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水稻矮秆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陈文娟,刘亚男,孙亚利,李万昌,李景原
    2017, 46(3):  1-7. 
    摘要 ( )   PDF (6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矮秆是水稻育种中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对增强水稻抗倒伏性、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水稻矮秆基因的分类,并从参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独角金内酯、生长素等生物合成或信号传导途径方面阐述了水稻矮秆基因的克隆情况,为矮秆突变基因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甘蓝型油菜抗旱机制及育种研究进展
    蔡东芳,张书芬,何俊平,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曹金华,赵 磊,王东国
    2017, 46(3):  8-12,28. 
    摘要 ( )   PDF (6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旱胁迫是农业生产上长期存在的非生物逆境因子,严重影响甘蓝型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尝试采用各种生物学手段解析甘蓝型油菜的抗旱遗传机制,培育抗旱甘蓝型油菜品种。简要概述了甘蓝型油菜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干旱胁迫下的应答蛋白等抗旱分子机制及抗旱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抗旱性提供相关理论参考,以加快甘蓝型油菜抗旱育种的研究进程。
    根虫瘟霉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胡红岩,任相亮,姜伟丽,马小艳,马亚杰,马 艳
    2017, 46(3):  13-19. 
    摘要 ( )   PDF (8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虫瘟霉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总结了根虫瘟霉的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对其生物学特性、田间流行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根虫瘟霉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制剂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根虫瘟霉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虫霉资源的开发和生物防治应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环丙氨嗪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邢云瑞,姚静静,王方雨,孙亚宁,邓瑞广,胡骁飞
    2017, 46(3):  20-24. 
    摘要 ( )   PDF (7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丙氨嗪是一种常用的昆虫抑制剂类杀虫剂,对畜禽养殖场的蝇蛆繁殖控制效果显著,在畜牧养殖业中应用广泛。然而长期使用环丙氨嗪易造成细菌耐药性,从而危害动物健康,且会在动物组织中形成药物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环丙氨嗪的监控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综述了环丙氨嗪的性质、应用、危害、检测方法等,并展望了免疫学检测技术在环丙氨嗪监控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环丙氨嗪的科学应用及监控检测提供参考。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9023A的选育及育性恢复研究
    董普辉,朱先玉,程亚丹,望俊森,陶林伟,黄 丁
    2017, 46(3):  25-28. 
    摘要 ( )   PDF (6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丰富T型杂交小麦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资源,以优质多抗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轮回亲本,对T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04A连续回交选育不育系,研究其雄性败育特点,并进行恢复系鉴定和育性恢复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回交转育获得不育系T9023A,其不育性稳定,雄性败育彻底,花药干瘪细长、不开裂,I2-KI染色显示,花粉败育类型为圆败和典败。以具有野燕麦(Q型)细胞质的小麦品种川农26和川农27与T9023A测交,其测交F1自交结实率(国内法)分别为80.3%和62.6%,川农26对T9023A的恢复能力更强一些。T9023A/川农26的F2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比符合15∶1,表明川农26携带有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
    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减钾栽培对杂交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
    唐保国,陶诗顺,张荣萍,段转宁
    2017, 46(3):  29-33. 
    摘要 ( )   PDF (5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川东北紫色土稻区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减钾栽培杂交稻的可行性,以10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在油菜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探讨3个施钾(K2O)量处理[处理1:高钾(135.0 kg/hm2),为当地生产上的常规施钾量;处理2:低钾(67.5 kg/hm2);处理3:不施钾]对油菜茬杂交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施钾量处理下,参试杂交稻品种茎蘖数无显著差异;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仅个别品种存在显著差异,大多品种无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稻品种产量对施钾的反应表现为:在低钾和不施钾处理下,有7个品种的产量与高钾处理差异不显著,有2个品种(F优498和内5优H25)不施钾处理、低钾处理的产量极显著低于高钾处理10.31%、4.53%和7.79%、4.29%,有1个品种(旌3优177)不施钾处理、低钾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高钾处理5.28%、3.61%,10个杂交稻品种的平均产量在3个施钾量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在川东北紫色土稻区采用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减钾栽培杂交稻总体可行。
    大豆FLAs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钟 静,吴小明,胡 颖
    2017, 46(3):  34-40. 
