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专论 综述
    玉米倒伏成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王恒亮, 吴仁海, 朱昆,张永超, 张玉聚, 孙建伟
    2011, 40(10):  1-5. 
    摘要 ( )   PDF (1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倒伏已经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从植株特性、茎秆组织解剖特性、茎秆的化学成分、遗传分析等内在因素以及气候、种植密度、肥料、病虫害危害等外在因素综述了玉米倒伏的原因和机制,对抗倒伏措施做了介绍,指出当前需要对化学控制倒伏进行引导和促进。 
    农杆菌介导的作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刘维佳, 练 云, 梁慧珍
    2011, 40(10):  6-9.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使得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作物品质、改善作物耐胁迫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成为培育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此,综述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分子机制、标记基因的应用、作物转化研究进展和转基因应用前景。 
    马铃薯Y 病毒株系分化研究进展
    陈士华, 时 妍, 吴兴泉
    2011, 40(10):  10-12.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铃薯Y病毒(PVY)是我国马铃薯上最重要的病毒之一,分布广泛,危害严重。PVY株系分化现象明显,已被广泛认同的PVY株系种类包括3种:PVYO株系、PVYN株系和PVYC株系。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表明,PVY可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方式分化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株系,引致更为严重的症状。鉴此,从PVY各株系的特征、产生的分子机制、检测与鉴定方法、我国PVY株系分化情况等方面对目前PVY株系分化方面已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果树花粉生活力检测研究进展
    刘程宏, 宋尚伟, 张芳明
    2011, 40(10):  13-16.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花粉生活力检测的方法有染色法、萌发法、授粉结实检测法及其他一些方法,常用的染色法有联苯胺染色法、TTC染色法、I2-KI染色法、FCR染色法等,萌发法又包括离体萌发法和活体萌发法。掌握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对于提高杂交育种效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此,对上述各种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价和比较。 
    五味子及其提取物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魏凤仙, 胡骁飞, 徐彬, 李绍钰, 冯长松, 焦玉萍, 孙全友
    2011, 40(10):  17-19,23.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味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畜禽产品品质,是一种良好的抗生素替代品。综述了五味子及其提取物的理化性质、药理功能及其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潘晓莹, 武继承
    2011, 40(10):  20-23.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较少以及化肥消费量较大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肥耦合是研究水肥关系,以达到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养分目的的一项重要技术。鉴于此,从水肥耦合的含义及其对作物生理形态、产量、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水肥耦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水分调控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向东, 张德奇, 郭 瑞, 季书勤, 王汉芳, 吕凤荣
    2011, 40(10):  24-27.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自动控制干旱棚内的水泥池里采取足墒播种、拔节后控制降雨并进行灌水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旗叶叶绿素(SPAD值)、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W2(灌拔节水、孕穗水)和W3(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处理比对照W0(不灌水)在扬花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分别增加了15.9%、5.3%、5.9%和10.0%、5.0%、6.4%。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在扬花期的变化与灌水无明显相关关系,进入灌浆期后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在灌浆中期,W2、W3比W04个指标分别增加了33.8%、37.0%,11.8%、15.6%,7.9%、10.6%,18.9%、19.5%,差异显著,W2和W3间差异不显著。W2处理的旗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对照高16.6%。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逐渐提高,W1、W2、W3比W0分别增加了1.9%、7.6%和8.1%。综合考虑,在足墒播种和返青前具有较好土壤墒情条件下,拔节期和孕穗期2次灌水的光合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佳。 
    栽培措施对周麦23 号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唐建卫, 王丽娜, 殷贵鸿, 韩玉林, 黄 峰, 于海飞, 杨光宇, 李新平
    2011, 40(10):  28-31.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措施,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播量(X2)、追肥量(X3)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3号的株高主要受播期影响,在10月21日播种时,株高最低(80.7 cm),10月10日播种植株最高(90.27 cm)。产量主要受播期、播量和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建立的产量模型:Y=10 660.49-520.18X1-233.93X3-166.38X22+237.56X2X3,在10月10日播种,216万苗/hm2基本苗,追肥量225 kg/hm2时,预测产量将达最大值,为12 161.91 kg/hm2。播量和追肥量与周麦23号穗数和穗粒数分别表现为二次曲线和线性关系,而千粒重同时受播期、播量和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周麦23号的沉降值、揉混仪峰宽、8 min带宽均受播期和追肥量互作影响,和面时间受播期、播量与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建议周麦23号在高肥水地块于10月13日播种,基本苗216万~270万苗/hm2,于拔节期追施尿素225~255 kg/hm2,若遇暖冬年份,播种期可适当推迟,增加播量。 
    不同播期对洛旱7 号小麦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
    冯伟森, 张学品, 吴少辉, 高海涛, 张灿军
    2011, 40(10):  32-34.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4个不同的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播期下小麦幼穗分化特点和最佳播期。结果表明:4个播期下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表现明显不同,并且4个不同播期对其产量要素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C播期(10月15日)下,小麦幼穗分化进程所用时间为155 d,12月23日进入二棱期、4月8日进入四分体时期较为理想,成产三因素中有效穗数达到651.45万穗/hm2、穗粒数达到32.80粒、千粒重达到39.10 g,三者较为协调,产量水平最高(7 235.40 kg/hm2)。由此推论出,洛旱7号小麦最佳播期在10月15日,而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
    小麦品种花培8 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康明辉, 达龙珠, 相志国, 赵永英, 海 燕
    2011, 40(10):  35-37. 
