势,出谷率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吻合度较高,杂交种的产量优势是建立在高结实性基础之上的;强优势、中优势杂交种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大部分弱优势杂交种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也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不同类型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程度不同,与产量杂种优势吻合度较高;穗长、穗粗杂种优势比较明显,与产量优势吻合度较高;千粒质量杂种优势不明显,且无规律性。综合超标优势和超亲优势的相关分析结果,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穗粒质量、出谷率、穗长、单穗质量、穗粗。
    不同栽培模式对昭通乌天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桑正林,杨顺强,赵启君,武 婷
    2018, 47(8):  35-3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适合昭通乌天麻高产、优质、便捷的栽培模式,采用不同栽培基质与不同菌材组合,在泡沫箱体中栽培天麻。栽培采收后,测定箭麻和麻种的个数、鲜质量、折干率、转化率以及箭麻中可溶性蛋白和天麻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箭麻数差异不显著;以土为栽培基质的Ⅰ处理(提前培养好菌床后,将种麻播种于菌床上),箭麻总鲜质量、转化率、天麻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 042.68 g/箱、9.96、5.258%;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处理间,Ⅰ处理的箭麻总鲜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 009.26 g/箱;以土为栽培基质的箭麻折干率显著高于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麻种折干率则相反;麻种总鲜质量在以土为栽培基质的Ⅲ处理(培养好的菌材和新材各占1/2搭配使用,播种种麻)下最高,为70.03 g/箱,麻种平均单个质量在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Ⅰ处理下最高,为9.86 g/个;以土为栽培基质的处理,箭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Ⅰ、Ⅱ处理(提前培养好菌材,取出菌材摆放好后,播种种麻)下分别为39.610、47.659 mg/g。因此,采用当地黄土作为栽培基质,提前培养菌床,菌床培养好后,刨开覆土层,播种麻种的栽培模式可实现昭通乌天麻的优质和高产,便于应用推广。
    农业资源与环境
    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磷对玉米产量、磷素利用率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王秀娟,解占军,何志刚,韩瑛祚,邹晓锦,娄春荣,隽英华
    2018, 47(8):  39-44. 
    摘要 ( )   PDF (15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的合适用量,在2013—2016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磷对玉米产量、磷素利用率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除秸秆还田初期(2013年)外,其余年份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且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与秸秆还田磷全量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其中2016年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08%;总体上,2013—2016年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及磷素利用率,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在秸秆还田初期降低了对磷的吸收量,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其不再影响植株对磷素的吸收,磷素利用率为28.32%,提高了5.73个百分点;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3.49%,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了6.76%,但对土壤全磷含量影响不大。对于上述所有指标,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与秸秆还田磷全量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因此,玉米生产上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降低磷肥用量,提高磷素利用率和产量,即使磷肥减量20%也不影响上述指标的提高。
    生物有机肥与保水剂对设施连作黄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 荣,刘吉青,周海霞,兰挚谦,韩泽宇,张雪艳
    2018, 47(8):  45-53. 
    摘要 ( )   PDF (30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传统全营养液水溶肥为对照(CK),研究生物有机肥(S)与保水剂(B)对设施连作黄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确定生物有机肥的合适用量以及其与保水剂的配施效果。结果表明,B+S处理供肥以及保水、保肥效果较S处理更好。与CK相比,B+S处理可促进黄瓜植株生长发育;明显提高0~20 cm土壤的EC和速效磷、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其中B+S20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17.21%,B+S400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62.74%,B+S600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提高了59.48%;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黄瓜产量,提高幅度为5.37%~12.54%;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7.73%~18.18%、15.08%~15.20%、44.48%~47.58%。因此,生物有机肥与保水剂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促进黄瓜生长发育效果更好,其中B+S200处理效果最好。
    山东典型污灌区冬小麦叶片重金属高光谱反演及空间分布特征
    于 庆,吴泉源,姚 磊,徐夕博,周 旭
    2018, 47(8):  54-62. 
