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杀青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概述
    马惠民,施秋妤,钱 和
    2012, 41(8):  1-5.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绿茶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4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杀青的目的和要求,重点阐述了不同杀青方式、杀青温度和时间、鲜叶摊放时间和程度以及投叶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以更好地提高绿茶品质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昆虫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苏旺苍,吴仁海,张永超,张燕飞,王恒亮
    2012, 41(8):  6-10. 
    摘要 ( )   PDF (4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压敏感的钠离子通道是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基础,也是神经毒性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靶标。为此,综述了昆虫钠离子通道抑制剂滴滴涕及其类似物、拟除虫菊酯类、吡唑类、二苯基甲醇哌啶类、藜芦碱类、N-烷基酰胺类杀虫剂及其他生物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牦牛矿物质营养研究进展
    马国璧,才让东智,赵月平,陈生梅,马志杰
    2012, 41(8):  11-14.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牦牛矿物质营养研究一直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在对牦牛部分组织及畜产品、牦牛生存地牧草和土壤中矿物质含量测定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对近20a来牦牛矿物质营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分析。受牦牛性别、年龄以及组织类型、所测矿物质元素种类、不同区域生态类型和草场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测定的矿物质元素水平间缺乏可比性。同时,牦牛矿物质营养研究缺乏系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研究成果在牦牛生产中的实际指导作用。由此提出,应建立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类型、草场状况和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组织以及不同季节的牦牛矿物质营养标准。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玉米ZmCKX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陈 瑾,曹言勇,邵 强,王利锋,李晶晶,王 浩,李会勇
    2012, 41(8):  15-20. 
    摘要 ( )   PDF (9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T-PCR技术,从玉米自交系郑58中克隆了编码细胞分裂素氧化酶1的基因(Zm-CKX1),该基因阅读框全长为1 608bp,编码53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57kD,理论等电点pI=5.22。该基因与TaCKX1、AtCKX在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69%、49%。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雌穗中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ZmCKX1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且ZmCKX1基因在郑单958及其亲本、安玉5号及其亲本雌穗中的表达量明显不同,表现为超低显性表达模式。因此推断,ZmCKX1基因可能是一个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 
    干旱胁迫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张学品,冯伟森,吴少辉,田文仲,张 园,杨洪强,李团飞
    2012, 41(8):  21-25,33. 
    摘要 ( )   PDF (6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12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自然降雨2种环境条件下,研究干旱胁迫对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株高降低6.9%~25.6%,产量下降2.4%~56.2%,WUE增加17.0%~84.9%,穗粒数减少0.4%~17.1%,有效穗数下降2.4%~34.1%,穗长缩短0.21%~11.8%,各性状对干旱敏感程度都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产量下降幅度随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弱,WUE增加幅度随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增加。WUE及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有效穗数、株高、WUE可作为判定某一品种抗旱性的间接依据,即成穗数多、籽粒饱满、株高稳定性好、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抗旱性好,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水肥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郑志松,王建敏
    2012, 41(8):  26-33. 
