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
    高丽娜,封洪强,王运兵
    2014, 43(11):  1-5,16.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转Bt基因作物对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十分有效,但在整个生长季节转Bt基因作物持续表达Bt毒素,迫使害虫在高选择压下加速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进化。计算机模型在靶标害虫抗性进化的预测与抗性治理策略的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并对今后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中计算机模型模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水稻微核心种质中广亲和基因S5n的筛选
    姚国新,胡建,黄明军,段俊枝
    2014, 43(11):  6-9.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5n的功能标记扩增197份栽培稻微核心种质,从中筛选携带广亲和基因S5n的材料,并检验亲和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到11份(湖恢628、本邦谷、毫补卡、小红谷、饭毫皮、飞蛾糯2、特青选恢、包协-7B、毫马克(K)、清可、老造谷)含有S5n特异带型的水稻种质,将其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杂交,其F1结实率均高于75%,表现广亲和性。这批广亲和性材料可为籼粳亚种间的优势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更多的可利用资源。 
    红莲型不育系C418A的选育及评价
    鲁伟林,段仁周,余新春,严德元,余明慧,胡建涛,王军威
    2014, 43(11):  10-12.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拓宽水稻不育系种质资源,利用红芒野生稻与C418杂交,连续回交转育,选育出具有野生稻胞质基因和特异亲和性核基因于一体的红莲型不育系C418A。C418A具有野生稻胞质,为水稻品种多样性和基因多元化提供了丰富的胞质基因,又具有C418的特殊亲和细胞核基因,可提高籼粳2个亚种的亲和力,是籼粳杂交育种优异胞质不育种质资源。
    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代小冬,常世豪,杨育峰,陈煜,王春义,杨晓平,杨国红,李君霞
    2014, 43(11):  13-16.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摸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肥的最佳组合和施肥方式,以谷子品种豫谷1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共设置7个处理:(1)氮肥为尿素,只作基肥;(2)氮肥为尿素,同时作基肥和追肥;(3)氮肥为碳酸氢铵,只作基肥;(4)氮肥为缓释硫酸铵,只作基肥;(5)氮肥为缓释硫酸铵和尿素,只作基肥;(6)氮肥为碳酸氢铵和缓释硫酸铵,只作基肥;(7)氮肥为碳酸氢铵和尿素,碳酸氢铵作基肥,尿素作追肥。结果表明,处理6谷子的叶面积、穗粗、单穗质量和产量最大,其中叶面积比处理1、2、3、4、5、7分别增加6.60%、1.77%、9.41%、1.07%、3.72%、3.41%,穗粗分别增加4.41%、2.23%、7.21%、2.33%、8.51%、0.65%,单穗质量分别增加6.99%、20.25%、26.36%、12.75%、20.31%、3.38%,产量分别增加9.58%、13.93%、21.57%、21.77%、23.08%、0.99%。
    依据小麦品种变化再谈良种良法配套
    赵淑章,李向东,王绍中,武素琴
    2014, 43(11):  17-19,58.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1981-2013年河南省(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及成产三因素变化情况,简要论述了小麦新品种培育与小麦栽培技术的关系,指出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已具有较高生产能力,但大田生产因生产条件限制和栽培技术不配套而未能发挥新品种的生产潜力。提出了河南省小麦生产应当进一步重视栽培配套技术,打破春节过后即追肥浇水的传统习惯,认真抓好整地质量,强化生育中期肥水管理两项关键技术的推广落实。
    高温胁迫下外源氨基酸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杨洪兵
    2014, 43(11):  20-23. 
