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氢气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孟凡虹,王伊帆,伍冰倩,刘妮妮,胡振宇,赵瑞瑞,卢 慧,赵 珩
    2017, 46(2):  1-5. 
    摘要 ( )   PDF (6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气(H2)作为一种新型抗氧化剂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且疗效良好。植物体内可产生H2,且在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内源性H2在植物中的产生以及外源H2处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性、根际微生物和采后保鲜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H2与其他植物激素和内源性小分子气体的交叉作用,为H2在植物生理作用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冬小麦膨胀素基因TaEXPB8TaEXPB10克隆及低温表达分析
    王明晶,王晓磊,徐永清,李凤兰,王 旭,彭丽娜,李 飞,董佳敏,张俊峰,胡宝忠
    2017, 46(2):  6-11. 
    摘要 ( )   PDF (1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从其根中克隆膨胀素基因TaEXPB8、TaEXPB10,并分析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膨胀素基因与植物抗寒性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根中克隆得到膨胀素基因TaEXPB8TaEXPB10,二者分别编码273、271个氨基酸,二者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2%、99.6%。4 ℃、-10 ℃和-20 ℃的低温胁迫处理均可诱导TaEXPB8TaEXPB10基因在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根中表达,尤其是TaEXPB10基因,其受诱导程度高于TaEXPB8;两基因在低抗寒品种济麦22号中总体上不受诱导,甚至受到抑制。综合比较发现,4 ℃、-10 ℃和-20 ℃低温胁迫下,TaEXPB8TaEXPB10基因在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低抗寒品种济麦22号。据此推测膨胀素基因TaEXPB8TaEXPB10与冬小麦根系的低温胁迫耐受能力具有重要的相关性,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冬小麦根系的抗寒机制。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功能标记开发及微核心种质中Rf6基因的筛选
    徐 雪,王 英,邹礼平,魏 朗,彭 方,黄文超,段俊枝,姚国新
    2017, 46(2):  12-15. 
    摘要 ( )   PDF (6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恢复基因Rf6是红莲型杂交水稻特有的新恢复基因,为了寻找更多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以扩展红莲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来源,组配更多优良杂交品系,利用Rf6及其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开发Rf6基因的功能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对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PCR扩增,筛选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结果表明,在324 bp插入片段(Rf6较其等位基因插入324 bp)两侧设计引物(正向引物:5′-ATGACAAGAGGACCAGCGATGCAATGG-3′,反向引物:5′-ATTCTTGCAGAGATAGACCATGAGCGTG-3′),利用该引物可扩增出条带清晰且无杂带的差异片段,可用于Rf6基因的鉴定。利用该标记在197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筛选出22份具有Rf6恢复基因的种质,可为拓宽红莲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来源提供材料。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丁晋利,韩伟锋,何 方
    2017, 46(2):  16-21. 
    摘要 ( )   PDF (5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河南省通许县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滴灌和小白龙水肥一体化的对比研究,氮肥施用设置一次性底施、底施70%+拔节期追施30%、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和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以期找出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措施。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更有利于改善水肥的协调供应,促进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处理小麦株高增加0.9~7.6 cm,穗长增加0.4~1.6 cm,小穗数增加1.1~2.8个,穗粒数增加0.6~5.2粒,不孕穗数减少1.1~3.3个,千粒质量增加0.1~1.4 g;玉米株高增加2.4~8.2 cm,叶片数增加0.2~0.8片,茎粗增加0.44~0.68 cm,穗行数增加0.2~1.2行,双行粒数增加0.8~7.3粒,有效穗长增加0.04~1.67 cm,穗周长增加0.39~1.40 cm,百粒质量增加0.2~2.1 g,总体上,小麦和玉米均以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处理效果较好。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显著增产14.29%~18.96%,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93~2.79 kg/m3;玉米显著增产21.79%~47.19%,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97~6.07 kg/m3;小麦-玉米周年显著增产19.98%~33.37%,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26~4.43 kg/m3,均以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效果最佳。与一次性底施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以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处理最高。由此可见,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节水增效,氮肥适当后移效果明显。
    改性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郭大勇,商东耀,王旭刚,常会庆,林 帆
    2017, 46(2):  22-27. 
