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专论 综述
    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马强,敦惠霞,王道龙
    2011, 40(9):  1-4.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结合内蒙古实际,从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对新时期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的新认识。初步分析计算了内蒙古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为14 337.6亿元,考虑人们的支付意愿后为7 547.7亿元。其中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价值占农业总功能价值的89.3%。农业多功能价值是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82倍。由此认为,实现内蒙古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和实施全面的、正确的农业多功能统筹战略。
    开封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武明昆
    2011, 40(9):  5-7.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无公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剖析了开封市无公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无公害农业发展的对策。
    油茶传粉昆虫研究现状和保护策略
    周士锋,韩春叶
    2011, 40(9):  8-10.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茶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制约油茶生产的最主要问题是授粉问题。鉴此,对油茶的传粉生物学、传粉昆虫的种类及主要传粉昆虫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就传粉昆虫的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喷洒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郑麦366千粒重和品质的影响
    吕凤荣,李向东,季书勤,王汉芳,张德奇
    2011, 40(9):  11-13.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麦品种郑麦36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生长后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千粒重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喷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小麦千粒重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其千粒重分别比喷洒1次的处理高6.1%、4.4%、2.5%和0.8%;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8.2%、12.1%、9.4%和7.9%,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面喷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影响小麦湿面筋和干面筋含量,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小麦湿面筋含量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1.9、1.7和1.3个百分点,只有喷洒3次禾果利的处理比对照减少0.3个百分点;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小麦干面筋含量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0.3、1.6、1.6和0.7个百分点。但过度喷施杀菌剂对郑麦366的加工品质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其中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面团稳定时间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减少4min、5min、1min和3min;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的处理面团稳定时间比喷施1次(扬花期)的处理分别减少3 min、3 min和2 min,只有喷洒3次禾果利的处理与喷洒1次的处理相同
    不同倍性小麦种间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张雅莉,王林生
    2011, 40(9):  14-17. 
    摘要 ( )   PDF (5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一粒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倍性小麦种间杂交的结实率、F1的细胞学行为,为挖掘其有利基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倍性高的小麦作母本杂交结实率低,反之结实率高。用中国春作母本与圆锥小麦杂交,结实率为19.1%,反交结实率为35.2%;以河东乌麦作母本与圆锥小麦杂交,结实率为33.1%,其反交结实率达45.1%。小麦种间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表现为中期Ⅰ单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Ⅰ单价体分离落后以及单价体姊妹染色单体提前解离等现象,产生的四分体有微核出现,形成花粉的育性明显降低,甚至表现高度不育,这是造成杂种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利用小麦茎尖分生组织进行染色体制片的探讨
    李小军,胡铁柱,李 淦,董 娜,冯素伟,姜小玲,茹振钢
    2011, 40(9):  18-20. 
    摘要 ( )   PDF (4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倍性染色体小麦种质为材料,探讨通过生长点分生组织进行染色体制片,获得理想染色体图形的方法。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上午9:00-10:00,切取幼苗基部分蘖节约2cm,剥离茎外部组织,立即放入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中,试管在0~1℃冰水中处理24~30h,之后将茎尖组织转入装有卡诺氏固定液(95%酒精∶冰醋酸=3∶1)的试管,固定3d后转入70%酒精中。与根尖制片相比较,取上述预处理后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染色体制片,能获得分散良好、形态特征清晰的染色体图像,但总体来看,根尖制片获得更为清晰染色体背景的几率更高。茎尖制片可以作为常规根尖染色体制片方法的有益补充。 
    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志刚,王凯荣,陈安磊,王 卫,谢小立
    2011, 40(9):  21-25. 
    摘要 ( )   PDF (5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以研究在等量化肥氮条件下,NP、NPK、NPK+C(养分循环)等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化肥氮条件下配施NPK+C对水稻生长影响最为明显,各项指标均为最高,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是CK的2.5倍与1.6倍左右。NP、NPK、NPK+C处理均可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增施肥料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来提高稻米产量。
    4种骨干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优化
    楚海娇,王丕武,曲 静,赵丽娜,关淑艳
    2011, 40(9):  26-29. 