    摘要 ( )   PDF (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07-2008、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和Shukla变异系数法对花培8号小麦的丰产稳产性与其他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培8号2 a的高稳系数分别为0.955 6和0.958 6,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05%和4.05%,在同组区试品种中均较小。说明花培8号是一个稳产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
    小麦叶绿体DNA 提取方法研究
    侯典云, 马占强, 徐 虹, 郭蔼光
    2011, 40(10):  38-40.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成熟的中国春小麦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的高盐-低pH方法提取叶绿体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小麦叶绿体DNA纯度高(OD260/280=1.89,OD260/230=2.23),适于PCR反应、基因扩增和酶切鉴定等分子操作,为深入研究小麦叶绿体基因组奠定了基础。 
    转植酸酶基因(phyA)玉米的PCR 检测
    赵丽娜, 关淑艳, 王丕武, 楚海娇, 季丽丽
    2011, 40(10):  41-43.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CTAB法和SDS法对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植酸酶基因(phyA)的玉米植株,进行基因组提取并做了对比,认为SDS法效果更好,进而进行了PCR检测,并对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适反应条件为57℃、模板含量1μL,检测得到了转基因阳性植株,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高抗茎线虫病、高淀粉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郑红22 的选育
    杨国红, 李君霞
    2011, 40(10):  44-45.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郑红22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于2001年从徐01-2-9开放授粉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淀粉、抗病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原品系号为郑04-4-2。2008-2009年参加国家北方薯区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鉴定试验,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0 763.5 kg/hm2、29 313.0 kg/hm2,该品种淀粉含量25.9%,烘干率34.74%,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2010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河南省潮土区主要粮食生产潜力研究
    韩伟锋, 武继承, 和爱玲
    2011, 40(10):  46-48.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潜力,发掘限制粮食产量的限制因子,以通许和延津2个县的潮土区试验为例,在对试验区的光、温、水、土诸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河南省潮土区粮食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河南潮土区粮食生产潜力为15 535~21 927kg/hm2,粮食生产潜力指数在0.21~0.67。进一步分析出限制粮食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水分,其次为温度和土壤,并提出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 
    我国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棉花主产省的面板数据
    员 臻, 王太祥
    2011, 40(10):  49-51.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90-2008年我国棉花主产区面板数据对棉花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棉花产量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受灾面积对棉花产量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农用化肥施用量和种植业劳动力数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棉花综合生产能力。
    转基因烟草抗性外植体培育的研究
    沙琰琰, 刘 品, 史团省, 张志杰, 赵 青
    2011, 40(10):  52-55.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培养方法、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抗生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对转基因烟草K326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并分别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培育转基因烟草K326抗性外植体的不同时期,依次选用最佳配方的烟草叶盘共培养培养基MS+1 mg/L 6-BA+0.1 mg/L NAA、烟草滤菌培养基MS+1 mg/L 6-BA+0.1 mg/L NAA+500 mg/L Carb、烟草筛选培养基MS+100 mg/LKan、烟草继代培养基MS+80 mg/L Kan+300 mg/L Carb、烟草生根培养基MS+0.1 mg/L NAA+300 mg/L Carb对转基因烟草外植体进行培育,可使转基因烟草外植体分化迅速,获得质量优良的试验材料,为进一步培育得到理想的转基因烟草K326完整植株奠定了工作基础。不同培养条件对外植体分化有较显著的影响,28℃、16 h光照最利于转基因烟草K326的外植体分化生长。 
    微生物肥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吴淑平, 吕立哲, 蒋双丰, 党永超, 郑 杰
    2011, 40(10):  56-58. 