    摘要 ( )   PDF (9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不同水、肥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2009-2011年在洛阳农林科学院以洛旱2号小麦为材料,采用防雨棚池栽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施氮和施磷量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效应极显著(P≤0.01)。随灌水量增加,总茎数及最终成穗数增加,越冬及拔节期总茎数在灌水量282.0mm时最大,2a平均分别为715.6万、965.9万茎/hm2,最终成穗数在灌水量308.5mm时最大,2a平均值为403.0万穗/hm2;穗粒数及产量在灌水量308.5mm时达最大,2a平均分别为29.2粒和5 934.0kg/hm2,千粒重在灌水量282.0mm时最大,2a平均值46.3g。在施氮量30.8~179.2kg/hm2,总茎数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产量在0~105.0kg/hm2间呈增加趋势。从水肥耦合的效应看,N179.2P126W282处理组合对总茎数的调控效应较大,产量以N105P42W308.5处理组合最大,千粒重以N30.8P126W282处理组合最大。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收获指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梁云娟,郜庆炉,薛 香
    2012, 41(8):  34-36.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小麦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一步为河南省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选用9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穗颈长、穗粒数、千粒重、主茎生物产量、总生物产量、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依次是总生物产量(0.699 6)>主茎生物产量(0.479 1)>穗粒数(0.452 0)>千粒重(0.419 7)>株高(0.257 3)>穗颈长(0.208 7)>穗长(0.204 4)>收获指数(0.195 3);与收获指数密切相关的性状依次是穗颈长(0.397 7)>穗长(0.353 8)>穗粒数(0.283 7)>主茎生物产量(0.259 9)>株高(0.223 2)>千粒重(0.221 2)>单株产量(0.180 3)>总生物产量(0.175 6)。据此提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目标:在保证穗粒数和收获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选择生物产量高、穗子长、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性状,可以获得超高产。 
    2012年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新品种(系)利用意见
    王西成,赵 虹,曹廷杰,胡卫国,张改凤
    2012, 41(8):  37-42.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河南省2012年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针对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品种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主导品种的发展趋势。对部分新审定优异品种和在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系进行了评价。 
    吉林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焦仁海,仲 义,孙发明,徐艳荣,代秀云,侯宗运,刘兴二
    2012, 41(8):  43-45.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吉林省玉米育种单位发展变化、育种水平、新品种推广形式、管理水平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吉林省玉米育种状况,分析了耐密性差、适合机收品种少、高新育种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郑麦7698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的探索与实践
    田 伟,郭振升,张慎举,皇甫自起,王绍中,许为纲,胡 琳
    2012, 41(8):  46-48,69.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挖掘郑麦7698丰产潜力,充分发挥小麦新品种的增产作用,采用小区试验、高产攻关和总结群众高产典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总结了郑麦7698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即:适期播种(10月10-20日)、充足底墒、适当播种量(180~210kg/hm2),增大群体的起点,使冬前分蘖数达到或接近高峰值;早春促控结合,以控为主,塑造理想株型;拔节后主攻大穗;倡导"绿色植保"的理念,建立高质量群体。郑麦7698超高产(11 340kg/hm2)产量结构是成熟期穗数698万穗/hm2,穗粒数39.5粒,千粒重48.1g。 
    脱毒马铃薯种性退化对品种性状的影响
    李彩霞
    2012, 41(8):  49-51. 
    摘要 ( )   PDF (1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脱毒种薯费乌瑞它的最佳生产用种级别,对从高海拔一季作繁种区引进的脱毒种薯费乌瑞它不同级别种薯进行了种性退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原种二级种薯生物经济性状表现最优,抗病抗逆性强,种性退化减产幅度最小,大、中薯比例和商品率高,投资少,纯收益最高为28 463.9元/hm2,投产比1∶3.0。建议二季作区生产用种选用原种二级种薯。 
    四川主产烟区烤烟致香前体物质含量差异分析
    鲁黎明,刘 燕,雷 强,王 勇,胡建新,信俊峰