    摘要 ( )   PDF (38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大面积、实时监测污水灌溉区冬小麦重金属胁迫状况,以冬小麦叶片重金属Cr、Ni、Pb、Zn、Hg、Cd为研究对象,利用冬小麦冠层光谱数据及金属含量数据,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方法,建立基于原始光谱反射率(R)、反射率一阶微分(FDR)、反射率二阶微分(SDR)、光谱参数(SP)的8种冠层光谱反演模型,通过分析所建模型精度,选取最优反演模型,实现研究区内冬小麦叶片重金属的定量反演。结果表明,对于Pb、Zn、Cd,基于反射率一阶微分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FDR-PLSR)为最优模型[Pb:决定系数(R2)=0.848,相对分析误差(RPD)=1.598;Zn:R2=0.790,RPD=2.295;Cd:R2=0.868,RPD=2.406;对于Cr,基于反射率二阶微分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SDR-PLSR)为最优模型(R2=0.846,RPD=2.013);对于Ni、Hg,基于光谱参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SP-PLSR)为最优模型(Ni:R2=0.887,RPD=1.872;Hg:R2=0.819,RPD=1.684)。从空间插值结果可以看出,冬小麦叶片中Cr、Ni含量在研究区东南部较高,北部及西北部较低;Pb、Zn含量在中部以及南部较高;Hg含量在西北部较低;Cd含量在中部、北部、西北部较低。
    植物保护
    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烟草二甲四氯药害的修复效应
    杨 森,黄化刚,龙友华,陈 雪,李 磊,代园凤,尹显慧
    2018, 47(8):  63-71. 
    摘要 ( )   PDF (22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的有效修复方法,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以贵烟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探索不同用量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害烟株生长状况、烟叶生理生化指标、超微结构、品质和二甲四氯残留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二甲四氯可促进烟株生长,而高剂量可致烟叶黄化和短小,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或死亡,其致害临界值介于2 520~12 600 g/hm2。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烟草二甲四氯药害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中,每株烟苗配施竹炭60 g和有机肥50 g对致害烟株修复效果最佳,烟苗移栽80 d后,对株高、叶长、叶宽的修复效果显著,烟株主根长度最长,较药剂对照提高了39.94%(P<0.05);与药剂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致害烟叶的POD、SOD活性,且显著降低了致害烟叶的MDA含量(P<0.05),使致害烟叶叶绿体紧靠细胞壁排列,促进基质和基粒片层逐渐清晰,增加淀粉粒数,细胞发育逐渐恢复稳定,同时改善了致害烟叶品质,其中糖碱比和氮碱比分别为9.36和0.92,处于优质烟叶范围。此外,该修复处理在烟苗移栽30 d后,土壤和烟叶二甲四氯残留量较药剂对照分别下降了69.34%和73.52%,80 d后土壤和烟叶中均检测不到二甲四氯残留量。因此,每株烟草配施竹炭60 g和有机肥50 g可提高二甲四氯致害烟株抗逆性,修复烟叶细胞结构,加快其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促进致害烟株生长,提高烟叶品质,有效预防和修复二甲四氯除草剂药害。
    2013—2017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疮痂病病原菌组成分析
    杨德洁,关欢欢,于秀梅,李寿如,赵伟全,刘大群
    2018, 47(8):  72-77. 
    摘要 ( )   PDF (10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我国北方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组成情况,跟踪采集了2013—2017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的马铃薯疮痂病典型病薯,从病斑上共分离纯化到423个链霉菌菌株,经温室盆栽柯赫氏法则验证,筛选到141个致病性较强的菌株。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物学特征对选取的42个不同培养特征的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 a中北方马铃薯产区疮痂病病原菌的组成具有明显多样性,获得的菌株中共包括7种疮痂病菌,其中河北的菌株有S.scabies、S.europaeiscabie、S.diastatochromogenes、S.galilaeus、S.enissocaesilis等种,内蒙古和山西有S.scabies和S.galilaeus,山东有S.scabies和S.turgidiscabies,陕西有S.diastatochromogenes、S.turgidiscabies和S.griseus,黑龙江有S.scabies和S.galilaeus,辽宁有S.scabies和S.griseus,说明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疮痂病病原菌组成和分布较为复杂。
    凤丹灰霉病病原鉴定与发病条件研究
    罗长维,陈 友
    2018, 47(8):  78-82. 
    摘要 ( )   PDF (1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2015—2018年通过室内分离培养纯化镜检与室外定点定期观测,对凤丹灰霉病的病原及其流行规律与发病条件进行系统调查,为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主要从花萼开始侵染,随后从残留花瓣处侵入果实,导致果实软腐;病原菌不在病残体上越冬;凤丹灰霉病在3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生长季内呈“慢—快—慢”的S形变化趋势,温湿度与光照的变化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年份、花期、大田地势与土质类型对病害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花期降雨量越少的年份发生越轻,反之发生越重;开花越早发生越轻,反之越重;丘陵顶部发生最轻,丘陵坡地与丘陵阶地其次,丘间谷地发生最重;石砾土发生最轻,壤土其次,黏土发生最重。因此,凤丹灰霉病为低温高湿低光照型病害,发病程度与当年降雨量、植株营养状况、大田地势与土壤类型等因子密切相关。
    镉在果蝇体内的积累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长春,王 永,姚国新,戴余军,王立华,李国元
    2018, 47(8):  83-87. 