    摘要 ( )   PDF (1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微生物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以不施肥为对照,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和设不同的施肥处理,观测茶树物候期、百芽重、新梢生长速度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茶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对茶树物候期影响效果明显,茶树芽萌动提前3~4 d;可以促进茶树新梢生长;提高茶鲜叶中内含物含量。试验中,以施用微生物肥BIOIONE 4.20 mL/hm2处理的茶树芽萌动最早,以微生物肥BIO1ONE 4.20 mL/hm2和茶叶专用有机肥2.67 kg/hm2混施处理的百芽重最高(33.9 g),品质最佳。由此可见,微生物肥对茶叶具有增产提质的作用,应积极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资源与环境
    氮肥分期施用对不同土体构型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 张毅, 刘东亮, 任玲, 陈晓燕
    2011, 40(10):  59-63.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分别在清丰县王什乡(浅位黏砂壤土)、大流乡(底黏砂壤土)开展了玉米氮肥(0、90、180、270、360、450 kg/hm2)分期施肥技术研究,追肥量为小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各占50%。结果表明,分期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效果,叶片数在抽雄孕穗期后较对照增加1~2片;株高在小喇叭口期后,增加0.04~0.16 m。浅位黏砂壤土上的玉米在抽雄孕穗期后,N 90 kg/hm21次追施、N 90 kg/hm2分2次追施、N 270 kg/hm2分2次追施、N 360 kg/hm2分2次追施等处理的株高较高,其他处理株高则低于底黏砂壤土;茎粗,除N 360 kg/hm2分2次追施外,均低于底黏砂壤土。浅位黏砂壤土的穗长、穗质量和百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 cm、16~68 g/穗和2.0~3.0 g。浅位黏砂壤土不同氮肥追施处理较对照增产8.00%~96.85%,以N 360 kg/hm2分2次追施效果最好;底黏砂壤土不同氮肥追施处理较对照增产10.29%~110.02%,以N 450 kg/hm2分2次追施效果最好;底黏砂壤土较夹浅位黏砂壤土增产效果好。氮肥利用率均以N 90 kg/hm2和N 180 kg/hm2分次施用较好。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底黏砂壤土的最佳施肥量为N 180~270 kg/hm2,分2次施用,浅位黏砂壤土则为N 270~360 kg/hm2,分2次施用。因此,针对潮土区不同土体构型应选择不同的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从而实现经济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双重提高。
    不同肥料配施对砂质潮土夏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宗军, 李学军, 武继承, 何方
    2011, 40(10):  64-67.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不同肥料配施对夏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在通许县开展了砂质潮土不同肥料配比对花生的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花生增产具有积极效应,单施氮肥时,花生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 90 kg/hm2(N90)和N 180 kg/hm2(N180)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增产5.91%、7.04%;单施磷肥时,P2O5180 kg/hm2(P180)较CK增产4.02%;在施P90、P180基础上,分别配施N90、N180时,分别较CK增产6.42%、13.21%和10.69%、17.74%;在P90、P180基础上配施N90、N180,进而配施K2O 90 kg/hm2(K90)时,分别较CK增产22.01%、26.16%和26.92%、31.82%。其关键就在于花生生长发育性状的改善,双粒饱果数增加,秕果减少,单株果质量提高。其中单穴花生饱果总数增加2.4~9.6个,双果数增加4.0~11.2个,果质量增加7.92~24.10 g,仁质量增加4.94~15.46 g,均以N180P180K90处理最好,其次为N90P180K90处理。肥料利用以氮磷钾配施的利用效果最好,其中每千克N较不施肥处理增产4.25~8.25 kg,每千克P2O5较不施肥处理增产4.13~8.49 kg,每千克K2O较不施肥处理增产6.08~9.11 kg。同时,土壤耕层有机质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4~2.0 g/kg,施磷处理速效磷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23~6.57 mg/kg,钾肥处理速效钾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3~1.7 mg/kg,氮肥处理水解氮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2.9~18.4 mg/kg。因此,合理配施磷钾肥对提高花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净收益以N90P90K90、N180P90K90最好,说明节肥、增产、增效只有在合理的氮磷钾配比下才能实现。
    氮磷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 康永亮, 田志浩
    2011, 40(10):  68-71.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丘陵旱地中低产田施肥对玉米增产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禹州开展了玉米氮(0、90、180、270、360 kg/hm2)、磷(0、135 kg/hm2)配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配比对改善玉米生长具有积极效果。单施氮肥,玉米株高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18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穗长、有效穗长、穗粒数和粒茎比则以27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百粒重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配施135 kg/hm2P2O5后,玉米株高、穗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穗位、有效穗长、百粒重和穗粒数等在27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施磷肥处理与不施磷肥相应处理比较,株高增加3~10 cm,有效穗长增长0.26~0.45 cm,百粒重增加0.5~3.0 g,穗粒数增加8.8~39.8粒。