    2012, 41(8):  52-56.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了解四川主产烟区烤烟致香前体物质含量变化的规律,通过在凉山、攀枝花、宜宾三地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2个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5及云烟87初烤烟叶的总酚、烟碱、色素、石油醚提取物及有机酸等致香前体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烟叶总酚含量变化较大(27.2~39.7mg/g),其中,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均出现在攀枝花。除宜宾下部叶外,相同部位同一烟区云烟85的总酚含量略高于云烟87。烟叶有机酸含量为47.5~72.7mg/g。相同部位同一烟区品种间烟叶的有机酸含量除凉山州上部叶和宜宾中、下部叶外,均表现为云烟85>云烟87。烟叶烟碱含量为8.7~30.4mg/g。同一烟区上、中部叶的烟碱含量均表现云烟87高于云烟85。在质体色素含量方面,3个烟区烟叶叶绿素a含量介于0.136 3~0.778 6mg/g,同一烟区云烟85中、下部叶叶绿素含量a较云烟87为高;叶绿素b含量为0.095 7~0.770 2mg/g;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934 4~2.946 8mg/g。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为37.6~77.0mg/g,同一品种同一烟区不同部位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同一烟区同一部位品种间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除宜宾中下部叶外,均表现为云烟85>云烟87。综合分析,烟叶致香物质的含量受品种、地区以及部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随品种、地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地区因素影响较大。
    密集烘烤定色升温方式对烤烟质量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孟智勇,马浩波,李彦平,高相彬,朱景伟,胡占军,曹晓涛,王红军,朱均田
    2012, 41(8):  57-6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烤烟烘烤定色阶段最优的升温方式,优化河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烤烟质量,以中烟100为材料,在烘烤定色阶段设置慢加速升温和分段升温2种升温方式,研究了不同升温方式对烟叶经济性状和耗能成本、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感官评吸质量以及中性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段升温相比,定色阶段采用慢加速升温的经济效益较好,煤耗降低,上等烟比例增加,均价提高0.15元/kg,产值增加318元/hm2;烤后烟叶油分、色度、挂灰杂色等外观品质指标得到改善;中部烟和上部烟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0.82、0.33个百分点和0.66、0.22个百分点,烟碱、淀粉含量分别降低0.11、0.09个百分点和0.54、1.03个百分点,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评吸整体得分高,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减轻;中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挥发性物质总量分别增加8.20%、5.68%,同时中、上部叶新植二烯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和茄酮含量均增加。而定色阶段采用分段升温,上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物质总量较高,且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密集烘烤定色阶段采用慢加速升温方式,即升温速度先慢后快,干球温度分38~40℃、42~46℃、46~50℃、50~54℃等4个阶段,正常烟叶升温速度依次为每4、3、2、1h升温1℃,对烟叶进行烘烤,经济效益和烤后烟叶质量较好,值得在河南烟叶密集烘烤中推广应用
    引发激活对烟草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抗冷性的效应研究
    梁文旭,靳志丽,陈和春,张 芳
    2012, 41(8):  62-65.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引发处理对种子发芽特性及抗冷性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引发种和普通种的发芽特性和抗冷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烟草种子经引发激活处理后,常温下和低温下种子活力指数较普通种分别提高122.2%和162.5%;常温下引发种萌发势、发芽势分别比普通种提高58.5、28.5个百分点,发芽速度和整齐度得到根本改善;引发种经过1~2a的贮存,发芽势和发芽率基本不受影响;低温胁迫期间,引发种幼苗游离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种平均提高了22.0%,脯氨酸含量平均提高了50.4%,MDA含量平均降低了22.7%。由此可见,烟草种子经引发激活后,细胞膜自身修复能力和烟苗抗冷性明显增强。 
    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孙长法,田土星,陈荣江,陈 伟
    2012, 41(8):  66-69.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确定其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利用锦科杂1号2006、2007年连续2a全国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品种区试(C组)及2008年参加全国杂交春棉生产试验的资料,对其栽培密度、产量及产量因素性状进行了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密度(0.806 0)>单铃质量(0.640 7)>株铃(0.640 3)>衣分(0.310 4);基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模拟,导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指标值,结果显示,皮棉产量从1 300kg/hm2增至2 000kg/hm2,每增产皮棉100kg/hm2,需增加密度429株/hm2、株铃0.25个、单铃质量0.16g、衣分0.45%。其高产栽培应在本试验平均密度(45 000株/hm2左右)的基础上,以力争株铃16~18个、稳定单铃质量(6.2~6.5g)、确保衣分(43%~45%)为主攻方向。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郑4066的选育及启示
    李海朝,文自翔,张 辉,李金英,武永康,黄 萍,卢为国