    摘要 ( )   PDF (8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在碱性低肥力土壤上的改良培肥效果,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水平[0(CK)、0.5%、1%、2%]生物炭和酸洗处理改性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改性生物炭促进了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同时显著增加了植株株高和叶面积,其中以2%施用水平表现最佳,其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株高、叶面积较CK分别提高了31.0%、61.7%、35.1%、48.2%;生物炭各施用水平处理玉米的地上部干质量和株高均显著下降,其中,1%和2%施用水平地上部干质量仅为CK的26.9%和29.2%。改性生物炭2%施用水平显著增加了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而生物炭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2种生物炭类型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1%、2%生物炭处理土壤pH值分别显著增加了0.25、0.28个单位,改性生物炭2%施用水平增幅最高也仅0.10个单位。在低肥力碱性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建议采用酸洗改性处理,以避免生物炭对作物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且改性后的生物炭施用量以2%为宜。
    不同品种谷子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比较
    王凌云,宋小清,王晓明,范光宇,赵治海,赵 艳,刘颖慧
    2017, 46(2):  28-32. 
    摘要 ( )   PDF (9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谷子的抗氧化功效,以5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谷子醇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比较了不同谷子品种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抗氧化能力与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个谷子品种总酚、黄酮、α-生育酚含量分别为369.9~793.1、162.1~459.3、7.1~17.1 mg/kg;谷子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的IC50值分别为0.09~0.24、0.41~0.74、0.98~2.35 mg/mL。其中,张杂谷9号的黄酮含量最高,总酚、α-生育酚含量最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8311总酚和α-生育酚含量最高,黄酮含量最低,O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张杂谷3号提取物的还原力高于其他4个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谷子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还原力与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丽水低温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
    强玉华,智协飞,姜燕敏
    2017, 46(2):  33-37. 
    摘要 ( )   PDF (10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54—2015年丽水冬季、春季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以及2001—2015年丽水市农业局茶叶站资料,根据茶叶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指标,统计丽水茶叶低温冻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采用多尺度趋势等方法分别从年、月尺度分析低温冻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丽水低温冻害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 a来,1月发生冬季冻害的频次最高;2月发生早春霜冻的概率最高,2月茶叶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早春霜冻的年平均日数分别达到4.8 d、3.9 d和3.9 d。早春霜冻日数呈显著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 a减少1.3 d;极端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约每10 a升高0.3 ℃。3种早春霜冻等级,以轻度霜冻为主,占霜冻总日数的53.8%,中度霜冻和重度霜冻日数分别只占霜冻总日数的27.4%和18.8%。低温霜冻对春茶采摘的影响,主要以早春霜冻为主,且以轻度霜冻对始采日的影响最显著,霜冻日数与春茶始采日呈正相关,极端最低气温与始采日呈负相关,即霜冻日数越多,气温越低,春茶达到萌芽的时间越长,始采日也相应推迟。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
    刘 敏,杨永锋,陈红丽
    2017, 46(2):  38-42. 
    摘要 ( )   PDF (15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不同有机物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腐殖质碳的影响,旨在为衡量和评价不同有机物对植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T1)处理相比,总体上腐熟麦秸秆(T2)、生物炭(T3)、芝麻饼肥(T4)、牛粪(T5)配施化肥处理土壤腐殖质总碳、富里酸碳、胡敏素碳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增幅分别为13.71%、9.31%、12.57%、28.10%,24.35%、6.30%、13.73%、14.80%,10.93%、16.11%、3.96%、26.27%,另外,T2、T4、T5处理土壤胡敏酸碳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0.56%、66.14%、103.93%;T4、T5处理土壤胡/富分别提高32.20%、63.93%,PQ(胡敏酸在腐殖酸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提高22.96%、48.95%。综上,有机物配施化肥能改善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牛粪配施化肥处理效果最好,生物炭表现最差。
    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湘西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宋 亮,任天宝,李 敏,周亚军,杨永锋,云 菲,刘国顺
    2017, 46(2):  43-48. 
    摘要 ( )   PDF (1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减氮5%、10%、15%、20%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生物炭450(T3)、900(T4)、1 350(T5)、1 800(T6) kg/hm2 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湘西烤烟的生物炭用量。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处理有机质含量均大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总体以移栽后60 d时较大,此时T6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达37.83 g/kg,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4.72%,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2.11%;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其随着生物炭用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总体上,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以T4、T3处理较高,速效钾含量以T5处理效果最佳,T4处理次之;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pH值和C/N,且其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pH值平均各生育时期分别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增加7.65%~13.75%和5.28%~11.25%。综合分析,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T4处理效果最好,适宜在产区进行示范应用。
    植物保护
    烟草的TMV侵染耐受性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的关系
    王 静,周 祁,李丽华,郝风声,魏远方,杨立均,刘卫群
    2017, 46(2):  49-54. 