    摘要 ( )   PDF (29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大豆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FLAs)基因,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功能域、系统发生树、蛋白质二级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从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3个FLAs,其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长度在237~455 aa,分子质量在25.483 0~50.578 5 ku,理论等电点在4.33~9.56。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GmFLAs均定位在质膜上(其中GmFLA4/25也可定位在叶绿体中)。GmFLAs含有1~2个该家族的保守成束蛋白质结构域(fasciclin domains,FAS)。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大豆和拟南芥FLAs的同源性不高。GmFLAs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等元件组成,其中,延伸链的比例最低,无规则卷曲比例最高。
    水杨酸引发处理对低温吸胀期间玉米种子生理指标的影响
    高巧红,丁希政,牛志浩,黄婷婷,曹高燚,向春阳,赵 飞,杜 锦
    2017, 46(3):  41-46. 
    摘要 ( )   PDF (10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水杨酸(SA)引发处理下玉米种子在低温吸胀期间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玉米品种郑单958种子为试验材料,用0.1 mmol/L SA引发处理玉米种子36 h,在15 ℃低温下吸胀不同时间(0、12、24、36、48 h),研究SA引发处理对玉米种子胚、胚乳及种皮在低温吸胀期间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A引发处理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吸胀时间的延长,种子浸出液核苷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种胚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胚乳的POD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种皮的CAT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与未引发种子相比,SA引发处理在大部分吸胀时间里,表现为可提高玉米种子胚乳和种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胚、胚乳和种皮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胚乳和种皮的CAT和POD活性,降低种子浸出液中核苷酸含量,从而增强玉米种子对低温胁迫的抵抗能力。
    耐镉细菌不同配施方式对烟叶镉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何声宝, 刘 楠,罗安娜,冯晓民,王英元,张 威
    2017, 46(3):  47-51. 
    摘要 ( )   PDF (7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从镉污染植烟土壤中筛选得到的耐镉细菌TU菌及其不同配施方式对烟叶镉含量及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效果,设置对照(CK)、TU菌(T1)、TU菌+腐殖酸(T2)、TU菌+尿素(T3)、TU菌+磷酸钾(T4)5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比较5个处理烟叶镉含量、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比较,T1、T2、T3、T4处理烤后烟叶的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2.79%、44.75%、-18.20%、32.46%;不同处理烟叶外观质量表现为T2>T4>T1>CK>T3;化学成分以T2和T1处理最为协调,T3处理最差;评吸质量得分表现为T2>T4>T1>CK>T3。因此,生产过程中施用TU菌对烟叶有降镉提质作用,腐殖酸对TU菌降低烟叶镉含量和提高烟叶质量的功效具有加成作用。
    河南浓香型烟叶产区气候条件分析
    刘晓迎,左 璇,刘雅星,徐光辉
    2017, 46(3):  52-58. 
    摘要 ( )   PDF (19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河南浓香型烤烟风格特点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基于河南烟区64个气象站1981—2010年30 a气候值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烟区Ⅰ区(许昌、周口、漯河、平顶山、南阳、信阳和驻马店)和Ⅱ区(三门峡和洛阳)浓香型烟叶典型生态区的气候特征及全生育期气象因子的演变规律和匹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烟区Ⅰ区和Ⅱ区,伸根期平均气温增加迅速,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变化较为平稳,该时期是冰雹和大风灾害易发阶段;旺长期平均气温增加迅速,降雨量增加,日照时数减少,该时期易遭受高温热害;成熟期平均气温迅速下降,降雨量和日照时数显著减少,该时期易遭受连阴雨灾害。从总体上看,河南烟区光温水的变化规律与浓香型烤烟生长需求匹配协调,且表现出旺长期“雨热同期日照足”与伸根期和成熟期“温高雨少日照足”的气候优势,但也可能出现前期冰雹大风、中后期高温热害和连阴雨灾害的不利气候。
    国审小麦新品种郑品麦8号的辐照选育
    张建伟,张福彦,范家霖,陈晓杰,杨保安,陈云堂,崔 龙,康广华,焦学俭,白鹤峰
    2017, 46(3):  59-62. 
    摘要 ( )   PDF (5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郑品麦8号是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辐照诱变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联合选育的优质、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由(矮抗58 /周麦18)F1种子诱变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2—2014年的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中,郑品麦8号的平均产量为7 994.3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4.05%;在2014—2015年度的生产试验中,郑品麦8号的产量为8 370.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1%。2 a区域试验中郑品麦8号的品质分析结果为蛋白质含量15.13%、14.32%,湿面筋含量32.0%、30.2%,沉降值37.2、28.1 mL,稳定时间8.0、7.9 min,其主要品质指标已达到国家强筋小麦二级标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对条锈病近免疫,但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郑品麦8号的成功选育说明,传统杂交技术和辐照诱变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加快优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自力,刘忠玲,秦家范,李小艳,杨玉峰,周武需,马跃福,张正伟
    2017, 46(3):  63-65. 