    摘要 ( )   PDF (6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镉对果蝇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拟果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5、10、20、40、80 mg/L) Cd2+在果蝇体内的积累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在果蝇体内的积累量与培养基中Cd2+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镉胁迫下果蝇的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显著延长,化蛹量和羽化量显著减少,幼虫和成虫质量显著降低,雌雄果蝇体内的脂肪含量随Cd2+质量浓度升高显著降低。较低质量浓度Cd2+(5、10 mg/L)胁迫对果蝇的性别比没有显著影响,较高质量浓度Cd2+(20、40、80 mg/L)胁迫时果蝇性别比显著升高。说明镉对果蝇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果蝇有潜力成为环境镉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
    园艺
    生长素对荠菜心皮发育的影响
    刘晓柱,李银凤,赵 燕,张学文
    2018, 47(8):  88-94. 
    摘要 ( )   PDF (27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生长素对荠菜心皮发育的影响,构建了生长素报告系统DR5∶∶GFP,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转基因荠菜植株。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荠菜心皮发育早期上端两侧荧光信号较其他部分强。为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以RT-PCR方法克隆了荠菜PIN3基因(CbPIN3),并做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bPIN3基因编码区全长1 950 bp,可编码649个氨基酸。CbPIN3蛋白存在13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包含9个跨膜结构域,与拟南芥PIN3亲缘关系最近。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荠菜CbPIN3组织表达特点,发现CbPIN3基因在荠菜多种组织中均表达,在茎中表达量最高,果荚中表达量最低。
    基于酯酶同工酶和ITS序列对陕南栽培灵芝亲缘关系的研究
    贾少杰,解修超,邓百万,彭 浩
    2018, 47(8):  95-101. 
    摘要 ( )   PDF (15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陕南地区主栽灵芝的生产种名和亲缘关系,为建立栽培灵芝种质资源数据库提供技术支持,以陕南灵芝主要栽培种为试材,通过分析菌丝体生物学特征,结合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研究了陕南地区10种主栽灵芝(紫灵芝、平盖灵芝、泰芝2、灵芝1、松杉灵芝、灵芝2、灵芝、大灵芝、赤芝、鹿角灵芝)的生产种名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灵芝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10.56±0.042)mm/d,泰芝2生长速度最慢,仅为(4.35±0.016)mm/d;紫灵芝、泰芝2之间无明显拮抗反应,菌种赤芝分别与菌种紫灵芝、平盖灵芝、泰芝2、灵芝1、松杉灵芝、鹿角灵芝之间的拮抗反应极强,两者之间亲缘关系远;基于酯酶同工酶聚类图与ITS序列分析构建的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平盖灵芝与Ganoderma sessile(MG773847)聚为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紫灵芝、泰芝2、鹿角灵芝聚为一个分支;灵芝1与Ganoderma sinese(DQ424990)聚为一个分支;松杉灵芝、灵芝与Ganoderma tsugae(DQ425004)聚为一个分支;灵芝2与Ganoderma sichuanense(KC662402)聚为一个分支;赤芝与Ganoderma resinaceum(KX371964)聚为一个分支。
    低温对羽衣甘蓝白鸽血红素含量及其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周 爽,马 超,李学来,原佳乐,刘晓冉,孙堃峰,史国安
    2018, 47(8):  102-108. 
    摘要 ( )   PDF (1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低温条件下羽衣甘蓝白鸽叶片失绿的血红素调控机制,以常温条件作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低温处理对白鸽植株血红素含量及血红素、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白鸽嫩叶表现为正常的绿色,低温条件下,白鸽中心嫩叶明显失绿;低温条件下,白色嫩叶中血红素含量为[(0.021 2±0.007 01)mg/mL],显著高于常温条件下绿色嫩叶中血红素含量[(0.000 973±0.000 542 8)mg/mL];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血红素和叶绿素共有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常温及低温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血红素合成途径基因FC1在低温白色嫩叶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 000±160.934 8),显著高于常温绿色嫩叶中的相对表达量(1 440±170.587 2);叶绿素合成途径基因PORB、PORC及ChlP在低温条件下显著下调。
    杭芍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表型性状研究
    孟家松,姜 宇,张克亮,陶 俊
    2018, 47(8):  109-117. 