    摘要 ( )   PDF (13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了解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机制,以耐受TMV感染品种豫烟8号和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对花叶病敏感的品种NC89为材料,通过对高通量测序获得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二者接种TMV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通路中共同存在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且耐受性品种豫烟8号中该途径有增强的趋势。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两品种接种TMV前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表达水平、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TMV后两品种中GST基因表达水平升高,GST酶活性增强,GSH含量升高,耐受性品种豫烟8号增幅更明显。通过硫元素的丰缺试验研究了接种TMV对GST基因及与TMV侵染耐受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和-S处理中两品种接种病毒后这些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S处理的表达量低于+S处理。GST、 PR1-a、HSP90和Catalase-3这些抗病相关基因都呈上调表达,其中豫烟8号接种后的表达量均高于NC89;而PsbA和Photosystem 〖QX(Y10〗Ⅱ〖QX)〗 10 kDa polypeptide 2个涉及光合作用的基因均呈现下调表达,但是接种后豫烟8号的下调幅度小于NC89。以上表明,在耐受TMV感染的品种中,谷胱甘肽代谢增强对细胞环境的氧化还原平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光系统Ⅱ中的关键成分D1蛋白基因PsbA的表达相对稳定,从而减轻光合系统的破坏程度。
    拮抗细菌W-7的鉴定及其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
    万安琪,蒋继志,沙海天,李 颖,王蓓蓓,金 鑫,张亚辉
    2017, 46(2):  55-59,82. 
    摘要 ( )   PDF (13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分离纯化自马铃薯晚疫病病叶上的一株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菌W-7的分类地位、抑菌作用及其防病潜力,采用传统方法和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以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分别测定细菌活体、菌液和无菌体发酵液以及不同浓度菌液的抑菌作用,显微镜观察该菌株对病菌菌体形态的影响,并采用块茎切片法评价菌液的离体防病效果。结果表明,综合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确定W-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该菌株菌液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94.44%,菌液能使致病疫霉菌丝变形;将菌液稀释至原液浓度的25%后,抑菌率仍能达到87.65%,其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为73.40%。拮抗细菌W-7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槟榔内生细菌BLG1的抗菌活性及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韩丹丹,骆焱平,侯文成,王兰英
    2017, 46(2):  60-63. 
    摘要 ( )   PDF (5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采用常规组织表面消毒法对槟榔进行内生细菌分离,共获得16株内生细菌。经筛选发现,菌株BLG1抑菌谱较广,尤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皿内抑菌率可达95.00%。进一步研究该菌株胞内及胞外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发现,该菌株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胞外正丁醇相中。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可达67.05%,与对照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效果(66.47%)相当。因此,BLG1菌株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富氢水处理对采后番茄果实灰霉病抗性的影响
    卢 慧,伍冰倩,王伊帆,刘妮妮,孟凡虹,胡振宇,赵瑞瑞,赵 珩
    2017, 46(2):  64-68. 
    摘要 ( )   PDF (8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采后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富氢水(HRW)浸泡番茄果实,研究氢气对番茄果实抗灰霉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蒸馏水处理)相比,50%和75% HRW处理降低了损伤接种番茄果实的发病情况,接菌后9 d病斑面积分别是对照组的87.2%和77.9%;HRW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其中75% HRW处理组PPO活性在接菌后3 d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是对照组的1.59倍;HRW处理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其中50% HRW处理组在接菌后3 d和9 d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分别是对照组的2.56倍和3.13倍。综上所述,氢气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反应,增强了番茄果实对灰霉菌的抗性。
    不同沙丘类型对柠条林春尺蠖发生的影响
    陈应武,夏彦飞
    2017, 46(2):  69-72. 
