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3-15
    DNA分子标记与小麦抗性基因定位研究
    张现伟;姬生栋;祝红燕;薛华政;盛有名
    2007, 36(3):  5-9.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1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SSR,AFLP)在小麦抗性基因定位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它们在小麦抗性基因定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比较了基因定位的几种方法,肯定了DNA分子标记在基因定位上的优越性,并就DNA分子标记在小麦辅助育种上的应用作了探讨。
    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席宇;宋淑红;杨艳坤;韩绍印;张广乐;张莉;朱大恒
    2007, 36(3):  9-13.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2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主要生物碱和有害成分,对烟叶品质有很大影响。从尼古丁降解菌的种类、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途径,以及微生物在烟草加工和含尼古丁废物处理等方面综述了研究和应用进展。表明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降低烟草和环境中尼古丁的含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玉米株型育种及其主要性状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彭勃;张宝石;杨一;焦杨
    2007, 36(3):  14-19.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3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生理和形态基础两方面论述了玉米株型育种的进展情况,并着重探讨了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基础,指出理想株型育种是实现玉米单产再次飞跃的有效途径。
    植物类病毒检测技术概述
    李桂芬;李明福;张永江;
    2007, 36(3):  19-21.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4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病毒是一类无外壳蛋白、能在受侵染寄主植物中自我复制的环状单链RNA小分子。文中概述了目前检测类病毒的几种方法。
    我国微观农业信息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卓文飞;
    2007, 36(3):  22-24.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5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时期农业微观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对面向农民的微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业部“三电合一”服务模式以及相关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亚精胺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抗氧化非酶物质的影响
    刘怀攀;牛明功;刘天学;李潮海
    2007, 36(3):  25-28.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6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亚精胺(Spd)和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2d,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而农大108幼苗叶片Spd、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掖单13。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处理掖单13,不仅明显提高其幼苗叶片的Spd含量,而且ASA和GSH含量也明显提高,而其H。o。和MDA则明显下降;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一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农大108,则明显抑制其在渗透胁迫下叶片中的Spd,ASA和GSH含量的上升,而明显促进其H2O2和MDA含量的上升。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中的Spd减轻活性氧对幼苗伤害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ASA和GSH等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而降低活性氧水平。
    转反义基因小麦品系00T89农艺性状分析
    周苏玫;张冉;尹钧;任江萍;李永春;李磊
    2007, 36(3):  29-31.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7
    摘要 ( )   PDF (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株系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基因株系00T89与非转基因对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0T89转基因株系与对照同步发育,生育期相近。单株籽粒数和单株产量平均比对照提高了35.3%和39.5%;在单株成穗数和千粒重方面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平均株高增加了3.8cm。在穗部性状上表现为穗长增加13.37%,但总小穗数变化不大,单穗结实小穗数平均增加1.7个;单穗粒数和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4.2%和26.77%。
    鲜食甜糯玉米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郝小琴;吴子恺
    2007, 36(3):  32-36.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8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异隐纯合体杂交法培育的甜糯玉米为材料,在适宜鲜食期测定了籽粒中的可溶性总糖、粗蛋白、氨基酸、VE、VB2、VB2、VC、钙、镁、铁、锰、铜、锌、硒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①粗蛋白与可溶性总糖、蛋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蛋氨酸、赖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②VB1、VB2、VC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③钙、锰、铜与可溶性总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锌与粗蛋白呈显著正相关。④镁对可溶性总糖、粗蛋白、维生素VB1含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播期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分蘖成穗规律的影响
    温红霞;吴少辉;段国辉;张学品;余四平;王艳芳;杨洪强
    2007, 36(3):  37-38.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09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分蘖成穗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升高,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有降低的趋势;分蘖所经历的总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而缩短,分蘖能力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弱,且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明显;所以,冬性及半冬性品种应适期早播。
    野生大豆种子最佳发芽条件研究
    陈焱丽;王清连;石明旺;付远志;苑保军