    摘要 ( )   PDF (4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系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以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CIP194037-1为母本,多父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22)、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以及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JP2〗品种均为徐薯22)中淀粉产量突出,平均淀粉产量、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6 220.1、29 258.8 kg/hm2,与对照相比淀粉增产18.38%、鲜薯增产0.90%;平均淀粉率为21.26%,高出对照3.14个百分点;干基淀粉含量为64.43%,高出对照(徐薯22)3.77个百分点。该品种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感黑斑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分别于2012、2016年通过河南省、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是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适于春、夏薯种植。
    农业资源与环境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刘 苹,李 燕,赵海军,沈玉文,宋效宗,房 锋,张柏松
    2017, 46(3):  66-70. 
    摘要 ( )   PDF (7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施肥方式(处理1:1/2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1/2尿素返青拔节期追施旋耕;处理2:全部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3: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4: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正下方条施;处理5: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侧下方条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株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数和冬前最大分蘖数以处理2最高,春季最大分蘖数以处理1、3、5较高,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3、4、5的小麦生物量较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2。小麦产量受穗数影响最大,处理1、3、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9 139、9 097、8 930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产量最低,为8 407 kg/hm2,显著低于其余4个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各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处理1、3、5较高,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最低。处理3、4、5在拔节期和孕穗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施用尿素的处理1、2差异相对较小(60~90 cm孕穗期差异相对稍大),在小麦收获后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控释氮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和条施于种子侧下方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既能保证小麦稳产,又能使土壤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从而减轻面源污染的风险。
    有机肥对Cd、Pb复合污染酸性土壤生物特性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李清飞,王世香,邹法俊
    2017, 46(3):  71-74,106. 
    摘要 ( )   PDF (8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0、2.5%、5.0%、10.0%)有机肥对镉(Cd)、铅(Pb)重金属污染酸性土壤生物特性和油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阻控Cd、Pb迁移和油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土壤pH值、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淀粉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油菜生物量总体上均随有机肥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土壤中Cd、Pb有效态含量及油菜各组织重金属含量均随有机肥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0.0%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改良处理的聚类结果与油菜的生长及土壤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相吻合;在各项指标中,影响油菜生长的主要因子为Pb有效态含量,其次为Cd有效态含量,说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可以有效缓解对作物的毒害。
    植物保护
    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12和DBR-23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刘晓莹,孙文斌,陈洁萍,卿 朕,周秋艳,邓业成
    2017, 46(3):  75-80. 
    摘要 ( )   PDF (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出的DBR-12和DBR-23两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其在抗菌剂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首先用液体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采用两相溶剂液液萃取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然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毒平板法分别测定发酵产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15种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BR-12和DBR-23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DBR-12对玉米小斑病菌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有效中浓度(EC50)为0.010 4~0.079 7 g/L,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最高;DBR-23对除玉米小斑病菌外的9种病原真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020 6~0.174 6 g/L,其中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毒力最高。DBR-12发酵产物正丁醇萃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107 8~0.646 9 g/L,其中对金橘砂皮病菌的毒力最高。DBR-23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痢疾志贺氏菌等12种动物致病菌有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 g/L;DBR-12发酵产物对动物病原菌无抑菌活性。综上,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12和DBR-23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抗菌剂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烟草青枯病病圃土壤细菌组成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曹 毅,陆 宁,陈兴江,孟建玉,商胜华
    2017, 46(3):  81-85. 
    摘要 ( )   PDF (9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烟草青枯病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烟草青枯病抗性鉴定圃中的土壤细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病圃土壤中获得了1 963条高质量序列,归属于14个已知细菌门类、尚未培养出的细菌和分类地位未知的种类,其中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为病圃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分别占总菌群数的29.91%、17.10%、13.73%、11.46%、7.08%、6.40%。烟草青枯病病圃土壤中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在总菌群中丰度较低,可能与烟草青枯病发生存在关联。
    烟蚜早春寄主转换规律研究
    邱 睿,李成军,王海涛,陈玉国,李小杰,张亚华,刘东生,李淑君
    2017, 46(3):  86-90. 