    摘要 ( )   PDF (6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不同沙丘类型对春尺蠖在柠条林发生的影响,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地区,选择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半流动沙丘3种生境,研究了春尺蠖在3种生境柠条上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沙丘柠条上春尺蠖的发生存在显著差异,半固定沙丘春尺蠖发生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固定沙丘和半流动沙丘,3类生境中春尺蠖的平均虫口密度分别为147.00、28.67、0.37只/株,被害株率分别为99.67%、64.67%、1.33%。通过对春尺蠖发生情况和环境因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植被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柠条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与土壤粉粒含量、土壤生物结皮盖度和柠条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沙粒含量、柠条冠幅、柠条株高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沙漠区春尺蠖的发生与土壤表面的稳定性、土壤深层水分含量有关。
    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各部位的化感作用研究
    袁着耕,刘 影,邵 华,赵 玉,胡云霞
    2017, 46(2):  73-77. 
    摘要 ( )   PDF (15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刺苍耳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的化感作用,以及化感物质在水浸提液和醇浸提液中的富集程度,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浸提液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及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苍耳各部位的水浸提液中总体以叶的化感作用最强,其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小白菜发芽率的抑制率分别为36.4%、17.9%、25.8%、18.7%,对根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2.7%、68.4%、26.8%、34.7%;刺苍耳各部位的醇浸提液中,除了叶对4种植物根长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到92.5%、89.3%、36.7%、48.4%以外,根和果实也都显示出较强的化感作用,分别对其中3种植物根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1.2%~46.4%(小白菜除外)和48.0%~54.8%(黑麦草除外);总体上,各部位醇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于相应的水浸提液。由此可见,刺苍耳的主效化感物质主要集中在叶中,且在醇浸提液中富集程度更高。
    园艺·林学
    白菜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期联会复合体蛋白ZYP1的细胞学分析
    韦珍珍,毋瑞华,魏小春,杨 妍,田保明,位 芳,师恭曜,曹刚强,张晓伟
    2017, 46(2):  78-82. 
    摘要 ( )   PDF (1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析多倍体植物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正常配对和联会的细胞学机制,以白菜同源多倍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解析了联会复合体相关蛋白ZYP1在减数分裂前期I过程中的细胞学行为。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相比,白菜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及分离过程基本正常,联会复合体蛋白ZYP1抗体荧光信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ZYP1免疫荧光信号显著增强。因此,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多倍体植物很可能通过增强联会复合体蛋白ZYP1的表达水平,以协调同源染色体的正常联会与配对,进而保证多倍体植物的正常减数分裂过程。
    铜对平菇生长发育、品质和铜含量的影响
    孔维威,卢娇娇,孔维丽,袁瑞奇,韩玉娥,段亚魁,张玉亭,康源春
    2017, 46(2):  83-86. 
    摘要 ( )   PDF (6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平菇对Cu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了培养料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Cu对平菇菌丝生长、原基诱导时间、产量、子实体品质和Cu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u对平菇菌丝生长、原基诱导时间、产量、子实体氨基酸、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Cu质量浓度为1 500 mg/kg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原基比对照早2 d出现;Cu质量浓度为500 mg/kg时,平菇产量(干质量)最高;Cu质量浓度为1 000 mg/kg时,子实体氨基酸、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00%、24.88%、2.34%。而子实体菌柄和菌盖中Cu含量随着培养料中Cu质量浓度(0~3 000 mg/kg)的升高而增加。
    茅苍术生长动态及解剖结构研究
    姚 珊,张红瑞,李 珅,高致明,马彦秋
    2017, 46(2):  87-90. 
    摘要 ( )   PDF (9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茅苍术生长动态及其解剖结构,对茅苍术1年生播种苗采样分析,测定了不同时期根茎直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和鲜物质质量、根冠比等指标,同时对与药材品质相关的结构进行解剖分析。结果表明:茅苍术根茎直径的生长呈持续增长趋势,5~6月和8月为快速增长阶段。茅苍术根冠比在7月16日达到最大,总干物质质量的生长动态符合S形生长曲线。茅苍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5月7日达到最大。油室密度6月初达到最多,然后迅速下降,油室直径呈现持续上升趋势。7月是茅苍术有效成分苍术素积累较快的时期。
    播期对红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扶胜兰,张艳玲,张红瑞,何立威,高致明
    2017, 46(2):  91-95,119. 