    摘要 ( )   PDF (1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10种含有不同植物激素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研究了4种骨干玉米自交系的愈伤组织诱导情况。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显著,且基因型和培养基之间存在互作;2,4-D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必需的,2.0~3.0mg/L的2,4-D大多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幼胚长为1.5~2.0mm时,玉米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质量较好;10mg/L的AgNO3可以明显提高愈伤诱导率,6-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没有明显影响。 
    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广西南宁的适应性研究
    李云腾,黎健春
    2011, 40(9):  30-33.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广西南宁种植的生态适应性和综合表现,以充分发挥郑单958的生产潜力,特引进郑单958与当地主栽品种迪卡007、正大619和正大99A12在南宁进行春、夏、秋季及不同密度种植对比试验,调查其全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郑单958全生育期<正大99A12<正大619<迪卡007,夏播生育期最短(84d),秋播最长(103d);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种植密度为4.8万~7.2万株/hm2时,空秆率为0,秃尖短,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郑单958完全适应南宁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是目前在广西全生育期最短,春、夏、秋季节均能高密度种植且产量都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优良品种,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值得大力推广。 
    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常建智,李彦昌,王小星,闫丽慧,张同香,张素芬,王志红
    2011, 40(9):  34-37.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8个耐密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0 000、75 000株/hm2 2个种植密度,以研究当前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2008-2010年,豫北地区大部分主推玉米品种表现为60 000株/hm2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普遍高于75 000株/hm2的产量,平均增产4.6%。75 000株/hm2种植密度的玉米株高、穗位升高,茎秆变细,倒伏、倒折率增加,综合抗逆性明显降低。由此认为,豫北地区夏玉米种植的适宜密度在60 000株/hm2左右,不宜超过75 000株/hm2
    不同产地苦荞籽粒中总黄酮含量比较
    黄凯丰,时 政,韩承华,陈庆富
    2011, 40(9):  38-40.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不同苦荞资源间黄酮含量的差异,以不同产地的35份苦荞资源为试验材料,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测定了各苦荞籽粒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35份苦荞资源的黄酮含量为2.19%~4.02%,平均为3.12%;不同产地苦荞的黄酮含量存在差异,以贵州六盘水的苦荞种子中黄酮含量最高,为3.79%,原产陕西的苦荞黄酮含量最低,为2.90%。产地间总体表现为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研究结果基本明确了黄酮含量在不同苦荞资源间的变化规律。
    几个甘薯脱毒苗快繁试验
    董彦琪,原连庄,原让花,肖 艳,吴 涛
    2011, 40(9):  41-43.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6个甘薯品种为植物材料,研究含不同质量浓度6-BA、NAA的3种培养基对甘薯外植体成活率、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均能提高甘薯外植体成活率,漯徐0213成活率最高,为100.00%,徐薯18最低,为83.33%。6个品种和3种培养基对外植体增殖系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外植体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MS+0.5mg/L 6-BA+0.2mg/L NAA+30g/L蔗糖+0.1%活性炭,最优组合是漯徐0213+MS+0.5mg/L 6-BA+0.2mg/L NAA+30g/L蔗糖+0.1%活性炭。3种培养基对6个品种外植体的增殖系数介于4.30~6.33,平均值为5.25。
    芝麻子叶不定芽诱导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安建伟,王月华,卫双玲,郭旺珍,张海洋
    2011, 40(9):  44-48.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豫芝4号为材料,对芝麻子叶诱导不定芽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如ABA、AgNO3、暗培养时间、碳源、琼脂质量浓度、pH值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经振荡暗培养24 h处理后,取子叶外植体置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上暗培养8d,移到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50%。培养基中添加5 mg/L的AgNO3能防止外植体褐化,提高不定芽诱导效率(48%)。在子叶不定芽诱导过程中,与葡萄糖、麦芽糖相比,蔗糖更宜用作碳源,最佳质量浓度为30 g/L;琼脂含量9g/L和pH值6.2的培养基适宜于子叶不定芽的诱导与分化。芝麻不定芽诱导的关键因子的最佳条件如下:预培养时间24 h,暗培养时间8 d,ABA 0.5mg/L,蔗糖30 g/L,琼脂含量9 g/L,pH值6.2。
    不同留叶方式和数目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张黎明,却志群