    摘要 ( )   PDF (7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蚜早春寄主转换规律,测试了早春油菜、播娘蒿、枸杞、桃树及烟草等5种不同越冬寄主植物上烟蚜在烟草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等,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烟蚜在烟草上的扩繁速率和平均产仔量。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蚜虫发育历期为桃树(14.820 d)>枸杞(14.507 d)>烟草(14.483 d)>油菜(14.481 d)>播娘蒿(14.220 d),平均产仔量为桃树(108头)>播娘蒿(62头)>枸杞(57头)>烟草(34头)>油菜(32头),内禀增长率为桃树(0.247)>枸杞(0.227)>播娘蒿(0.221)>油菜(0.183)>烟草(0.169),表明相同条件下,来源于桃树上的蚜虫在烟草上种群增长速度快,其适应力、繁殖力强。豫中烟区烟蚜主要在桃树、播娘蒿及枸杞上越冬,早春在有翅蚜大量形成前,对烟蚜主要越冬寄主桃树及烟田周边枸杞、播娘蒿等杂草实施统一防蚜,是控制烟草蚜虫危害的关键。
    桃仁蜂成虫田间破核节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坤鹏,武海斌,宫庆涛,孙瑞红
    2017, 46(3):  91-94. 
    摘要 ( )   PDF (10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连续观察方法,研究泰安地区桃仁蜂田间破核节律以及气象因子对其产生的影响,为桃仁蜂防控提供预测预报。2016年桃仁蜂越冬虫核率为45.38%。桃仁蜂发育与桃相关物候期大致吻合。桃仁蜂成虫破核初见日为4月11日,此时桃处于幼果期,雄成虫高峰日为4月13日,终见日为4月22日,破核历期12 d;雌成虫和种群高峰日均为4月17日,终见日为4月24日,破核历期14 d。破核后期部分桃果进入硬核期。成虫发生前期,破核数量与日平均气温呈正相关。降雨和骤然降温不利于成虫破核和活动。高峰期过后,成虫破核数量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小。桃仁蜂成虫破核时间集中在每天8:00—16:00,种群破核高峰为10:00—11:00。桃仁蜂破核期间雌成虫比例呈逐日上升趋势。成虫发生期种群死亡率达50.25%,破核率为45.86%,滞育率仅占3.89%。桃仁蜂成虫破核具有明显的节律性,桃仁蜂破核节律与桃物候期和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可作为田间适期防治桃仁蜂的依据。
    麻叶荨麻的化感作用研究
    刘 瑜,张翔宇,汤界世,胡云霞,韩彩霞,邵 华
    2017, 46(3):  95-99,117. 
    摘要 ( )   PDF (1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双子叶植物紫花苜蓿和单子叶植物早熟禾为受试植物,通过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对麻叶荨麻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麻叶荨麻叶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以超声法进行提取,得率分别为0.66%、0.84%、2.70%、3.13%。麻叶荨麻叶的甲醇和水提取物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对根长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了32.6%和47.0%;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影响较弱。石油醚和水提取物对早熟禾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弱的化感抑制作用;而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很强,均在0.01 g/L的低质量浓度时即对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达到1.25 g/L时,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对早熟禾根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4.0%和80.5%,对苗高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1.1%和69.2%。盆栽试验显示,麻叶荨麻根土对紫花苜蓿和早熟禾幼苗的生长有2.4%~5.0%的极轻微促进作用,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提示麻叶荨麻植株中的化感物质在进入土壤之后,可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而失去生长抑制活性。
    混剂中毒死蜱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王红军,陈 妍
    2017, 46(3):  100-106. 
    摘要 ( )   PDF (8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中毒死蜱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对水稻及稻田中的毒死蜱残留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该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5~3.48 d、3.16~6.36 d和2.05~2.98 d。毒死蜱在稻田土壤、糙米、谷壳和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随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采样时间延长而降低。按推荐剂量1 8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2 700 g/hm2各施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3~4次,距末次施药33 d,土壤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4 7 mg/kg和0.081 2 mg/kg,植株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7 9 mg/kg和0.063 2 mg/kg,收获的糙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5 4 mg/kg和0.076 5 mg/kg,谷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84 3 mg/kg和
    0.093 6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谷食用安全。
    园艺·林学
    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
    谭亚飞,张 强,赵艳艳,许 茜,李 扬,原玉香,姚秋菊
    2017, 46(3):  107-111. 
    摘要 ( )   PDF (1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 11 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紫薇茎段离体培养体系的优化
    刘 晓,李 卓,唐丽丹,王 献
    2017, 46(3):  112-117. 