    2012, 41(8):  70-71.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郑406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豫豆19为母本、驻豆4号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高蛋白、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国家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81.3kg/hm2,较对照中豆8号平均增产8.6%,蛋白含量47.93%,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资源与环境
    小江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贾松伟
    2012, 41(8):  72-76.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小江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74-2005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速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结果表明:30多年来,小江流域耕地和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均显著增加,林地面积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草地面积相对变化不大,未利用土地面积研究期间共减少12.9km2;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速度在下降,1974-1987年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同时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一直在增加,表明小江流域土地利用仍然处于发展期。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深受该地区历史原因、人口增长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豫西地区有效态Zn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付彭辉,孔欣欣,牛佩佩,刘继奎,孙梦晗,王旭刚
    2012, 41(8):  77-80,88.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有效Zn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土壤全Zn含量介于63.437~164.675mg/kg,平均81.483mg/kg,有效Zn含量介于0.272~7.020mg/kg,平均1.147mg/kg,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土壤有效Zn与全Zn、海拔高度、全N、速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558、0.201、0.291、0.296、0.222,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16;有效Zn与全Zn、pH值的关系用直线方程可以较好拟合,有效Zn与有机质、全N、速效P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拟合,有效Zn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宜用指数函数拟合;通径分析表明,各因子对有效Zn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海拔>全N>速效P>pH值>有机质,海拔对Zn有效性的作用最为明显。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性质研究
    陆晓宇,张洪江,程金花,马西军,张君玉
    2012, 41(8):  81-84.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特性之间的异同,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N、P、K)以及速效养分(N、P、K)、pH值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据此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模式下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除全K外,几种主要养分均存在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的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全N、速效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种人工林模式下土壤养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和灌木林。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张喜焕,辛贺明
    2012, 41(8):  85-88.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高效秸秆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选育
    叶长明,杨艳琴,任屹罡,魏明宝
    2012, 41(8):  89-92. 
    摘要 ( )   PDF (4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选育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菌株,首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结合滤纸条无机盐培养基,对从样品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初筛,再以玉米秸秆培养基复筛并进行发酵产酶试验,测定CMC-Na酶活和FPA酶活,最后对目的菌进行紫外诱变。通过筛选得到降解效果较好的2株真菌PJ-2、PJ-4和1株放线菌GJ-1。紫外诱变后获得正向突变菌3株,分别为PJ-2的突变菌UV-1-1,PJ-4的突变菌UV-2-2和UV-2-4,这3株突变株的CMC-Na酶活力相对原菌株分别提高45%、20%和10%以上,菌株降解秸秆能力也显著提高。 
    植物保护
    茎点枯病菌诱导后芝麻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及其基因表达分析
    刘莉铭,刘红彦,田保明,赵 辉,王俊美
    2012, 41(8):  93-98. 