与P0N0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平均增产5.81%~36.88%,以P135N270处理效果最好;不施磷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递增,分别增产5.81%~25.23%,以P0N360处理效果最好;配施135 kg/hm2P2O5后,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在N270时效果最好,增产21.56%。施磷肥处理与相应不施磷肥处理相比,分别增产6.21%~13.77%,以P135N90处理增产效果最佳。按照设定的产量目标,在常规不施磷肥时,要达到8 700 kg/hm2的产量目标,氮肥的用量最少需要270 kg/hm2;而在配施磷肥时,氮肥的需要量仅为180 kg/hm2。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磷肥利用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至P135N270时达到最高。同时,土壤耕层有机质增加0.2~2.2 g/kg,施磷处理有效磷提高0.50~1.75 mg/kg,不施磷处理有效磷则降低0.25~1.07 mg/kg,施氮处理水解氮提高3.3~16.2 mg/kg。因此,夏玉米要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在追施氮肥的同时,需要配施适量的磷钾肥。 
    土壤调理剂与氮磷配施对花生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郑惠玲, 武继承, 韩伟锋, 薛毅芳
    2011, 40(10):  72-75.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土壤调理剂与氮磷结合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延津县胙城乡东辛庄村砂质潮土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土壤调理剂(T,0、30、60、90 kg/hm2)与氮(N,0、90、180 kg/hm2)、磷(P,0、90、135 kg/hm2)配施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处理(除T30N180P135外)秕果数减少;花生产量分别较CK(T0N0P0)增加10.74%~18.97%。在N90P90施肥水平时,随土壤调理剂的增加产量增加,增产幅度从10.74%提高到14.71%;在N90P135施肥水平时,调理剂在60 kg/hm2水平时达到最佳,增幅为15.00%;在N180P90配施水平时,随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花生增产幅度减小;在N180P135配施水平时,花生增产幅度则出现了先降低再升高的过程,即调理剂90 kg/hm2水平时达到最佳,增幅为18.97%。净收益以T30N180P90和T60N90P135处理最好。同时,土壤调理剂与氮磷配施可有效提高氮磷利用效率,在30、60、90 kg/hm2土壤调理剂用量时,每千克N分别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增产5.57 kg、5.80 kg和5.81 kg,每千克P2O5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增产4.31 kg、4.26 kg和4.54 kg。氮肥增产效果以T60N90P135最佳,每千克N较CK增产8.96 kg,磷肥则以T30N180P90最佳,每千克P2O5较CK增产5.99 kg;氮肥的增产效果优于磷肥。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较CK增加0.10~0.24 g/kg,有效磷增加0.27~1.17 mg/kg,水解氮提高2.1~10.4 mg/kg。因此,土壤调理剂与氮磷合理配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促进水分和养分利用的提高。
    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 刘东亮,陈晓燕, 任玲
    2011, 40(10):  76-80,95.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清丰县浅位黏砂壤土、砂壤土和砂土上开展了花生不同氮(0、90、180 kg/hm2)、磷(0、90、135、180 kg/hm2)肥料配施增产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花生生长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生育期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个花生单穴分枝数和株高均高于对照,其中单穴分枝初花期增加1~7个、盛花期增加1~10个、盛果期和成熟期增加1~9个;株高增高,初花期增加1~6 cm、盛果期增加1~9 cm、盛花期和成熟期增加1~7 cm,但不同土体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花生较对照增产6.01%~71.16%,其中砂壤土增产6.01%~67.58%,浅位黏砂壤土增产18.83%~68.19%,砂土增产14.46%~71.16%,均以N 180 kg/hm2+P2O590 kg/hm2处理最好。其关键在于饱果数、百果重的增加,其中饱果数单穴增加1~9个,百果重增加8~39 g。同时,氮磷配施可有效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相应施磷和施氮处理的有效磷和水解氮也有明显增加,但钾素表现为整体降低。因此,砂质潮土花生施肥应根据土体构型采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配施,并将氮肥分期施用,有条件时适量补钾,从而提高肥料利用和产量。
    土壤耕作深度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闫惊涛, 康永亮, 田志浩
    2011, 40(10):  81-83.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旱地中低产田不同耕层养分和降水的利用率,在禹州市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不同耕层深度(0、10 cm、20 cm、30 cm)对小麦生长和增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铁茬播种相比,随着耕层深度增加,小麦春季群体增加72.0万~184.5万株/hm2,单株次生根增加5.0~20.7条,叶面积系数增加0.3~1.8。同时,小麦生育期延长3~7 d。从而对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产生积极影响,穗数增加24万~63万穗/hm2,穗粒数增加2.1~8.2粒,千粒重提高1.2~5.9 g,小麦产量增加16.2%~52.5%,降水利用率提高1.43~4.65 kg/(mm.hm2),并以耕深30 cm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深耕可以改善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植物保护
    我国北方四省52 个重要小麦品种抗秆锈病基因推导分析