    2011, 40(9):  48-51.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留叶数目和方式对烤烟K326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茎留叶数相同时,随着杈烟留叶数的增加,株高逐渐增加,而茎围与节距变化不大;不同留叶数对下部叶片影响较大,相同的主茎留叶数,随着杈烟留叶数的增加,下部叶片的长和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中、上部叶片的影响则较小;总留叶数相同的情况下,留叶方式除对株高有一定影响外,对烤烟其他性状及经济指标影响较小;留叶数偏少(总留叶20片),对烟叶的产量和产值会有不利影响,而留叶数偏多(总留叶26片),产量虽有所增加,但均价、上等烟比例将受到不利影响。综合产、质量效益,K326以有效留叶数24片为最佳。 
    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段素梅
    2011, 40(9):  52-54.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A(6万株/hm2)、B(7.5万株/hm2)、C(9万株/hm2)、D(10.5万株/hm2)、E(12万株/hm2)5个移栽密度处理,以A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单株油菜苗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油菜主茎绿叶数、根茎粗、根系体积、单株干物质积累、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相对减少;株高、有效分枝高、千粒重则相对增加;主花序长度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表现为C>D>E>A>B,其中处理C产量最高,为2 409.5kg/hm2,较对照(2 156.7kg/hm2)增产11.72%;D处理次之,为2 407.9kg/hm2,较对照增产11.65%,C、D处理较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干旱胁迫对茶树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王家顺,李志友
    2011, 40(9):  55-57. 
    摘要 ( )   PDF (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茶树根系形态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茶树根系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茶树根长随干旱的持续而不断增加,第20天时达到132.74 cm,与对照相比显著增长,增幅为18.6%,根直径逐渐减小,较对照减少0.3 mm,一级侧根和二级侧根数增加,根表面积逐渐增大,根体积增大,根与地上部的鲜质量比增大,根皮层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资源与环境
    原状土柱模拟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冬小麦、夏谷子耗水量研究
    杨占平,杨稚娟,薛毅芳,尚海峰,韩伟锋
    2011, 40(9):  58-61.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合理利用旱地水资源和指导旱地农业生产,利用PVC管材采集河南旱作区褐土原状土柱,在简易防雨棚条件下对冬小麦、夏谷子的耗水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中,丰水年型降水占77.2%,平水年型降水占67.1%,缺水年型降水占64.0%。夏谷子总耗水量中,丰水年型占同期自然降水量的97.8%,平水年型占同期自然降水量的92.1%,缺水年型同期自然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83.13%。说明在丰水、平水年型情况下,自然降水基本能满足夏谷子水分需要。从作物阶段耗水测定结果看,丰水年型情况下,冬小麦、夏谷子均存在奢侈耗水现象;平水年型自然降水能基本满足夏谷子水分需求,但突出问题是阶段性、间隙性水分缺乏,这在冬小麦上表现的更为明显;缺水年型情况下,自然降水均不能满足冬小麦、夏谷子的水分需求,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分状况制约着冬小麦、夏谷子正常播种和出苗,二是水分供应状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 
    延津、原阳两县砂质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杨稚娟,贴建伟,张康永,陈庆义,龚光炎,李付军,史福刚
    2011, 40(9):  62-65.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施科学施肥与土壤培肥,采用田间调查采样、室内测定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延津县和原阳县黄河泛滥区沉积物发育的砂质土壤的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延津和原阳两县土壤有机质和N素营养水平普遍偏低,其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7.88 g/kg与10.57 g/kg,土壤全N平均含量分别为0.90 g/kg和1.08 g/kg。土壤速效P与速效K有一定程度的缺乏和过量现象。66%~77%的土壤缺乏有效S。土壤有效Fe、Cu含量较高。有效Mn、Mo含量较低,有大面积的低Mo和极缺Mo土壤,绝大多数土壤缺B。根据上述结果,建议延津、原阳两县砂质土壤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和重视秸秆还田,花生专用肥N∶P2O5∶K2O配比宜采用12∶15∶13的比例,同时适量增加中、微量元素S、B、Mn的投入,在花生、大豆生产上重视钼肥的施用。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李月梅,杨文辉,韩燕
    2011, 40(9):  66-69.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 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 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0 hm2,占14.5%;三等地IFI 0.455~0.660,面积8 002.61 hm2,占32.03%;四等地IFI 0.390~0.455,面积9 236.56 hm2,占36.97%;五等地IFI<0.390,面积3 263.85 hm2,占13.06%。并采用归纳法,建立了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水绵对3种沉水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马剑敏,马 顷,苏秀燕,王程丽,董文静,代克岩,郭 萌
    2011, 40(9):  70-73. 