    摘要 ( )   PDF (5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实时荧光PCR分析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和基因表达,以探讨POD在芝麻抗茎点枯病过程中的作用。酶活变化分析表明,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抗病品种豫芝11POD活性比感病品种冀9014升高快,感病品种在病原菌诱导36h后,POD活性才明显上升且高于抗病品种。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后,抗病品种豫芝11中POD基因的表达从开始就有上调表达趋势,而感病品种冀9014在24h后才上调表达,且表达量前者高出后者5倍多。在芝麻茎点枯病菌诱导下,POD活性和基因的表达在芝麻抗病品种豫芝11和感病品种冀9014中有明显差异,可以推测,酶的活性变化、基因上调表达时间及表达量上的差异与芝麻的抗病反应有着密切关系。 
    番茄灰霉病叶片细胞间隙液的提取及注射技术研究
    侯 颖,徐建强,宋 冉,林晓民
    2012, 41(8):  99-102.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便于研究双子叶植物病害寄主与病原的互作,以番茄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一种从双子叶植物叶片细胞中提取及注射细胞间隙液的方法。采用真空渗入离心法从番茄叶片中成功提取了细胞间隙液,并采用注射法将提取的液体从番茄叶背主脉处注射进番茄叶。观察发现,接种灰霉菌的病叶细胞间隙液可以激发叶片细胞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推测具有激发作用的是一种糖蛋白类物质,可能是来源于病原菌的效应分子。 
    高效农药异戊烯酸乙酯的新催化合成
    唐晓红,梁丽珍,宋连卿,李成未,李保军
    2012, 41(8):  103-106,120.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经硫酸功能化的中孔分子筛MCM-41为催化剂,直接用反应物乙醇作带水剂,以乙醇和异戊烯酸为原料,采用分批补充乙醇的工艺方法合成了高效农药异戊烯酸乙酯,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通过催化剂对比试验得出,经硫酸功能化的中孔分子筛MCM-41是合成异戊烯酸乙酯的高效且环保的固体酸催化剂。该反应最佳的合成条件是:异戊烯酸和乙醇的物质的量配比为1∶8,催化剂用量为异戊烯酸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5h,反应在剧烈回流温度下进行。在此条件下,异戊烯酸的转化率可达89.4%,产品纯度大于99.6%。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催化剂的寿命长,产物提纯容易,适合工业化生产。 
    林州市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及成因分析
    张坤朋,王景顺,王 峰,王相宏
    2012, 41(8):  107-110.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于2005-2011年在林州市通过性诱剂诱集成虫对核桃举肢蛾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分析了气候条件及不同生境对该虫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成虫种群在林州1a有2次发生高峰,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分析表明,冬季最低温度、4月中旬降雨量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6月中旬降雨量是第2代成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生境条件下核桃举肢蛾危害率不同,深山沟谷和阴坡地带发生最重,被认为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种群数量变动的又一重要因子。
    洛川苹果病害的动态监测
    刘长海,党志明
    2012, 41(8):  111-114.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洛川苹果病害发生规律及其动态监测,对渭北黄土高原果园有害生物生态调控具有指导意义。为此,2002-2010年,在洛川苹果园,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苹果病害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苹果腐烂病有逐年加重之态势,而白粉病的发生表现不同程度的减轻,苹果褐斑病相对平稳,斑点落叶病发生程度为多数年份中度-中偏重,黑红斑点病发病较轻,锈病2010年发生面积较常年增加。该地区果园病害不同年度的发生期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只有根据当年监测结果并结合常年发生情况,才能为该区苹果病虫害的生态调控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吴茱萸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练启仙,桑维钧,杨茂发
    2012, 41(8):  115-117. 
    摘要 ( )   PDF (4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吴茱萸是贵州近年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之一,为了明确其病害发生种类,对余庆县中药材基地种植的吴茱萸进行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共发现吴茱萸病害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5种,分别为锈病、叶斑病、白粉病、斑点病、花梗腐烂病,病毒病害1种。调查结果表明,锈病发生严重,在各药材种植区均有发生,可造成毁灭性损失,而其余5种病害均未见报道。 
    科云昆虫诱食剂与杀虫剂混用防治小麦蚜虫的增效作用研究
    关祥斌,冯振群,卢 清
    2012, 41(8):  118-120.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验证科云昆虫诱食剂对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示范效果,将其分别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啶虫脒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混用,进行小麦蚜虫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科云昆虫诱食剂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增效作用,混用施药后1、3、7d的防效与杀虫剂单剂相比,分别提高16.06~17.20个百分点、10.16~10.71个百分点、5.60~6.77个百分点,并使小麦蚜虫死亡高峰期提前了4d,且对小麦安全。可见,科云昆虫诱食剂能够加速害虫死亡,从而有效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园艺 林学
    响应面法优化猕猴桃糖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王岸娜,孙玉丹,李龙安,黄 萍
    2012, 41(8):  121-127. 