    摘要 ( )   PDF (7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矮首领紫薇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腋芽茎段、硬枝茎段以及叶片为外植体,从消毒时间、启动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选择等方面进行离体培养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茎段为较好的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带腋芽茎段用0.1%升汞处理8 min,诱导率为66.67%;带水培芽茎段用0.1%升汞处理4 min,诱导率为65.55%;叶片用0.1%升汞处理4 min,诱导率为55.56%。带腋芽茎段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0 mg/L,诱导率为83.33%。腋芽和水培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均为MS+6-BA 2.0 mg/L+NAA 0.30 mg/L。腋芽增殖系数为2.42,芽长为3.2 cm;水培芽增殖系数为3.21,芽长为2.1 cm。腋芽最佳生根基本培养基为1/2MS,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生根率为96.67%;水培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活性炭(AC)0.1 g/L,生根率为81.25%。
    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孙军利,章智钧,张 坤,时 间,赵宝龙
    2017, 46(3):  118-121,128. 
    摘要 ( )   PDF (10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8种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草莓生长和结果的影响,以草莓为试材,采用草炭、棉花秸秆、菇渣、蛭石和细沙为基质原料,筛选适合草莓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处理1(V草炭∶V棉花秸秆∶V蛭石=1∶1∶1)为最佳配比,其理化性质理想,栽培的草莓果实硬度、糖酸比、果形指数、株高、茎粗与对照(V草炭∶V蛭石=2∶1)无显著差异,株产量、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因此,腐熟后的棉花秸秆可代替部分草炭,草炭、棉花秸秆和蛭石体积比为1∶1∶1的基质可作为一种优质基质在草莓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畜牧·兽医
    河南地区NADC30-like PRRSV毒株的增值特性与遗传进化分析
    王林建,郭振华,乔松林,陈鑫鑫,张改平
    2017, 46(3):  122-128. 
    摘要 ( )   PDF (1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河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特点和遗传变异情况,采集河南省滑县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中的病料,经研磨、稀释、离心处理后将悬液上清接种于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显示,PAM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将得到的分离株命名为HNhx。应用PRRSV N蛋白的特异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结果表明,接种HNhx分离株的PAM出现特异性荧光,证明该分离株为PRRSV。应用RT-PCR技术对Nsp2区进行扩增分析,根据扩增目的产物大小推测HNhx分离株为NADC30-like毒株。遗传分析发现,与其他参考毒株相比,HNhx毒株的ORF3、ORF4和ORF5基因与NADC30毒株的同源性最高。基于ORF3、ORF4和ORF5序列构建进化树,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表明,HNhx归于NADC30-like亚群。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李子祥,邵春艳,徐 琦,孙 静,姜 胜,何海建,吴 媛,王晓杜,宋厚辉
    2017, 46(3):  129-133. 
    摘要 ( )   PDF (8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TEGV疫苗毒株为模板,克隆S基因,并构建重组阳性质粒,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基于SYBR Green Ⅰ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10拷贝/μL,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r=0.997),扩增效率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使用该方法对124份临床疑似TGEV病料进行检测,阳性样本有17份,检测样本的阳性率为13.7%。该方法可用于兽医临床上TGEV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
    FimH黏附素对F18ac+大肠杆菌黏附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段强德,许保疆,王录军,付宏岐,朱国强
    2017, 46(3):  134-137. 
    摘要 ( )   PDF (6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Ⅰ型菌毛FimH黏附素在F18ac+大肠杆菌(F18ac+E.col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F18ac+E.coli的fimH基因缺失株(F18ac△fimH)。并使用体外仔猪上皮细胞感染模型,探讨FimH黏附素缺失后对F18ac+E.coli黏附能力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F18ac△fimH缺失株对易感仔猪上皮细胞系IPEC-1和IPEC-J2的黏附能力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且其黏附能力可被8%的D-甘露糖所抑制。但是F18ac△fimH/pfimH回补株的黏附能力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基本恢复至野生株水平。可见,FimH黏附素是介导F18ac+E.coli黏附的重要黏附因子。
    2种羊巴贝斯虫的核型及系统发育分析
    许艳起,张浩浩,杨 强,李超昆,牛怡倩3,张改平,马润林,关贵全
    2017, 46(3):  138-142. 