    李天亚, 曹远银*,李伟华, 朱桂清
    2011, 40(10):  84-87.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我国北方四省小麦品种的抗秆锈病基因情况及可能发现对秆锈病新小种Ug99(TTKSK)抗病的基因型(品种),选择52个重要的小麦生产、后备品种进行测定。依据待测小麦品种及42个抗秆锈病单基因品系与中国和美国15个秆锈菌致病型的互作信息,结合系谱分析和基因遗传连锁关系推导待测52个品种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从其中49个待测品种中分别推导出含有Sr5、6、8 a、9 b、9 e、11、12、16、17、19、21、23、29、31、32、33、35、Gt、Wld-1等抗秆锈病基因中的1个或几个基因。此外,有2个非1B/1R易位系谱的品种G93-372和新克旱9号对15个秆锈菌系一致表现高抗,存在Ug99抗病基因Sr26或32的可能。
    2010 年郑州地区小麦黑胚率及黑胚粒发芽特性
    李巧云, 尹 钧1, 牛吉山1, 马文斌, 刘 靖, 姜玉梅
    2011, 40(10):  88-91.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010年郑州地区收获的25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黑胚率统计,并以发病较重的周麦18和漯麦4-168两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以及苗高、根长、单株质量等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57份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介于0~54%,其中豫麦35号、百泉41等77个品种的黑胚率低于1%,济程2号的黑胚率最高,达到54%。70%的品种(系)黑胚率低于5%,80%的品种(系)病粒级别较低(0-2级),与往年比较,2010年郑州小麦黑胚率降低。周麦18黑胚率为18.0%,黑胚粒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高与单株质量均降低,其中0-1级与2-3级种子间差异极显著;漯麦4-168黑胚率为25.7%,病粒的发芽与幼苗生长指标也降低,但不同病级间的差异不显著。
    6 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
    张新强, 桑维钧, 谢鑫,李磊
    2011, 40(10):  92-95.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A(生物碱类)、B(苷类)、C(挥发油类)、D(糖类)、E(黄酮类)、F(香豆素类)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烟草黑胫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使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强。A药和B药分别在使用剂量为5 mL/L和9mL/L时抑制率大于50%,与对照化学药剂72%甲霜锰锌3 000倍液和中生菌素500倍液抑制率无明显差异。C药在使用剂量为80 mL/L时,抑制率达到了70.39%,明显高于对照药剂。D药、E药、F药在使用剂量为80 mL/L、8 mL/L、12.5 mL/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99.22%、86.64%、79.6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P<0.05),其中,D药可完全抑制烟草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将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进行比较,E药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最小,为2.65mL/L,其后依次为A药、F药、B药、C药、D药,EC50分别为4.56、4.76、5.99、16.55、17.66 mL/L。6种中草药提取物作为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抑菌活性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昆虫性信息素在信阳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初报
    陈德凡, 赵丰华,任红楼,李 勇, 申 阳
    2011, 40(10):  96-98.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茶毛虫和茶尺蠖性信息素在信阳震雷山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发现,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如茶尺蠖第1代成虫,性诱剂每日诱虫量高于黑光灯诱虫量,其中性诱剂日诱虫量最多为35头,而同日黑光灯的诱虫量仅为3头;茶毛虫越冬代、第2代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也能准确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而当虫口密度过高时,性诱剂预测数较黑光灯预测偏低,如茶毛虫第1代蛾量大增,性诱剂最高诱虫量为155头,而黑光灯最高诱虫量达298头,后者则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增加。当田间害虫密度较低时,性信息素作为测报工具和防治手段,效果比黑光灯好,对茶尺蠖和茶毛虫的防效分别达到73.36%、90.28%;当害虫大发生时,性信息素对茶毛虫的防效不太理想,还需结合其他无公害防治手段进行防治。 
    河南省局部地区花生白绢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许欣然, 张新友, 黄冰艳, 汤丰收, 董文召, 韩锁义, 张忠信, 臧秀旺
    2011, 40(10):  99-101.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近几年,河南中牟、开封等地的花生主产区白绢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在80%以上,某些地块甚至绝收,造成严重危害。鉴此,研究总结了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分析了该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大蒜液抗菌活性的研究
    葛红莲, 赵锦慧, 李军伟
    2011, 40(10):  102-104.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大蒜液的抗菌活性,以2×105cfu/mL的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受试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大蒜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大蒜液对3种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的效果随着大蒜液体积分数降低而逐渐降低,其中大蒜液对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大肠杆菌最弱。大蒜液对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40%、60%、80%,MBC分别为40%、60%、原液。 