    摘要 ( )   PDF (27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给油用芍药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7年生杭芍为材料,对主枝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芍主枝蓇葖果果荚有3种类型,即3个小果果荚(3果荚)、4个小果果荚(4果荚)、5个小果果荚(5果荚);随生育进程3种类型果荚的总荚质量、单荚质量、总荚平均长度、单荚长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S6时期(花后60 d);种子的颜色由浅逐渐变深;3种类型果荚的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及种子厚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除4果荚的种子厚度最大值[(7.26±0.81)mm]出现在S7时期(花后70 d)外,其余果荚类型的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及种子厚度最大值均出现在S6时期,分别为(11.51±0.86)mm(3果荚种子长度)、(11.44±0.63)mm(4果荚种子长度)、(11.22±0.86)mm(5果荚种子长度)、(8.53±0.82)mm(3果荚种子宽度)、(8.45±0.69)mm(4果荚种子宽度)、(8.80±1.24)mm(5果荚种子宽度)、(6.94±0.93)mm (3果荚种子厚度)和(7.68±1.08)mm(5果荚种子厚度);3种类型果荚的单粒种子质量、单荚种子质量、总荚种子质量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S7时期;种子数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总荚鲜果出籽率、单荚鲜果出籽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最大值在S9时期(花后90 d);各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果荚生长过程中单荚种子数量、总荚种子数量均与单荚质量、单荚宽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单粒种子质量和总荚鲜果出籽率等7个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除单荚种子数量外,总荚种子质量与其他13个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
    畜牧·兽医
    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悬浮昆虫细胞及重组蛋白表达策略的优化
    李文丽,刘 霞,刘在新,卢曾军,范朋举
    2018, 47(8):  118-122. 
    摘要 ( )   PDF (1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嵌合口蹄疫病毒(FMDV)中和表位的猪细小病毒(PPV)衣壳蛋白在昆虫细胞(Sf-9)中的最佳表达条件。通过对比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2种培养条件,探究Sf-9细胞的最佳培养方式;利用血球计数板每隔24 h进行细胞计数,绘制Sf-9细胞生长曲线;将P1代重组病毒传代至P3代,提取重组病毒基因组DNA,进行PCR鉴定,检测插入目的基因的完整性;通过研究感染复数(MOI)和感染时间的关系来摸索重组病毒最佳感染条件,以获得高滴度的重组病毒;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并探究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结果表明,悬浮培养的Sf-9细胞大小均一、边缘整齐,生长状态良好;PCR鉴定结果表明,插入的FMDV中和表位基因完整,可以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同时与FMDV阳性血清和PP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证明了插入的FMDV中和表位的存在;重组蛋白最佳表达条件是以10个MOI病毒液感染悬浮Sf-9细胞,在72 h时重组蛋白表达量最大。
    RNA干扰DGAT1DGAT2基因在猪肝细胞中的表达
    吴光松,李 平,顾丽菊,林鹏飞,任丽群,杨 蓉,黄维江,张 芸,毛同辉,魏小红,田松军,燕志宏
    2018, 47(8):  123-127. 
    摘要 ( )   PDF (7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DGAT1DGAT2基因对宗地花猪脂肪沉积效率的影响,以宗地花猪为试验动物,针对基因DGAT1和DGAT2 mRNA序列设计6对shRNA序列,构建RNA干扰表达载体,将DGAT1和DGAT2的shRNA干扰载体分别转染至肝细胞中,采用荧光定量PCR筛选出最佳shRNA干扰载体,并测定最佳干扰组细胞代谢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所构建的6个shRNA干扰载体均能抑制肝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肝细胞中DGAT1DGAT2基因的最高抑制效率分别为78.45%和87.52%。转染干扰效率最佳的载体pGPU6/GFP/Neo-DGAT1-1和pGPU6/GFP/Neo-DGAT2-1后,肝细胞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降低,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转染pGPU6/GFP/Neo-DGAT2-1的肝细胞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DGAT1干扰载体的干扰效率略低于DGAT2干扰载体(P>0.05)。综上,抑制DGAT1DGAT2基因的表达,可降低肝细胞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
    降解黄曲霉毒素B1菌株的筛选及毒素降解酶的分离
    左瑞雨,尹清强,常 娟,刘洪兵,王二柱,朱 群
    2018, 47(8):  128-133. 