    摘要 ( )   PDF (3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水绵(Spirogyra communis)化感作用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3种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处理组3种受试沉水植物的叶绿素a、b含量均明显降低,降幅最大的是伊乐藻,最小的是狐尾藻;3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水绵共培养组);在生物量的增长上,3种沉水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伊乐藻,最小的是狐尾藻。总的来看,对水绵的化感胁迫,伊乐藻受到的抑制最大,狐尾藻受到的抑制最小。 
    植物保护
    利用内生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研究
    彭 玲,张 珅,彭 娟,张 颖,柴沆镇,王 刚
    2011, 40(9):  74-77.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作用,采用表面消毒后涂布平板的方法,从来自河南麦区不同品种的82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获得530株小麦内生细菌。采用土壤浇灌法,于小麦活体上测定了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效果,从中获得15株可显著降低小麦全蚀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的细菌。其中菌株WG-2和Y106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25%和80.37%,显著优于常用化学农药三唑酮的防治效果(77.05%)。综合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等方法对WG-2和Y106进行鉴定,结果表明,WG-2属于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Y106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WG-2和Y106 2个菌株混合,测定菌株混合后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发现菌株混合使用不能提高生防效果,2个菌株之间可能具有干扰作用。利用不同平板测定了WG-2和Y106 2个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拮抗能力以及产生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壳聚糖酶和蛋白酶等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发现2个菌株间差别明显,暗示不同内生生防菌株对小麦全蚀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防机制。
    小麦秆锈病防治指标研究
    王 澍,曹远银,李天亚,宋晶晶
    2011, 40(9):  78-80.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察小麦秆锈病的防治指标,在小麦自然生长条件下,以绵阳11号、浙麦1号和龙麦30号3个具有不同抗感性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病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分别构建了3个品种开花期病情(X2)与产量损失率(L)之间的回归方程,其中高感品种绵阳11号的方程为:L=-1.689+1.185X2(R=0.981,SLx=5.737)。结合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模型,计算得到高感品种开花期小麦秆锈病的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3.7。另外还建立了绵阳11号抽穗期病情(X1)和乳熟期病情(X3)的产量损失估计模型,即L=0.139+0.433X1+0.532X3(R=0.999,SLx=1.317)。建立的产量损失模型在小麦品种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而具体的防治指标可能存在地域差异。
    芝麻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高树广,刘红彦,王俊美,倪云霞,田保明
    2011, 40(9):  81-85. 