    摘要 ( )   PDF (7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河南地区常见茬口时间,设置3个秋播处理(10月1日、10月21日、11月10日)和1个春播处理(次年3月20日),田间观测不同播期红花农艺性状并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素的含量,研究播期对红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红花在河南省的规范化栽培及耕作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红花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表现为10月1日>10月21日>11月10日>3月20日,红花的株高、总分枝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株花丝产量随播期推迟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播期红花种子产量表现为10月1日(2 770.25 kg/hm2)>10月21日(2 390.95 kg/hm2)>11月10日(1 373.65 kg/hm2)>3月20日(1 252.90 kg/hm2);红花花丝产量表现为10月1日(787.80 kg/hm2)>10月21日(385.05 kg/hm2)>11月10日(286.80 kg/hm2)>3月20日(253.95 kg/hm2);山奈素含量表现为10月1日(0.074 7%)>10月21日(0.073 7%)>3月20日 (0.052 7%)> 11月10日(0.045 0%)。因此,在茬口允许的情况下,河南省栽培红花应尽量选择秋播,以10月1日播种为宜,综合效益高。
    不同地径截干对旱冬瓜枝条萌发与穗条产量的影响
    杨文君,李莲芳,鲍雪纤,张 薇,王文俊,郑书绿,欧 亚,汪亚俞
    2017, 46(2):  96-99. 
    摘要 ( )   PDF (7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3年生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地径聚类分级的5个类群为变量,开展单因素的截干试验,了解截干对其枝条萌发相关指标和穗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群的平均1级分枝数、2级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穗条产量分别为4.1~9.6、1.3~2.3、5.5~11.3枝/株和24~56条/株;类群间此4个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占总产量的79.9%~94.6%,即穗条主要来源于1级分枝。随着地径增大,穗条产量也随之增加,当地径≥3.00 cm时进行截干,可极显著地增加穗条产量。因此,截干前培育壮苗促进旱冬瓜地径生长是提高其扦插穗条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牛粪和绿化废弃物堆肥替代泥炭作为栽培基质对刺槐生长的影响
    曹 静,朱传军,周 岚,宋庭新
    2017, 46(2):  100-104. 
    摘要 ( )   PDF (7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牛粪和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泥炭的开采,以牛粪堆肥和绿化废弃物堆肥为栽培基质进行刺槐育苗试验,探讨牛粪堆肥和园林废弃物堆肥替代泥炭作为刺槐育苗基质的可行性。试验共设6个处理:T1(100%牛粪堆肥)、T2(75%牛粪堆肥+25%园林废弃物堆肥)、T3(50%牛粪堆肥+50%园林废弃物堆肥)、T4(25%牛粪堆肥+75%园林废弃物堆肥)、T5(100%园林废弃物)、对照(100%泥炭)。对不同处理刺槐幼苗株高、地径、主根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和钾含量7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T4和T5处理pH值为8.57和8.31,EC值为0.87 dS/m和0.56 dS/m,低于T1—T3处理,在植物生长适宜范围内;T4和T5处理刺槐株高、地径、主根长、生物量、叶绿素及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较高,且接近或高于对照植株;T4和T5处理刺槐苗木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706和0.832,高于对照的0.602。因此,T4和T5处理基质可用作刺槐育苗代用基质。
    畜牧·兽医
    O型口蹄疫病毒VP0和VP1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与反应原性分析
    赵宝磊,刘运超,陈玉梅,姬鹏超,王聚财,刘 畅,杨素珍,张改平
    2017, 46(2):  105-110. 
    摘要 ( )   PDF (1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高效可溶性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0、VP1结构蛋白,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优化合成VP0和VP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E-SUMO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SUMO-VP0和SUMO-VP1,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并优化诱导温度、时间和IPTG浓度等表达条件。结果显示, SUMO-VP0可溶性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为:20 ℃条件下,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8 h;SUMO-VP1可溶性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为:37 ℃条件下,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12 h。 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SUMO-VP0、SUMO-VP1可溶性蛋白能够被抗FMDV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
    猪源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赵凤菊,曹 东,李井春,魏 澍
    2017, 46(2):  111-115. 
    摘要 ( )   PDF (6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从辽宁地区分离到的65株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用PCR方法对确证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TEM、CTX-M、OXA和SHV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在65株大肠埃希菌中,2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率为30.77%;在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9株为TEM型,1株为CTX-M型,8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CTX-M型,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OXA型,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CTX-M型和OXA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且产ESBLs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可见,辽宁地区产ESBLs猪源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高,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TEM型和TEM+CTX-M型。
    1型鸭肝炎病毒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永娟,朱善元,王安平,吴 双,洪伟鸣,左伟勇
    2017, 46(2):  116-119. 