    摘要 ( )   PDF (5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荞麦新品种川荞3号和抗逆品种川荞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下外源氨基酸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荞麦抗高温胁迫生理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当浓度外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处理可明显提高高温胁迫下荞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其中,40μmol/L谷氨酸处理下川荞3号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比高温胁迫处理(CK2)增加了50.36%、39.31%、46.71%、44.54%,川荞4号增加了30.93%、24.97%、37.83%、38.46%;20μmol/L天冬氨酸处理下川荞3号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比CK2增加了69.31%、65.68%、73.23%、61.88%,川荞4号增加了52.33%、47.39%、68.91%、54.37%,且天冬氨酸处理能使川荞4号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系活力恢复至常温水平,以上浓度氨基酸处理时川荞3号增加幅度较大,天冬氨酸处理效果优于谷氨酸处理。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D优3138的选育与应用
    祁玉良,申关望,霍二伟,马汉云,刘新宇
    2014, 43(11):  24-26.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优3138是利用不育系D6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3138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586kg/hm2,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三级优质米标准,对白叶枯病抗性为中感-中抗,对纹枯病和稻瘟病综合抗性为抗(R),具有杂种优势强、制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籼稻Kra Dang Ngah 植株再生体系影响因素研究
    张银霞
    2014, 43(11):  27-31.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籼稻Kra Dang Ngah成熟胚为材料,探讨了培养基、植物凝胶质量浓度、激素配比、碳水化合物等因素对其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稻Kra Dang Ngah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ARDA培养基,植物凝胶为3.0g/L,细胞分裂素(6-BA、KT)与生长素(NAA)配比为6∶1,碳水化合物为山梨醇15g/L、水解酪蛋白1g/L,在此条件下再生芽获得频率较高,为75.0%。将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再生芽转移到生根培养基(MS培养基+0.1mg/L IAA+30g/L蔗糖)中可获得100%具有完全根系的再生植株,移栽炼苗7d后生长1个月,再生植株的成活率达到100%。
    施氮方式对连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隋世江,张海楼,张艳君,华利民,苏黎,于涛,叶鑫
    2014, 43(11):  32-35.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氮肥施用方式对花生连作障碍的减缓效果,设置不同比例的底肥和追肥比例,研究氮肥施用方式对连作花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条件下,大量氮肥肥效后移有利于增加连作花生荚果成熟过程中的有效光合面积,有利于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增加连作花生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质量,提高产量;氮素底肥和追肥合理搭配较单一施用底肥更能满足连作花生生长发育对氮素的大量需求,保证了花生生长前期不缺肥、后期不脱肥,进而提高花生产量,其中,氮肥施用以底肥25%+花针期追肥75%处理产量最高(3 906.7kg/hm2),较全部底肥处理增产21.3%。
    生物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曾强,李小龙,汪莹,李红丽,王岩,邓家礼
    2014, 43(11):  36-40.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提高烟叶品质,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施土壤调理剂(T2)、单施含有烟草青枯病拮抗菌的生物有机肥(T3)、土壤调理剂与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T4)对烤烟农艺性状、烤烟病害发生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CK,T1)相比,T2、T3、T4处理烤烟产值分别增加9.1%、8.9%、7.6%,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2.6%、3.4%和3.6%;T3和T4处理的烟株青枯病、花叶病病情指数分别较T1处理降低22.8%和26.3%、56.9%和35.0%。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性和利用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可有效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烟株的抗病性和烤后烟叶品质。 
    凉山不同环境区域烟叶质量分析
    郭群召,刘健康,江连强,余剑涵,殷红,张保全
    2014, 43(11):  41-44.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凉山不同环境区域烟叶的质量特征,对沿江地带干热河谷地区、山地区域、盆地坝区的烟叶综合质量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表现为山地区域>河谷区域>盆地坝区;盆地坝区烟叶烟碱、总氮含量最高,总糖、还原糖、氧化钾、氯含量及总糖/烟碱、钾/氯指标最低,河谷区域与山地区域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均差别不大,但山地区域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含量和总糖/烟碱、钾/氯均略低于河谷区域烟叶;山地区域烟叶物理特性最好,盆地坝区烟叶最差;烟叶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均表现为山地区域>河谷区域>盆地坝区。山地区域烤后烟叶综合质量最高,河谷区域烟叶综合质量好于盆地坝区。

    农业资源与环境
    外源菌肥对而氯喹磷酸危害下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及呼吸速率的影响
    潘光伟,孟南,刘华山,郭盘盘,韩锦峰,袁士豪,浦文宣
    2014, 43(11):  45-48. 