    摘要 ( )   PDF (7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离和分析芝麻抗、感茎点枯病材料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可以为芝麻抗茎点枯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类保守结构域,合成了1对简并引物和2对特异引物,对6个抗茎点枯病芝麻品种中的抗病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得到11条抗病基因同源序列。BLAST X分析发现,获得的11条RGAs与已知的RGAs有较高的相似性,氨基酸相似性为42%~57%。聚类分析将其分成5个亚类,均属于non-TIR-NBS-LRR类抗病基因。其氨基酸序列都不同程度地含有NBS保守区的典型特征基序,其中P-loop-GLPL区域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抗病基因对应区域的相似性为18.2%~49.7%。
    种内竞争对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
    潘星极,郭 伟*,孙 备,邓 巍,赵丽丽
    2011, 40(9):  86-89.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殖分配控制着植物的终生生殖与生存的平衡,为此,通过不同密度处理探讨种内竞争对稗草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影响。设置5个密度处理:M1,1.17×105株/hm2(1株/盆);M2,3.52×105株/hm2(3株/盆);M3,7.04×105株/hm2(6株/盆);M4,10.56×105株/hm2(9株/盆);M5,14.08×105株/hm2(12株/盆),分别于稗草盛花期和结实期测定各器官生物量,并分析其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盛花期以后,总生物量均基本不变,但营养器官生物量下降,而生殖器官生物量增加。无论盛花期还是结实期,随着密度的增加,稗草的单株质量、单分蘖质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生物量分配,在无种内竞争的低密度处理(M1)下主要表现为增加根的分配,减少茎的分配;盛花期时,在存在植株间竞争的处理中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不显著;结实期,随着种内竞争加剧,稗草单位受光面积降低,致使稗草对叶的分配增加,反而降低了茎器官的投入比例,而生殖器官在中等密度M2、M3处理条件下分配最大,分配比例分别为17.34%、17.28%。
    核函数主成分分析在粮虫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张红涛,楚清河,胡玉霞,顾 波
    2011, 40(9):  90-93.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储粮害虫种类多、类别之间区分度比较小的特点,提出基于核函数主成分分析(KPCA)的粮虫特征提取方法。利用高斯径向基核函数,对特征选择后的10维原始数字特征进行核函数主成分分析,即通过非线性变换将样本数据从输入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然后在高维特征空间进行特征提取。从类间可分性指数和粮虫分类效果2个方面,将KPCA法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PCA)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KPCA法对粮虫的非线性特征更为敏感,应用KPCA法提取的前2个特征,由最近邻分类器对粮仓中常见的9类粮虫进行分类,验证集的识别率为86.67%,在有效降低特征维数的同时,还保持了类别之间的可分性信息。 
    苹果绵蚜的发生及防治
    孟树标
    2011, 40(9):  94-97.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苹果绵蚜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对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习性、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期为生产上防治苹果绵蚜提供帮助和指导。
    园艺 林学
    番茄果实色泽与色素组成的关系
    赵润洲,刘鸣韬
    2011, 40(9):  98-100.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果色的番茄品种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番茄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番茄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分析了番茄果实色素提取液可见光区(350~700nm)吸收光谱,探讨了番茄果实色泽与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关系,以期丰富番茄品质形成基础理论。结果表明:红果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较高,L402和利生8号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0、33.3μg/g,黄色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红色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含量比值分别为0.19和0.24,是果实表现红色的主要原因;黄果番茄中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金冠中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别为0.9、1.0μg/g,黄色类胡萝卜素与红色类胡萝卜素比值为0.73;绿果番茄果实中叶绿素含量达到11.4μg/g,占色素含量的71.7%。红棕果番茄果实同时含有大量番茄红素、较多量的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是果实呈现深暗红棕色的主要原因。番茄果实的色泽主要取决于果实内各种色素的组成、含量及比值。 
    韭菜种质资源初级核心库的构建与分析
    王 贞,张 明,李延龙,曹秀敏,王利亚,杨婉玉
    2011, 40(9):  101-104.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韭菜种质资源圃的174份韭菜种质资源为材料,根据15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在遗传距离5.3处将聚类结果分为14类,利用简单比例法和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类进行筛选,共选出69份种质资源建立韭菜种质资源初级核心库,占总体样本比例的40%。对该初级核心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除了鞘长和叶宽遗传多样性指数较总种质资源库略有降低外,其他性状都有所提高;初级核心库与原始种质资源库的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06.14%,极差符合率为94.43%;初级核心资源库中与叶厚、叶数显著相关的性状分别损失2个,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与总种质资源基本保持一致。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初级核心库能够很好地保留韭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TMN-6对桃的疏花疏果效应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郑先波,武应霞,朱玉芳,李继东,毕会涛,冯建灿
    2011, 40(9):  105-108. 