    摘要 ( )   PDF (8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快速检测临床1型鸭肝炎病毒(DHAV-1)感染的方法,根据DHAV-1的 vp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DHAV-1及其他常见的感染鸭的病毒基因组为模板,建立了DHAV-1的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以10倍梯度稀释的DHAV-1 RNA为模板,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采集江苏多地的疑似DHAV-1感染病料,提取基因组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后判断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率。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DHAV-1 vp1基因保守区360 bp的序列,最低可检测1 fg基因组模板,对临床样品检测率为100%。表明,成功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可以用于临床快速诊断DHAV-1感染的方法。
    BBOX1基因3′UTR变异体的克隆及其多态性分析
    宋雨霏,郭 彦,辛友志,崔建伟,周国利
    2017, 46(2):  120-123. 
    摘要 ( )   PDF (8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鉴定牛BBOX1基因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的不同变异体及其3′UTR的多态性,采用3′RACE的方法检测出BBOX1基因3个不同3′UTR全长的APA变异体,短APA变异体3′ UTR长度为229 bp,长APA变异体3′UTR长度分别为664 bp和678 bp。利用SSCP与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在BBOX1基因的3′UTR中检测到10个多态性,其中7个为SNP,分别为c.12T>C、c.100A>G、c.241T>C、c.480T>C、c.557T>C、c.606T>C和c.650T>C;3个为插入或缺失突变,分别为c.28_29insC、c.434_435delGT和c.512_513insTGC。SNP c.650T>C定位在Poly(A)加尾信号PAS3中,使加尾信号序列AAUAAA突变成AACAAA,导致3′ UTR长度为678 bp的变异体出现。
    奶牛新孢子虫病的巢式PCR诊断及ELISA检测
    段保擎,王天奇,钱伟锋,闫文朝,彭曦冉
    2017, 46(2):  124-126. 
    摘要 ( )   PDF (6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焦作某奶牛场奶牛流产是否与新孢子虫感染有关,对采自该奶牛场流产奶牛的胎牛组织进行新孢子虫Nc5基因巢式PCR检测诊断,并用ELISA方法对该奶牛场不同年龄阶段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新孢子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4例流产胎牛样本中有3例检出新孢子虫DNA;新孢子虫血清抗体阳性率达44.80%(112/250),其中,经产奶牛阳性率为55.40%(77/139),未经产奶牛或犊牛阳性率为31.53%(35/111);经产奶牛中有流产史的阳性率为73.17%(30/41),其余未发生过流产的阳性率为47.96%(47/98)。综上推断,新孢子虫是导致该奶牛场奶牛流产的主要病原。
    体内法和体外法对玉米代谢能的评定效果比较
    付 趁,马慧慧,徐 彬,魏凤仙,李婷婷,王琳燚,李绍钰
    2017, 46(2):  127-130,135. 
    摘要 ( )   PDF (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体外法(仿生消化法)测定的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EHGE)与体内法(动物试验法)测定的真代谢能(TME)进行比较,筛选快速、准确估测饲料能值的方法。体内法采用动物试验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TME,选用504只21日龄AA肉仔鸡,按体质量均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其中6个处理分别饲喂6个地区玉米饲料原料,另外1个处理为饥饿组,测定其内源能量代谢,试验期3 d。体外法采用仿生消化法进行仿生消化试验测定EHGE,6个地区玉米饲料原料设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2根消化管。结果表明:体外法测定的EHGE和体内法测定的TME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体外法测定的EHGE的变异系数在0.21%~0.87%,而体内法测定的TEM的变异系数在0.98%~4.12%,体外法测定的EHGE对体内法测定的TME的估计偏差均在2%以内,体外法测定的EHGE与体内法测定的TME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5)。可见,用体外法测定的EHGE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达到了估测体内法TME的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评价日粮的代谢能。
    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翟玉洁,邓祖丽颖,姜军坡,王世英
    2017, 46(2):  131-135. 