    摘要 ( )   PDF (8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引起羊巴贝斯虫病的病原虫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Babesia motasi Lintan,BLT)及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Babesia sp.Xinjiang,BXJ)的核型和亲缘关系,通过DNA大片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三代高通量测序对2种虫体进行核型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 种巴贝斯虫都有4 条染色体,但基因组的大小与核型分析不一致,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基因组大小为11.1 Mb,4 条染色体大小分别为6.0 Mb、3.0 Mb、1.1 Mb和1.0 Mb;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基因组大小为7.0 Mb,4 条染色体分别为2.4 Mb、2.0 Mb、1.7 Mb和0.9 Mb;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与牛巴贝斯虫的亲缘性较近,而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与双芽巴贝斯虫的亲缘关系较近。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采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光谱成像检测研究
    徐 丽,杨 杰,王运祥,叶晋涛,马本学,吕 琛
    2017, 46(3):  143-147. 
    摘要 ( )   PDF (10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种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使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葡萄漫反射光谱,在500~1 000 nm光谱,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进行光程校正,结合一阶微分(1-Der)、二阶微分(2-Der)、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及其组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建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模型。结果表明:采用PLS和SMLR建模方法均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采用经过MSC、1-Der和S-G平滑相结合预处理后的光谱建立PLS预测模型,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c为0.979 1,RMSEC为0.265,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p为0.962 0,RMSEP为0.372;采用原始光谱、1-Der和S-G平滑相结合预处理后的光谱建立SMLR预测模型,校正集的相关系数Rc为0.967 8,RMSEC为0.327,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p为0.947 2,RMSEP为0.394。以上表明,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采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准确无损检测。
    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电学特性研究
    唐玉荣,张 宏,曹昕昕,兰海鹏,刘 扬,沈柳杨,栗 文
    2017, 46(3):  148-151. 
    摘要 ( )   PDF (9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在0.100 0~1 000.000 0 kHz频率内,采用自制电学特性测量系统测定了不同采摘时间内香梨成熟过程中的品质指标和电学特性,并对电学参数与香梨果实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摘时间的增加,库尔勒香梨的硬度逐渐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在试验参数范围内,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并联等效电容、并联等效电感、并联等效电阻不断减小,复阻抗相角不断增大,耗散因数先增加后减小。频率一定时,采摘时间对并联等效电容、并联等效电阻、耗散因数、复阻抗相角影响较大,对并联等效电感影响较小。在0.100 0 kHz频率条件下,复阻抗相角与香梨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并联等效电容、并联等效电感、并联等效电阻、耗散因数与香梨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全聚苯乙烯泡沫板墙体日光温室的应用效果
    周 莹
    2017, 46(3):  152-155. 
    摘要 ( )   PDF (9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聚苯乙烯泡沫板轻质墙体对日光温室保温效果的影响,对栽培种植管理相同的全聚苯乙烯泡沫板墙体(200 mm)日光温室(简称EPS温室)和传统夯土墙墙体日光温室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白天(保温被开启阶段)晴天、阴天情况下,EPS温室室内温度比土墙温室室内温度平均低1.6 ℃和 3.2 ℃,雨天、雪天特殊天气情况下,EPS温室室内温度比土墙温室室内温度平均低0.5 ℃和0.6 ℃,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少高温高湿病虫害的发生;夜间(保温被遮蔽阶段)晴天、阴天情况下,EPS温室比土墙温室的室内温度平均低0.6 ℃和0.4 ℃,在雨天和雪天特殊天气下,EPS温室比土墙温室的室内温度平均低0.1 ℃和高0.2 ℃,其保温效果与土墙温室基本一样。EPS温室在节省土地、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建造简便的同时,夜间达到了较好的保温效果,在一些暖冬地区可以进行建造使用,但要注意特殊天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密闭式肉鸡舍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 鹏,白献晓,马慧慧,徐 彬,孙全友,李绍钰,魏凤仙
    2017, 46(3):  156-160. 
    摘要 ( )   PDF (6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供暖对规模化密闭式肉鸡舍环境参数及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3栋鸡舍为研究对象,每天8:00和20:00测定密闭式鸡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氨气水平,每周测定肉仔鸡的体质量,并统计死淘率。结果显示,在规模化肉鸡养殖生产过程中采用单井最大取水量100 m3/h、出水温度53 ℃的1 000 m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供暖,批出栏36 万只肉鸡养殖场供暖最远端肉鸡舍内温度为27.07~34.98 ℃,相对湿度为56.38%~64.98%,氨气水平为0.50~11.45 mg/m3,42日龄肉鸡出栏体质量较标准品种体质量低0.26%~3.30%,死淘率为4.34%~5.66%,表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供暖在规模肉鸡养殖中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