    园艺 林学
    绿色无锈翠冠梨果袋的筛选研究初报
    王东升, 张四普, 吴中营, 郭超峰, 吕波
    2011, 40(10):  105-107,114.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外黄内白、外花内黑、外黄内黑3种袋型对翠冠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外黄内白袋处理果实基本能保持原有果面绿色和风味,而外花内黑袋和外黄内黑袋处理果实果面呈现黄白色,果实风味变淡。3种果袋都极显著减少果面锈斑的产生,其锈斑指数分别为25.5、55.5、82.8,而对照为99.2,其中外黄内白袋效果最为明显。外黄内白袋处理的梨果实硬度显著下降,而外花内黑和外黄内黑袋处理果实硬度则显著升高,外黄内白、外花内黑、外黄内黑3种袋型处理果实硬度分别为6.30 kg/cm2、7.34 kg/cm2、7.05 kg/cm2,对照为6.65 kg/cm2。3种套袋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极显著下降,3种套袋处理和对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0.85%、12.93%、12.43%和13.9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43%、4.30%、5.19%和6.33%。3种套袋处理和对照果实间可滴定酸无明显差异,其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0.057%、0.048%、0.041%和0.056%。与对照(6.588×10-2mg/g)相比,3种套袋处理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5.461×10-2mg/g、5.510×10-2mg/g、5.510×10-2mg/g。综合来看,外黄内白袋是生产绿色无锈翠冠梨的理想果袋。
    不同辣椒籽资源的营养保健成分研究
    时政, 杨永菊, 黄凯丰
    2011, 40(10):  108-110. 
    摘要 ( )   PDF (1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产自河南和贵州地区的3份不同产地的辣椒籽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营养保健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产自河南地区辣椒籽中的蔗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043%和3.448 6 mg/g,高于贵州遵义和花溪地区的辣椒籽。贵州花溪地区辣椒籽中的可溶性糖、葡萄糖含量分别达7.00%和0.863%,高于贵州遵义和河南地区的辣椒籽。贵州遵义地区辣椒籽中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达712.9 mg/g、651.7 mg/g和61.2 mg/g,远远高于贵州花溪和河南地区的辣椒籽。3份辣椒籽材料间的持水力和膨胀率存在显著差异,以贵州花溪地区辣椒籽的持水力最大,达65.73%,河南地区辣椒籽的膨胀力最高,为1.00 mL/g。辣椒籽中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综合利用。 
    条斑紫菜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表达对重金属铅胁迫的响应
    周向红, 李信书, 阎斌伦, 易乐飞, 王 萍
    2011, 40(10):  111-114.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的重金属解毒机制,分别采用Pb2+1、4、7、10 mg/L对条斑紫菜叶状体进行短期铅胁迫,同时,用10 mg/L的Pb2+对叶状体进行持续铅胁迫,胁迫处理后提取总RNA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条斑紫菜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PyCSase-B)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铅胁迫能迅速且显著诱导PyCSase-B的表达。短期铅胁迫试验中,随着Pb2+质量浓度的升高,PyCSase-B的表达量呈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在7 mg/L Pb2+胁迫下,PyCSase-B的表达量最高,是未处理样品的2.73倍。持续铅胁迫试验中,在前6 h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yCSase-B的表达逐步上升,在6 h时PyCSase-B的表达量最高,是未处理样品的3.71倍;在8~12 h内PyCSase-B的表达量一直在较高水平波动。铅胁迫诱导PyCSase-B表达,说明PyCSase-B参与了条斑紫菜叶状体的重金属解毒过程。
    增温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吕艳伟, 王光全, 孟庆杰, 张文会
    2011, 40(10):  115-119.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毛白杨鲁毛50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温度增加(+2℃和+4℃)的环境条件(对照为常温条件),研究了温度升高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常温下生长的毛白杨相比,增温2℃和增温4℃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毛白杨幼苗的叶绿素a(Chla)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降幅分别为12.97%和13.66%,11.91%和12.61%。但2种增温处理对叶绿素b(Chlb)和Chla/b的影响不显著,降幅分别为6.84%和7.53%,6.96%和6.60%。增温2℃和增温4℃处理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电子传递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效果不同:增温2℃几乎没有引起Yield值和qP值的变化,但增温4℃却显著降低了Yield值和qP值,降幅分别为7.11%和12.74%。同时,增温2℃和增温4℃都显著降低了毛白杨幼苗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降幅分别为6.47%和7.09%。从2种增温处理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来看,增温对毛白杨幼苗Chla及总叶绿素含量具有抑制效应,同时对毛白杨幼苗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及效率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3 个构树无性系幼龄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分析
    刘 飞, 刘艳萍, 晏 增,马永涛, 翟晓巧
    2011, 40(10):  120-122. 