    2007, 36(3):  39-42.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0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冷冻处理、浓硫酸处理、温汤处理等方法,对成熟度一致的野生大豆种子进行处理,并测定其发芽势、发芽指数、SOD和POD酶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结果表明:经过浓硫酸处理的种子各项指标均远高于不经任何处理的对照。温汤处理仅次于浓硫酸处理,冷冻处理的效果稍高于对照,超声波处理、50℃超干处理对野生大豆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
    不同芝麻品种施磷效应差异研究
    刘翠霞;杨素勤;王友华;陈锋;谭金芳;韩燕来
    2007, 36(3):  42-44.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1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土培试验,设不施磷(P1)和施磷(P2)2个处理,研究10个芝麻品种施磷效应。结果表明:芝麻有效蒴果数、籽粒产量及磷积累量,供试品种间差异很大,其中,P1处理上述指标的变异高于P2处理。施用磷肥对芝麻的平均有效蒴果数、平均籽粒产量和平均磷素积累量均有增加作用,与P1相比,P2上述指标分别是前者的1.38,1.70和2.13倍。不同芝麻品种施磷的效应不同,增施相同数量的磷肥,芝麻有效蒴果、籽粒产量和磷积累数量增加量品种间变化范围分别是1.8~60.3个/株,0.1~14.4g/株和72.4~315.9mg/株,最高值分别是最低值的33.5,144和4.36倍。
    不同移栽深度结合一次性双层施肥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家顺;陆引罡;赵承;杨维富
    2007, 36(3):  45-49.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2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施肥技术和栽培措施相结合,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深度结合一次性双层施肥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叶移栽,烤烟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全株干重均优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从旺长期到现蕾期,7叶移栽烟株吸收的NH4^+-N量高于9叶移栽和对照,吸收NO3^--N量以9叶移栽最高;到成熟期,土壤中NH4^+-N含量以9叶移栽最高,NO3^--N含量则最低;从团棵期到旺长期,9叶移栽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有效钾含量低于对照,到现蕾期,有效磷含量达到最高,对照到圆顶期才达到最高;成熟期,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以9叶移栽最低,但有效钾含量高于对照。
    3株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海洋细菌的分离筛选
    暴增海;蒋茜
    2007, 36(3):  49-52.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3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连云港附近海域及市场采集的褐藻、绿藻、虾、三疣梭子蟹、日本鲟、文蛤以及海水和海泥等150个样品,分离到海洋细菌385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分离到的海洋细菌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斑枯病菌(Septario zeicola)、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腐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镰刀菌(Fusarium spp.)、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从中获得具抑菌作用的细菌3株,分别是分离自连岛死鱼样品的L1-9菌株、黄窝漂浮枯草样品的HW1-2菌株和分离自西墅虫益蛏样品的XS1-4菌株。菌株L1-9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麦赤腐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采用滤纸片培养法测定的结果表明:3个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抑菌作用低于菌株的直接作用。
    2个小麦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王瑞;王俊美;伊艳杰;刘红彦;李洪连
    2007, 36(3):  53-55.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4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品系郑91138—16-2—13-12和郑315是从国内小麦品种资源中筛选出的抗白粉病材料,经多年田间鉴定表现为高抗或免疫。本研究利用Pm4,Pm13,Pm21的分子标记对这2个品系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品系均携带Pm4基因,不合Pm13和Pm21基因,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4-二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肖春玲;曾建忠;邹小明
    2007, 36(3):  56-59.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5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4-二氯酚(DCP)为选择物,分离得到了3株高效降解菌,其降解率分别为63.2%,57.1%和47.4%,经鉴定,3株高效降解菌都属于芽孢杆菌属。通过对其降解性能的研究后发现:外加碳源可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L14与L18混合培养,降解率可达74.4%。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SRAP标记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伊艳杰;胡楠;刘红彦;安黎哲;刘新涛;王勋陵
    2007, 36(3):  60-62.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6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40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普通小麦SF42(高感白粉病)和ZB90(对白粉病免疫)。40%的引物组合能在感抗材料中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条带。进一步用这些引物分析SF42×ZB90的F2分离群体,发现有4对引物组合Me5+Em5,Me8+Em7,Me8+Em16,Me12+Em7扩出的5个SRAP标记与小麦品种ZB90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对这些标记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发现,这些标记均含有ORF,并且有4个标记含有信号肽和跨膜区等保守结构域。
    茶毛虫及其防治技术
    张小霞;梁振普;尹新明;李平;高巨虎
    2007, 36(3):  63-66.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7
    摘要 ( )   PDF (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茶毛虫对之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但是,目前对茶毛虫的综合报道十分少见。故从害虫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茶毛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资源与环境
    药用植物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潘争艳;傅俊范;刘博;周如军;王慧
    2007, 36(3):  67-68,95 .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8