    摘要 ( )   PDF (10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乙醇浸提法提取猕猴桃糖蛋白的最优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独立变量进行中心组合设计,以猕猴桃蛋白质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研究了各独立变量对猕猴桃糖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6.5∶1、乙醇体积分数24%、提取温度24℃、提取时间45min时,糖蛋白的提取率最高可达到63.05%,与试验设计结果相符,有助于设计猕猴桃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
    不同品种及采叶时间对石榴干制叶片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东伟,陈延惠,李洪涛
    2012, 41(8):  128-131.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充分利用石榴资源,以河南省目前种植的净皮甜、河阴、豫大籽、突尼斯软子、冬艳、红叶石榴1号、泰山红、三白、绿叶石榴1号、金叶石榴1号10个石榴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采叶时间、不同品种对石榴干制叶片中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叶时间的推迟,10个石榴品种干制叶片总酚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小满(5月21日)时总酚含量均达到最高,此时总酚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河阴、泰山红、突尼斯软子、冬艳、豫大籽、净皮甜、红叶石榴1号、三白、绿叶石榴1号、金叶石榴1号;立夏(5月5日)和小满(5月21日)这2个时期石榴叶片总酚含量均高于市场销售的清明信阳毛尖茶。不同品种不同采叶时间的石榴干制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均较小。从感官鉴定来看,虽然河阴(清明)和泰山红(清明)干制叶片的茶色、香、口感均较佳,但均有涩、苦味,缺少信阳毛尖怡人的清香口感。将其各半混合,则既可提高酚类物质的含量,又可明显提升石榴叶茶的香气和口感。 
    综述
    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保护评价
    陈 磊,喻海忠,王尚堃
    2012, 41(8):  132-135,144.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科学评价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为河南野生葡萄属植物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资源调查数据,结合资料报道,以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为指标,制定了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优先护存等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优先保护排序,依次为陕西葡萄、武汉葡萄、湖北葡萄、刺葡萄、秋葡萄、小叶葡萄、葛藟葡萄、网脉葡萄、华东葡萄、桦叶葡萄、蘡薁葡萄、变叶葡萄、桑叶葡萄。 
    园艺 林学
    温度预锻炼和Ca2+对温度胁迫下黄连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武敬亮,田桂香,林维平
    2012, 41(8):  136-139. 
    摘要 ( )   PDF (5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温度预锻炼和Ca2+对温度胁迫下黄连生理指标的影响,以2年生黄连为材料,以25℃为对照,设计2组试验,探索温度胁迫下黄连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5~15℃)或高温(35℃)胁迫下,黄连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增加,Pr(蛋白质)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升高,在高温胁迫下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都升高;进行12h温度预锻炼或CaCl2溶液浇灌,可以有效降低黄连MDA和Pro增加量,促使黄连Pr含量上升、SOD和POD活性升高。在受试的3个CaCl2浓度中,以100mmol/L CaCl2对膜系统的保护作用最佳。这表明,温度预处理和Ca2+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胁迫对黄连的伤害,可作为提高黄连抗逆性的一种途径。 
    怀地黄脱毒试管苗生根移栽技术的研究
    陈明霞,李敬敬,李明军,徐守真,曹 达,李元龙,韩学萍,闫玫漪
    2012, 41(8):  140-144. 
    摘要 ( )   PDF (3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怀地黄为传统大宗中药材,为探究其脱毒试管苗生根移栽的最佳条件,提高移栽成活率,以怀地黄脱毒试管苗85-5为材料,探索了不同因子对地黄试管苗管内和管外生根的影响以及适宜于试管苗移栽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管内生根最适的PP333质量浓度为0.10mg/L,此时试管苗的根数达到28条,株高为4.0cm;接种密度为6个/瓶时,株高、叶片数、根数、根长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根数达38条,株高为3.3cm;接种部位为顶芽时根数较多,达到38条,株高达到3.5cm,与侧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管外生根NAA生根效果明显优于IBA,2种激素最适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NAA 50mg/L处理60min,苗存活率100%,生根率90%;IBA 50mg/L处理15min,苗的存活率95%,生根率85%;移栽基质的最适质量比例为草炭土∶蛭石=1∶2。 
    梵净山野生黄连花粉活力研究
    贺红早,罗文敏,任春光,张 林,张 伦
    2012, 41(8):  145-147.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花粉活力,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蔗糖含量、硼酸含量等因子对野生黄连花粉活力的影响,以期为探索梵净山野生黄连的生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60%时,梵净山野生黄连花粉活力达最大值(45.9%),比温度20℃、相对湿度70%时的花粉活力(10.5%)增加35.4个百分点。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加或降低,梵净山野生黄连花粉活力均呈下降的趋势。当蔗糖含量20%、硼酸含量0.006%时,花粉活力为93.4%,当蔗糖含量大于或小于20%,硼酸含量大于或小于0.006%时,梵净山野生黄连的花粉活力均表现为下降。因此,在梵净山野生黄连开花时,控制温度26℃、相对湿度60%,同时喷施20%蔗糖、0.006%硼酸,可以大大提高黄连的花粉活力。 
    宝天曼短柄枹林1公顷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沙迎迎,袁志良,朱学灵,庄静静,殷卫抗,郭建荣,叶永忠
    2012, 41(8):  148-153. 