    摘要 ( )   PDF (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人工培育的3个构树无性系幼龄材为试验材料,对其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并揭示不同构树无性系幼龄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构树1号木材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最大,分别为684.95μm和57.51,构树3号木材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最小,分别为482.65μm和34.73;3个构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壁腔比均小于1;它们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和纤维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构树1号幼龄材的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5.75%和32.04%,木质素含量最低,为15.72%;构树2号幼龄材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为43.57%,而木质素含量最高,为18.16%。综合分析认为,构树1号更适合做造纸原料。
    樟树种子休眠机制初探
    张静静, 吴 军, 程许娜, 苏金乐
    2011, 40(10):  123-125,136.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樟树种子为试验材料,从种壳透水性和内源抑制物两方面探索种子休眠原因。结果表明:樟树种子坚硬的外壳影响种子的吸水透性;种壳、种仁中的萌发抑制物抑制了白菜种子的萌发率、淀粉酶活性以及白菜幼苗的鲜质量增加。种壳浸提液抑制强度顺序均为:种壳甲醇浸提液>种壳乙醚浸提液>种壳水浸提液,抑制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物质,白菜种子萌发率依次为8%、52%、80%,淀粉酶活性依次为0.288、0.545、0.686 mg/(g.min),鲜质量依次为8、52、80 g;种仁浸提液抑制强度顺序均为:种仁乙醚浸提液>种仁甲醇浸提液>种仁水浸提液,抑制物主要成分为非极性物质,白菜种子萌发率依次为:2%、10%、76%,淀粉酶活性依次为0.131、0.233、0.672 mg/(g.min),鲜质量依次为2、10、76 g。樟树种子坚硬种壳以及种子中的萌发抑制物是樟树休眠的原因。
    畜牧 兽医
    猪口蹄疫O 型合成肽疫苗抗原多肽的串联表达及活性鉴定
    卢清侠, 郭军庆, 郝慧芳, 杨苏珍, 邢广旭, 杨继飞, 王世红, 张改平
    2011, 40(10):  126-130.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含合成肽疫苗抗原多肽的重组表达蛋白,根据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中抗原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使用大肠杆菌偏好性密码子人工合成该抗原多肽的双拷贝基因序列,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2。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诱导的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分子量27 kD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表达条带,且能被O型FMDV阳性血清识别。对表达产物进行可溶性分析,结果显示,表达蛋白几乎全部以可溶形式存在。表达蛋白经Ni-NTA树脂亲和纯化,SDS-PAGE显示纯化的目的蛋白在27 kD处有单一目的条带,具有较高的纯度。ELISA检测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活性。结果表明,该抗原多肽的双拷贝串联重复序列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可溶性高效表达,为开发诊断试剂和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微生态制剂饲料饲喂肉羊效果研究
    高 飞
    2011, 40(10):  131-133.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微生态制剂饲料对肉羊的育肥效果,随机选取90只陕北白绒山羊作为试验动物,分3个组,每组30只,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试验。3个组精饲料由羊场统一提供。粗饲料:对照组饲喂干玉米秸秆,试验Ⅰ组饲喂青贮玉米秸秆,试验Ⅱ组饲喂添加0.4%EM(有效微生物菌群)菌液的干玉米秸秆。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饲养,试验Ⅱ组羊体质量增加9.20 kg/只,试验Ⅰ组增加6.29 kg/只,对照组增加4.10 kg/只,其中,试验Ⅱ组体质量增加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体质量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节约饲料成本2.33元/只和4.37元/只,盈利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高46.00元/只和80.86元/只,效益非常明显。EM菌液明显提高了肉羊的育肥效果,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
    苏禽乌骨鸡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和比较分析
    张学余, 李国辉, 苏一军, 屠云洁, 殷建玫
    2011, 40(10):  134-136.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 3种被广泛采用的非线性生长模型,对苏禽乌骨鸡的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都能很好地对其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拟合度(R2)都在0.99以上,尤其以Bertallanffy模型对苏禽乌骨鸡的累计产蛋数拟合效果最佳,其拟合的拐点周龄和拐点产蛋数更为准确;进一步分析Bertallanffy模型拟合参数,发现苏禽乌骨鸡的极限产蛋数为199.14个,拐点产蛋数为60个,产蛋拐点在产蛋后3.83周,与实际相当,在生产中可以运用该模型对苏禽乌骨鸡的累计产蛋数进行估计与预测。 
    开封地区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钱明珠, 王申锋, 李 冉