    摘要 ( )   PDF (4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6a生春艳和特早红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化学疏花疏果剂TMN-6对桃的疏花疏果效应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MN-6具有显著的疏花疏果效果,1mg/L TMN-6处理春艳和特早红桃的坐果率分别为29.41%和31.55%,可满足生产中对疏花疏果的要求。随着TMN-6质量浓度的提高,疏除效应明显增强,单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高质量浓度TMN-6处理后,坐果率减少,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采用TMN-6 1、2、4、6mg/L处理后,桃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艳桃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32~1.76个百分点,特早红提高0.99~1.52个百分点,而果实硬度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河南省怀山药生产现状
    韩锁义,张新友,王素霞,汤丰收,董文召
    2011, 40(9):  109-111.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河南省怀山药主要种植品种、栽培技术、发展现状等进行剖析,从而为推动河南省及周边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泡沫对沿阶草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鹏鹏,袁 鹏,吴延娇,杨传兰,谢 晴,王友保
    2011, 40(9):  112-114.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设置不同体积比例的泡沫与土壤混合物,进行沿阶草的栽培,并测定各组沿阶草的生长指标与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加入(占混合物总体积)10%的泡沫时,沿阶草的根长、株高、单株鲜干质量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较不添加泡沫的对照组有显著增加;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土壤含20%泡沫处理时达最大值,为0.144U/g,其次是在含10%泡沫时,酶活性为0.119U/g,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脲酶活性在土壤含50%泡沫处理时达最大值,为0.367U/g,其次是在土壤含10%泡沫处理时,为0.353U/g,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研究表明,在泡沫所占体积为10%时沿阶草生长状况更好且土壤酶活性较高。 
    4种白腐真菌单独及混合培养时漆酶活性比较
    蒋 瑾,刘 驰,高玉千,赵鹏娟,张世敏,徐淑霞,吴 坤
    2011, 40(9):  115-118.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白腐真菌漆酶产量,以黑木耳、杂色云芝、杏鲍菇和硫磺菌为出发菌株,观察和分析了各个菌株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漆酶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单独培养时杂色云芝的产漆酶能力最强(1 060.2U/L),其次是杏鲍菇(541.7U/L),硫磺菌不产漆酶。硫磺菌和其余3种真菌混合培养时,硫磺菌可以提高黑木耳的产漆酶能力,酶活性最大提高20%;但抑制杏鲍菇和杂色云芝产漆酶,漆酶活性下降34.3%和14.1%,缩短杂色云芝达到产酶高峰的时间(2d)。
    不同昼夜温差对中红杨叶色的影响
    李小康
    2011, 40(9):  119-122.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昼夜温差对中红杨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温差为14℃时,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较温差为0℃和7℃时分别增加了64.6%和60.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昼夜温差为20℃时,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较温差为14℃时显著提高12.2%和12.4%,而花色素苷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不同昼夜温差下叶绿素/花色素苷的比值表现为:14℃<20℃<7℃<0℃。由此得出,昼夜温差为14℃时,利于花色素苷的积累,且叶绿素/花色素苷的比值最小,中红杨呈色最佳。 
    畜牧 兽医
    食用酒精DDGS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胫骨质量的影响
    张 勇,刘来亭,田鹏飞,Kittiporn Hongtrakul,计 成,马秋刚
    2011, 40(9):  123-126.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食用酒精DDGS(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营养成分及毒素含量,研究此种DDGS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骨骼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科宝艾维茵48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21日龄阶段,试验Ⅰ、Ⅱ、Ⅲ组饲喂含有10%食用酒精DDGS日粮;22~35日龄和36~49日龄两个阶段,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有10%、20%和30%食用酒精DDGS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1~21日龄肉仔鸡采食量分别降低了2.80%、5.09%、2.95%,试验Ⅲ组1~49日龄肉仔鸡采食量降低1.65%(P<0.05);试验Ⅰ组肉仔鸡血磷水平降低6.73%(P<0.05);试验Ⅱ组肉仔鸡胫骨质量增加5.73%(P<0.05);试验Ⅱ、Ⅲ组肉仔鸡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增幅为5.19%、6.67%,肉仔鸡胫骨长度增加(P<0.05),增幅为3.47%、4.23%;试验Ⅰ、Ⅱ、Ⅲ组肉仔鸡骨矿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增幅分别为10.82%、43.27%、51.72%。DDGS具有改善胫骨质量的作用。