    摘要 ( )   PDF (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五味子、穿山龙、人参等19份辽宁药用植物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放线菌272株,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到对穿山龙黑斑病病原菌有拮抗性菌株38株,复筛结果表明:菌株LJG66,SWJ225,SWJ211对人参锈腐病病原菌,穿山龙黑斑病病原菌,草莓灰霉病病原菌抑菌效果均较好。其中,SWJ225的96h发酵液对穿山龙黑斑病抑菌圈直径可达到30mm。经初步鉴定,3株放线菌均属链霉菌属。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胡江波[1,3];杨改河[1,3];张笑培[2,3];冯永忠[1,3]
    2007, 36(3):  69-72.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19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深度而递减,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的表聚性,其中荆条、侧柏土壤有机质表聚性表现最为明显;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改善土壤肥力;植被恢复后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水平,而对速效磷的提高却非常有限;土壤速效钾在苜蓿植被下有少量减少,中幼龄侧柏导致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明显下降。最后,对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机理和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的恢复效应进行了探讨。
    微波对土壤微生物及其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盖志武;孙立娜;魏丹;汪春蕾;杨国建;林忠英;
    2007, 36(3):  73-77.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0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消毒处理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积极有效的防治温室病虫草害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甲基溴等化学试剂熏蒸方法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深远持久的危害。为解决这些问题,对微波消毒土壤进行了探索。采用不同功率的微波辐射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并与常规加热处理效果对比。对处理后的土样采用平板计数及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其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群落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处理具有杀菌率高,对生态环境无任何污染、不会产生抗药性、无任何残留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草籽,控制病虫草害;可以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同样的处理温度下,不同功率的微波辐射效果差异较大,与常规加热处理效果也不同,存在明显的微波生物效应。大豆盆栽种植试验与微生物检测分析试验结果相符。
    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吴荣涛;蔡慧敏;
    2007, 36(3):  77-81.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1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河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路径,包括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战略体系的构建等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山楂汁贮藏中Vc降解规律研究
    詹耀轩;高晗;高愿军;高雪丽;吴广辉
    2007, 36(3):  82-84.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2
    摘要 ( )   PDF (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楂汁为试材,应用数学原理,测试出山楂汁在贮藏过程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含量变化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山楂汁在不同温度的贮藏过程中,还原型Vc、氧化型Vc与时间的关系均符合1级反应。随着温度升高,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的降解速度升高,但还原型Vc降解速度升高的更明显。山楂汁贮藏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的反应活化能较小,说明其降解均较易发生。
    鲜切富士苹果涂膜保鲜研究
    刘新有;南海娟;郝亚勤;高愿军;张娟;唐艳红
    2007, 36(3):  85-87.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3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可食性膜处理鲜切苹果,观测贮藏期间鲜切苹果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配方为1.5%羧甲基纤维素钠+1%D-异Vc钠+3%植酸+0.2%脱氢醋酸钠涂膜有效抑制了鲜切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损失,保鲜效果最佳。
    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模型研究
    刘新有;南海娟;郝亚勤;高愿军;唐雪燕;张芳
    2007, 36(3):  88-91.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4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中细菌的生长趋势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测定了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中的细菌总数,利用Gomperts模型来研究其生长规律,并通过细菌数目和感官得分来探讨细菌总数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中所建立的Gomperts模型能有效地拟合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中细菌总数的动态变化,从而能预测不同贮藏温度及时间内鲜切苹果中的细菌总数。鲜切苹果最佳贮藏温度为4℃,当细菌总数≤10^4cfu/g,鲜切苹果仍保持新鲜状态,无明显的褐变和腐败发生。
    鲜切莲藕自发气调包装的研究
    梁茂雨;郝亚勤;南海娟;高愿军
    2007, 36(3):  91-95.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5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聚丙烯(PP)为包装材料,研究其对鲜切莲藕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包装材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鲜切莲藕水分及营养成分的损失,抑制鲜切莲藕呼吸强度,延长其货架寿命,且0.04mmLDPE最适合作鲜切莲藕自发气调包装材料。
    微波技术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
    张青锋;高愿军;李建光
    2007, 36(3):  96-98.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6
    摘要 ( )   PDF (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波加工果品是一项新兴技术。微波技术具有使水果中酶的活性降低、杀灭其中的微生物、保留水果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等作用。综述了微波加工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果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淡黄花百合丛生小鳞茎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杨雪清;王淑芳;杨蕊;孙雪梅;桂腾琴;孙敏