    2011, 40(10):  137-140.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掌握开封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对来自开封地区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12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并对分离株进行了动物接种试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鉴定出6株鸡大肠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6株细菌对雏鸡的发病率均为100%,致死率各不相同。其中KF株对雏鸡的致死率最低,为50%(10/20);LK株对雏鸡的致死率最高,为90%(18/20)。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的6株细菌对链霉素、新霉素、阿莫西林、磺胺二甲嘧啶、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均产生了耐药性,并且表现为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敏感药物为头孢噻肟、阿奇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甲砜霉素等。
    反向PCR 鉴定piggyBac 介导的哺乳动物细胞转基因研究
    郝碧芳, 王 猛
    2011, 40(10):  141-143,152.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反向PCR技术,研究piggyBac介导的转基因哺乳动物中外源基因整合位点信息。首先在转座子piggyBac中插入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元件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构建用于转染哺乳动物细胞的转基因载体pXL-CMV-EGFP;同时构建以CMV启动子驱动的转座酶基因载体。将2种载体以脂质体共转染HEK293细胞,以单独的pXL-CMV-EGFP转染为阴性对照,结果表明,2个处理均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反向PCR鉴定,在共转染转座酶的细胞基因组DNA中检测到外源基因的整合,而阴性对照中没有检测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整合位点的信息及转基因检测提供了依据。 
    不同物种TYRP2 基因完整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伟兰, 李祥龙, 周荣艳, 李兰会, 杨清芳
    2011, 40(10):  144-148.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比较分析了人、毛猩猩、绵羊、牛、猪、马、犬、斑马鱼、大熊猫、小家鼠、褐家鼠、鸭嘴兽、非洲爪蟾、原鸡、绿头鸭、斑胸草雀、黑猩猩、恒河猕猴、狨、灰短尾负鼠和兔21个物种TYRP2基因完整编码区(CDS),并对其遗传多样性、分子系统发育、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从21个物种的42条基因序列检测到741个多态位点,共生成26种单倍型。物种间TYRP2基因序列编码区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内该基因序列编码区则存在较强的保守性。TYRP2基因密码子有较强的偏爱性。根据核苷酸歧异度和遗传分化系数对物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小家鼠和褐家鼠亲缘关系最近。TYRP2基因多肽存在信号肽,有跨膜结构域,表现为疏水性,二级结构的主要组成元件为无规卷曲和α螺旋。 
    信息技术
    河南省小麦品种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张 莉, 任银玲, 李国领, 张龙龙, 许宏云
    2011, 40(10):  149-152.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UML建模,建立了基于J2EE平台轻量级框架Spring+Struts+Hibernate的河南省小麦品种信息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涵盖了1990年以来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72个小麦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配套栽培技术、适宜区域等信息,具有统一友好的操作界面,完善的资源基础数据信息设置,高效的模糊检索,精确快速的精准查询,安全的资源数据管理,适合从事小麦遗传改良、栽培技术研发、种子企业、推广服务的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等进行信息查询。 
    分析测试
    除草剂中特丁津含量的HPLC法快速分析
    虞 雷, 于晓萍
    2011, 40(10):  153-155.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对除草剂中特丁津含量分析的方法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际杀虫剂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采用的含量检验方法为气相色谱法,分离效果不稳定。鉴此,以Shimadzu10-A VP 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和Kromasil 100-5-C18不锈钢色谱柱建立了测定特丁津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24 nm,进样量20μL。测定结果表明,特丁津在2~10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95),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0.000 42)。该方法简便、新颖,具有准确、快速、精密度好等优点。 
    农业机械
    TX-12 型烟草定量穴灌追肥机的研制与应用
    姚东伟, 张国祥
    2011, 40(10):  156-159.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国烟草种植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和设计了具有穴灌、根灌和施肥等多种功能的TX-12型烟草定量穴灌追肥机。产品性能测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能够精确控制液态物料,实现单株定量和点状追肥;可以完成烟苗移栽时浇水,旺长前补水施肥,后期叶面喷肥等综合作业;而且该机具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性能稳定(稳定率在99.99%以上,故障率0.01%),功能完善,有效地解决了烟草种植上的穴罐和追肥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