    黄河下游滩地林鹅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研究
    朱玉芳,黄春晖
    2011, 40(9):  127-129,160.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黄河下游滩地进行了林地养鹅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内1a可养3~4季鹅,鹅子系统的加入使系统资金周转加快,循环周期及投资回收期缩短5~8a,可在短期内见效益,比单纯种植杨树见效快,另外,鹅子系统加入后,林鹅复合模式下林木子系统的产投比为108.9,高于单作林地的经济产投比(88.5)。采用林下放养的方式饲养鹅,鹅的体质好、肉品优,脂肪层适中,价格较高,收益最多,因此,应加强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次级生产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4个放养水平鹅子系统(每100m2林地投放5只(散养)、9只(散养)、13只(散养)、30只(舍养))的经济产投比分别为2.85、2.50、1.79、1.16,可见放养密度与产投比呈负相关。 
    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马 强,任巧玲,邢宝松,盛卫东,郭红霞
    2011, 40(9):  130-132.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合理制定仔猪的免疫程序,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研究了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仔猪出生后1~28d血清抗体水平较高,其中7~14d血清抗体水平最高,保护率达到了100%,14d以后血清抗体水平降低,42d时血清抗体保护率已经降到了55%。在仔猪28日龄断奶的猪场,若不进行超前免疫,30日龄是较佳的首免日期。 
    邯郸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黄占欣,米同国,赵 霞
    2011, 40(9):  133-135.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血液压片镜检法和血液涂片染色法,对邯郸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检测,旨在了解奶牛附红细胞体在邯郸地区的感染率和奶牛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邯郸地区犊牛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最高,为62.3%;其次是泌乳牛,为52.6%;青年牛最低,为48.2%。整体上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不高,泌乳牛、青年牛、犊牛的发病率分别为1.9%、0、9.2%,平均为3.8%。由此证明,邯郸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的带虫现象比较普遍。垂直传播是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途径之一。 
    河南省羊寄生虫名录
    宁长申,张龙现,菅复春
    2011, 40(9):  136-145. 
    摘要 ( )   PDF (3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河南省羊寄生原虫5科5属29种,蠕虫19科39属79种,蜱螨昆虫22科47属145种。分别介绍了各种寄生虫的中文名、学名、宿主和寄生部位及在河南的分布情况,为有效控制羊寄生虫病的发生及危害提供了相关的基础信息。
    燕麦与苜蓿混间条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杜 欣,张越利,杨云贵
    2011, 40(9):  146-149. 
    摘要 ( )   PDF (3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低氮条件下比较分析燕麦与苜蓿不同间作与混播模式的生产效应,研究了燕麦和苜蓿间作混播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对混合牧草的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几乎没有影响;间条播优于混条播,燕麦与苜蓿3∶1更具优势;在燕麦乳熟期进行刈割,所有处理中T1(燕麦与苜蓿3∶1间条播)的干草产量(457g/m2)和粗蛋白产量(38.44g/m2)均最高,分别比单播燕麦增产12%和8.6%。 
    分析测试
    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分离与分析
    胡利强,郭晓伟,赵文恩,王军伟,张广瑞
    2011, 40(9):  150-156. 
    摘要 ( )   PDF (1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不同瓤色西瓜果肉中提取类胡萝卜素,经柱色谱分离和重结晶纯化,获得纯度为90%左右的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ζ-胡萝卜素,用作分析的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特征吸收光谱和保留时间鉴别,初步分析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结果表明,红瓤西瓜中的类胡萝卜素以番茄红素(18.55%)和β-胡萝卜素为主(11.71%);黄瓤西瓜中含较多新黄质(52.02%);白瓤西瓜中不含番茄红素。 
    曙红B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沙拉沙星含量
    龚雪云,张 磊,缪 娟,李华岑
    2011, 40(9):  157-160.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兽药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中盐酸沙拉沙星的含量。在酸性介质中,曙红B与盐酸沙拉沙星因静电引力作用形成复合物,发生红移现象,与曙红B相比,其最大吸收峰红移了23nm。试验考察了介质浓度、染料用量、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0.01mol/L、曙红B用量为1.0mL时,盐酸沙拉沙星在2.5~25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3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曙红B与盐酸沙拉沙星的最大结合数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