    2007, 36(3):  98-100.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7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淡黄花百合的鳞片、叶片、叶柄为外植体,“一步法”获得丛生小鳞茎及其再生植株,建立了淡黄花百合的快速无性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鳞片为最佳外植体,MS+6-BA2.0mg/L+NAA0.3mg/L为小鳞茎最佳诱导培养基,诱导率最高达到95.0%,平均小鳞茎增殖系数最高可达8.6;叶片、叶柄最佳小鳞茎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
    怀地黄品种比较和质量研究
    张留记;屠万倩
    2007, 36(3):  101-102.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8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地黄苷A、梓醇和地黄多糖3种成分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怀庆-4等10个主要怀地黄农家种植品种进行了其含量测定,综合比较各品种间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地黄中3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地黄苷A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怀庆-5、9302和北京-1等,梓醇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怀庆-5、北京-1、红薯王等,多糖含量较高的怀地黄品种有金状元、白状元、怀庆-7等。同时,怀地黄各农家种植品种中,地黄苷A、梓醇和多糖的含量高低没有一致性的规律,在进行怀地黄的品种比较和质量研究时,应增加检测指标和测定方法,以更加全面地评价药材质量。
    豫丰黄兔的饲养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陈直;张彬;张兆敏;孙全友;王炳勋;熊华东;王志方
    2007, 36(3):  103-105.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29
    摘要 ( )   PDF (1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豫丰黄兔是河南省优良地方培育品种。该品种是利用虎皮黄(太行山兔)为母系、比利时兔为父系,经多代种间杂交选育而成。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外貌美观独特、被毛黄色、遗传性能稳定、母性好、泌乳量大、产仔率高、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经济效益理想等特点,被誉为“兔中之花”。在河南省的品种资源名录和保护开发利用中,豫丰黄兔被列为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优选品种。同时,大多养兔场(户)还把豫丰黄兔用作保姆兔。近年来,我国已把野兔列为保护动物,禁止猎杀。但海南、福建、广东等南方居民有野味消费的习惯,对野兔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豫丰黄兔被毛、体型酷似野兔,肉质和野兔相比,又具有脆、滑、嫩、香的特点,
    犬瘟热病毒貉、狐、貂分离株N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和功能分析
    王君玮;张维;李林;赵永刚;姜平;王志亮;孙承英;任炜杰;王珊
    2007, 36(3):  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30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从不同地区分离的犬瘟热病毒(CDV)毒株的抗原性差异,对5个CDV分离株和1个CDV弱毒疫苗株的N蛋白基因进行了核苷酸测序,并与11个参考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4.5%~99.8%。China(国内疫苗株)与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普遍较低(90.9%~93.5%)。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差别大(87.9%~100%),其中,HT—P与THD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而与China疫苗株氨基酸同源性普遍较低,为89.7%~91.8%。China疫苗株与Onderstepoort有着很高的同源性,同源性比例分别为97.1%。分析结果显示,最近CDV的流行和免疫失败现象发生,与国内所用疫苗毒株和野毒株的遗传关系甚远有关。
    法氏囊B细胞λ轻链基因编码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宋海涛;张红[1,2,3];王丽;段艳华;乔松林;李学伍;赵光辉;张改平
    2007, 36(3):  109-111.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31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鸡λ轻链基因的表达蛋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鸡法氏囊B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出分泌表达蛋白的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克隆载体pUC19中。经PCR鉴定与序列测定证实后,以亚克隆法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ET43a的相应酶切位点。经过基因序列测定、BamHⅠ和Hind Ⅲ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载体正确插入载体PET43a。转化宿主菌BL21(DE3),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得到表达;且能与His—Taq单抗相结合。
    两种铬源对肉仔鸡胴体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显军;石娇;边连全;陈静
    2007, 36(3):  112-114.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32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264只1日龄体重均一、健康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11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期分别喂11种不同饲粮:1组为对照组,喂基础日粮;2~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mg/kg,1mg/kg,1.5mg/kg,2mg/kg,2.5mg/kg铬(CrPi形式);7~11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mg/kg,1mg/kg,1.5mg/kg,2mg/kg,2.5mg/kg铬(CrCl3形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mg/kg铬(CrPi形式)或1.5~2mg/kg铬(CrCl3形式)均能明显改善肉仔鸡的胴体性能,提高屠宰率和胸肌率、腿肌率,降低腹脂率(P〈0.05)。
    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鸡蛋的营养研究进展
    崔佳;李绍钰;徐彬
    2007, 36(3):  114-116.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07.03.033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30年来,随着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与疾病发生率的逐年上升,由日本、美国等国家提出了“功能食品”的概念,国际上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磷脂的研究非常活跃。PUFA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因为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a-亚麻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更重要的是其在体内代谢转化或者特定食物资源中摄入的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生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与人体心血管疾病的控制(能够显著影响脂蛋白代谢,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