    摘要 ( )   PDF (7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了解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种的多样性,参照巴拿马巴罗克罗拉多岛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在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面积为1hm2的短柄枹林永久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的定位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被监测的树木个体数为2 481个,隶属于27科47属71种;短柄枹林样地共分为4个基本层次,乔木Ⅰ层主要有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乔木Ⅱ层主要由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Chinensis)、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组成,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等,草本层主要由细叶薹草(Carex duriu-sata subsp.stenophylloides)等组成;样地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25个属,占总属数的50.98%,兼具热带成分,共10个属,占总属数的21.28%;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在群落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从径级结构来看,栓皮栎的更新较差;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可以看出,样地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为主,但优势种短柄枹和栓皮栎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
    铜胁迫对菊芋幼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贾若凌
    2012, 41(8):  154-156.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Cu(0、5、20、40mg/L)处理菊芋幼苗,研究Cu对菊芋幼叶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株高、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以期为修复Cu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u处理菊芋幼苗后,叶片中共有7条POD同工酶带(P1-P7),比对照(0mg/L)新增了2条(P1、P2)酶带,且随着Cu质量浓度的增加,酶带颜色加深,酶活性增强;低质量浓度的Cu(5mg/L)对菊芋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使菊芋幼苗的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膜的稳定性都有所增加,而随着Cu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加,其对菊芋幼苗的株高、叶绿素合成、细胞膜的通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对植株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玫瑰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初步分析
    韩倩琰,韩锦峰,谷克仁
    2012, 41(8):  157-158,184.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玫瑰种子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塊(Rosa damascena Mill)和甘肃苦水玫瑰(Rosa setata Rolfe×Rosa rugosa Thunb)种子在果实中的比例、种子含油量、主要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士革玫瑰和甘肃苦水玫瑰的种子占果实比例分别为43.06%和44.75%,种子含油量达9.06%和8.51%,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1.97%和88.91%。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占脂肪酸总量的52.95%和50.44%。玫瑰种子含油量高,油质好,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畜牧 兽医
    河南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病原流行病学研究
    薛 云,赵战勤,王清义,龙 塔,庞有志,董发明
    2012, 41(8):  159-162.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CR方法,从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822份猪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共检出514份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62.6%。2011年3-12月,PCV2在河南省的检出率介于41.6%~85.3%。其中,9-12月的检出率显著高于3-8月(P<0.05)。在河南省不同地区的猪群中,PCV2的检出率介于44.6%~87.9%;其中,驻马店市、漯河市、信阳市3个地区PCV2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全省其他地区(P<0.05)。PCR检测过程中还发现,PCV2的检出率与猪群类别(日龄)有一定关系,其检出率随猪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在211份PCV2阳性样品中,有144份(占69.2%)能分离出不同的共感染菌。最常见的共感染菌是链球菌(52.1%,75/144)、副猪嗜血杆菌(42.4%,61/144)、大肠杆菌(39.6%,57/144)和多杀性巴氏杆菌(20.1%,29/144)。研究表明,PCV2在河南省10多个地区的猪群中广泛存在,且与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后猪血液学指标研究
    苏金存,常孝勇,王隆绥,郭 强