    摘要 ( )   PDF (8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碳源、氮源、无机盐含量)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装液量、发酵温度、接种量)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黄豆饼粉1.00%、MgSO4 0.15%、Na2HPO4 0.10%、NaH2PO4 0.10%;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L(250 mL)、发酵温度37 ℃、摇瓶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抑菌圈面积提高50.25%。
    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农业信息技术
    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浓香型烤烟品质的影响
    孟智勇,杨应明,高相彬,胡战军,马浩波,陈 初,朱银峰,曹晓涛,李海江,张要旭,张国平
    2017, 46(2):  136-142. 
    摘要 ( )   PDF (8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烟100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豫烟7、9、10号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间烤后烟叶外观、内在质量差异明显。与中烟100相比,豫烟7号表现为不易烘烤且处理间差异较大,淀粉含量适宜(平均降低1.21个百分点,平均为5.79%),K2O含量提高(平均为1.71%),总体以工艺2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好,外观质量总体评价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93%),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K2O含量最高(1.96%),钾氯比高(2.33),化学成分协调性相对较佳,感官质量综合得分最高,尤其是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浓香型特征明显;豫烟9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明显好于中烟100,均价提高2.27元/kg,淀粉含量平均降低1.46个百分点,感官评吸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无明显缺点,工业评价较好,具有浓香型特征,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好,均价达到19.92元/kg,总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83%)、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香气质较好、刺激性较小、余味舒适,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豫烟10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均好于中烟100,稍差于豫烟9号,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佳,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高,均价达到19.50元/kg,外观质量评价最高,总糖含量较高、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较好、杂气少、刺激性小,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综合分析,豫烟7、9、10号配合适宜烘烤工艺均可烤出浓香型特征突出的烟叶,符合特色烟发展需求,值得在浓香型产区推广应用。
    陈化烟叶中1株果胶酶高产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张耀广,杨宗灿,刘向真,杨永锋,梁 慎,李家美
    2017, 46(2):  143-147. 
    摘要 ( )   PDF (8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烤烟中的高果胶含量严重影响烟草吸食品质和陈化速度。为降低烟草中的果胶含量,提高烟草及烟草制品的品质及安全性,从不同年份和不同产地的18份复烤烟草中共分离筛选出有降解果胶能力的细菌38株和真菌9株。其中,XC-8、XC-30、SMXP-57、SMXP-58、SMXP-62共5株细菌具有较高的降解果胶的能力,在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0 ℃、接种量10%条件下果胶酶活性分别为176、179、143、192、121 U/mL。其中,菌株SMXP-58酶活性最高(192 U/mL),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理化特性分析,确定SMXP-5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SMXP-58菌株制成的菌剂9.6×107 个/mL)喷施于100 g烟叶表面,发酵3 d的烟叶评吸总分提高了1.02,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在发酵时间60 h、菌液量1 mL、水量20 mL的条件下,烟叶中果胶含量最低(7.45%)。
    龙利叶多酚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素斌,张 欣,李 敏
    2017, 46(2):  148-152. 
    摘要 ( )   PDF (7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龙利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龙利叶多酚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提取剂采用乙醇溶液,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这5个因素对龙利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利叶多酚最优提取条件如下: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 ℃。在此条件下龙利叶多酚的得率为4.38 mg/g。龙利叶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91 g/mL,抗坏血酸的IC50为6.75 g/mL。还原力的测定中,当吸光度同为0.5时,龙利叶多酚与抗坏血酸质量浓度分别为9.94 g/mL与32.06 g/mL,表明龙利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均强于抗坏血酸。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陈丹丹,李国强,张 杰,臧贺藏,胡 峰,郑国清
    2017, 46(2):  153-160. 
    摘要 ( )   PDF (19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并计算河南省不同地点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7 847~9 565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319~380 mm,土壤蒸发量介于96~166 mm,田间蒸散量介于445~539 mm,水分生产率介于1.67~1.98 kg/(hm2·m3);雨养不灌溉条件下,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1 927~6 260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66~244 mm,土壤蒸发量介于120~195 mm,田间蒸散量介于209~370 mm,水分生产率介于0.79~2.17 kg/(hm2·m3)。15个生态地点10 a间灌溉增产介于1 594~6 698 kg/hm2,总体呈中北部较高南部较低。15个生态地点10 a间需水量介于395~452 mm,河南省中东部及南部需水量相对较低;缺水量介于76~282 mm,整体呈北高南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