    摘要 ( )   PDF (14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作用的菌株,并分离纯化高效AFB1降解酶,以AFB1作为降解AFB1菌株生长的能源和碳源进行初筛,将初筛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含有AFB1的培养基中,选择降解率最高的菌株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后提取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和葡聚糖凝胶对降解AFB1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SDS-PAGE蛋白质电泳检测降解酶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并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分子质量的酶蛋白对AFB1的降解率,26S rDNA和同源序列分析对降解率最高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降解AFB1能力最高的菌株为Y8,降解率为77.05%,凝胶层析分离出的31.7 ku的酶蛋白对AFB1的降解率达54.33%;菌种鉴定结果表明,真菌Y8为米曲霉。综上,筛选的米曲霉Y8能够高效降解AFB1,可有效缓解黄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具有提高养殖效益的潜在应用价值。
    高通量测序在罗氏沼虾抗病力比较中的应用
    明 磊,戴习林,江宗冰,丁福江
    2018, 47(8):  134-141. 
    摘要 ( )   PDF (13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比较4个罗氏沼虾抗病选育群体(A、B、C、D)的抗病性能,对4个罗氏沼虾选育群体和1个非选育群体(E)进行了溶藻弧菌肌肉注射感染试验,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不同罗氏沼虾群体间感染组和对照组肌肉组织中弧菌的变化情况,根据感染成活率的差异性,分析其中3个罗氏沼虾群体(A、C、E)肠道组织和养殖水体的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肌肉组织样品中微生物主要分为6个门,其中厚壁菌门占绝对优势,次优势门为变形菌门,软壁菌门和酸杆菌门的含量相对较低;各感染组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冷杆菌属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而乳球菌属、乳酸杆菌属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组织和养殖水体中微生物主要分为3个门,分别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基于不同罗氏沼虾群体肌肉组织中不同时间段内溶藻弧菌的含量,5个群体的抗弧菌感染能力分别为A>B>E>D>C,与感染成活率结果一致。综上,罗氏沼虾体内的菌群结构和养殖水环境密切相关,但相对独立;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的含量差异可能是造成A群体和C群体感染成活率差异显著的原因。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研究
    芦 鑫,高锦鸿,曹宇锋,张丽霞,黄纪念
    2018, 47(8):  142-148. 
    摘要 ( )   PDF (2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推动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的研究与应用,以改性蛋白质产率与持水能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花生蛋白质改性条件,并分析改性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随后,通过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变性电泳、质构分析等研究了改性对花生蛋白质结构组成与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量和pH值显著影响改性蛋白质产率和持水能力。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为:以加酶量144.20 U/g添加到pH值8.15的70 g/L花生蛋白质溶液中,45 ℃反应46 min,在此条件下,改性花生蛋白质产率为(83.17±0.38)%、持水能力为(45.63±0.24)%。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改性增加了花生蛋白质颗粒的尺寸与表面粗糙程度,造成花生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其中β-转角下降,而β-逆折叠从16.25%上升到22.90%。由于花生蛋白质分子内、分子间形成共价交联,产生分子质量大于70 ku的蛋白质亚基。通过改性的花生蛋白质功能特性有所改善,其中改性花生蛋白质的凝胶硬度、吸水性、吸油性分别是未改性花生蛋白质的3.94、1.41、1.30倍。上述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花生蛋白质是可行的,且改性后的花生蛋白质功能性质发生变化,拓展了花生蛋白质的应用范围。
    基于CIE颜色空间构建烤烟外观质量预测模型
    李 峥,谭方利,贺 帆,吴文信,刘小斌,李宏光,方 明,徐辰生
    2018, 47(8):  149-154. 
    摘要 ( )   PDF (1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烟叶表面颜色特征值与外观质量的关系,为烤烟外观质量评价体系的精准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河南烟区所产烟叶的颜色特征值进行测量,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烟叶正面和背面共9个颜色参数作为输入指标,以各项外观质量评价指标为输出层,分别建立拓扑结构为9-11-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外观质量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收集的烟叶样品的各项颜色参数测定结果与外观质量评价结果均服从正态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意义;通过CIE(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颜色空间中的颜色参数构建的各项外观质量指标的预测模型中,均有90%以上的样本预测值与外观质量实际评价值的误差区间为0~1.0,其中,颜色、成熟度和叶片结构的R2达到显著水平,身份、油分和色度3项指标的R2达到极显著水平。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依靠烟叶表面颜色参数实现对外观质量较为精准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影像玉米倒伏区域提取
    郑二功,田迎芳,陈 涛
    2018, 47(8):  155-160. 
    摘要 ( )   PDF (20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无人机遥感在玉米倒伏灾害评估中的应用为背景,为了准确获取玉米倒伏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影像中玉米倒伏区域提取的方法。将深度学习技术中的全卷积图像分割网络应用到玉米倒伏区域提取中,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利用采集的玉米倒伏图像集训练分割网络,最终使网络能够自动分割出倒伏区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提取出玉米倒伏区域,在测试集上的F1分数达到90%以上,该方法为玉米倒伏灾害评估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