    2012, 41(8):  163-166.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观察PCV2感染猪对其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将6头PCV2抗体阴性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攻毒组和对照组,攻毒组经颈部肌肉及口鼻分别接种PCV2-BH毒株,攻毒后检测部分血常规指标、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感染后第4天和第7天,白细胞总数分别是正常生理水平的74.2%、79.9%;感染后第7天,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正常生理水平的35.0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PCV2感染降低了机体的先天免疫机能,增加了继发感染的几率,同时还说明PCV2-BH株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攻毒组血清全部转阳,说明PCV2-BH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开发PCV2疫苗的候选毒株。 
    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玉米秸对体外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李 坤,吕永艳,于腾飞,孙国强
    2012, 41(8):  167-170.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玉米秸对体外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交叉试验设计,将尿素和氢氧化钙均按玉米秸干物质质量的2%、3%和4%的量分别添加,共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添加量为0),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研究不同水平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玉米秸对瘤胃液pH值、氨氮(NH3-N)质量浓度、微生物蛋白(MCP)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玉米秸对瘤胃液pH值影响不显著(P>0.05);对氨氮质量浓度影响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在MCP产量方面,第6、7、8组和第10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第2、3、4组和第9组(P<0.01),分别比对照组高26.74%、27.91%、36.05%和32.56%,第7、8组和第10组3个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8组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5组和第6组(P<0.05),第7组和第5、6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10组的乙酸、丙酸和丁酸3种挥发性脂肪酸总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比对照组高84.59%,第10组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或P<0.05)。结果显示,第10组即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玉米秸时,添加水平均为其干物质量的4%是最适宜的。
    多年生黑麦草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凌 瑶,李成磊,吴 琦
    2012, 41(8):  171-176. 
    摘要 ( )   PDF (6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研究MYB类基因在多年生黑麦草抗逆和发育中的功能,以多年生黑麦草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对其抗逆和发育相关MYB转录因子的保守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功能预测。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3个不同的MYB转录因子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LpMYB1、LpMYB2和LpMYB3。LpMYB1和LpMYB2长度均为221bp,内含子为103bp,编码39个氨基酸;LpMYB3长度为202bp,内含子为84bp,编码39个氨基酸;同源比对结果表明,所得3个MYB基因可能参与多年生黑麦草对逆境的应答和植株的形态建成;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MYB基因的系统发育符合单子叶植物的进化模式。由此可见,3个MYB基因参与了多年生黑麦草抗逆性和发育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多年生黑麦草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4种抗生素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试验
    王育娜,耿慧敏,李春歌
    2012, 41(8):  177-179.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4种抗生素类药物两两混合使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以4种抗生素类药物单独使用作为对照,通过测量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皿上药敏片的抑菌圈直径来确定药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青霉素钠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2.8mm,枯草芽孢杆菌对其表现出中度敏感,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分别与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联用的抑菌圈平均直径在18~19mm,枯草芽孢杆菌对它们表现出高度敏感,而其他组合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均大于20mm,枯草芽孢杆菌对它们表现为极度敏感,但并不是所有的联合抑菌圈平均直径都大于单独使用的抑菌圈平均直径。 
    麋鹿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段艳芳,陈付英,李玉峰,邬君君,刘忠虎
    2012, 41(8):  180-184. 
    摘要 ( )   PDF (8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麋鹿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麋鹿卵巢、子宫、输卵管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麋鹿的卵巢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中含有各级卵泡和黄体,髓质中含有大量的血管;子宫壁从内向外可分为内膜、肌层和外膜,内膜层中分布着大量的腺体和血管,肌层由环肌层和纵肌层构成;输卵管中央有明显的褶皱,管壁包括黏膜层、肌层和外膜。麋鹿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与其他鹿科动物相似,为进一步研究麋鹿的生殖繁殖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