    摘要 ( )   PDF (3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含有二氯喹啉酸土壤中施入外源菌肥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土壤相比,二氯喹啉酸危害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土壤微生物量磷(SMBP)和土壤呼吸速率(SRR)明显降低;采用3种外源菌肥处理后,与受害土壤相比,烟草根际土壤中SMBC、SMBN、SMBP、SRR均升高,且高于正常土壤。不同外源菌肥处理改善了受害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速率,其中以菌肥3(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 
    暗管排水对土壤-番茄系统的影响及其综合效益评价
    闫玉民,李凯
    2014, 43(11):  49-52.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寻求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最优暗管布局方案,设计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CK:不埋设暗管,T1:埋深0.6m、间距4m,T2:埋深0.8m、间距4m,T3:埋深0.6m、间距6m,T4:埋深0.8m、间距6m),研究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同时引入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不同暗管埋设排水处理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显著,耕层土壤电导率(EC)和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处理下降幅度最大;T2和T3处理番茄产量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142.58t/hm2和137.99t/hm2,两者差异不显著;T4处理番茄的综合品质最优,T2相对较差,而T3和T1差别不大;T3处理综合效益最优,投影值达到1.747 5,T4次之,T2最差,投影值仅为0.251 8。综上,暗管埋深0.6m、间距6m可用作设施农田最优的暗管布局方案。
    CO2浓度升高对不同施氮水平棉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刘瑜,高志建,尹飞虎,吕宁
    2014, 43(11):  53-58. 
    摘要 ( )   PDF (3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CO2浓度(CK:360μmol/mol,C540:540μmol/mol,C720:720μmol/mol)对不同施氮水平(N0:0kg/hm2,N150:150kg/hm2,N300:300kg/hm2,N450:450kg/hm2)下棉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大气CO2浓度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总体表现下降趋势,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CO2浓度增加后,N150处理土壤pH值与N300、N450处理间差异显著,速效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再增加。CO2浓度增加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降低;N0和N300处理下,过氧化氢酶活性随CO2浓度增加先增后降,N150和N450处理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CO2处理×氮处理交互作用对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碳含量、pH值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 
    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与区域差异分析
    李华,马丽
    2014, 43(11):  59-64. 
    摘要 ( )   PDF (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003-2011年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及2011年其下辖9个地区的污染差异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3-2011年绵阳市农药、农膜、农作物秸秆污染总体上呈逐渐加重趋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总体上呈减缓趋势;营养污染物(CODCr、TN、TP)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化肥和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化肥营养污染物污染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农村生活营养污染物污染总体上呈减缓趋势,但营养污染物污染总体上呈增加趋势。2011年,涪城区的农药、农膜、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总体最严重,其次是三台县和江油市;三台县营养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最高,涪城区和盐亭县营养污染物耕地负荷较高。耕地负荷系数表明,CODCr、TN、TP污染在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其对江油市、涪城区、盐亭县的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对平武县环境不构成威胁;对所有污染物耕地负荷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江油市、游仙区、涪城区、三台县、盐亭县为重度污染区,北川县、安县、梓潼县为中度污染区,平武县为轻度污染区。 
    焦作市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崔莹,王海邻,李永,王梅,李自强
    2014, 43(11):  65-71. 
    摘要 ( )   PDF (5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对污泥农用的潜在风险,以焦作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污泥和压滤机房污泥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BCR分步提取法分析了Cr、Pb、As、Cu、Zn、Ni元素的形态分布状况,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污泥和压滤机房污泥中6种元素含量均在我国污泥农用控制标准范围内。与沉砂池污泥相比,压滤机房污泥中各元素的总含量以及各元素的可交换态所占百分比均较高,除Cr以外的5种元素的残渣态所占百分比则相对较低。6种元素中,Pb的残渣态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85.69%(沉砂池污泥)和82.25%(压滤机房污泥),可交换态含量最少(沉砂池污泥为0.29%,压滤机房污泥为1.25%),表明污泥中的Pb元素稳定性最强,活性最低;Ni的可交换态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4.00%(沉砂池污泥)和15.53%(压滤机房污泥),残渣态所占百分比最小,分别为24.34%(沉砂池污泥)和19.56%(压滤机房污泥),表明污泥中Ni元素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在污泥农用时应引起注意。从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来看,污泥中Cr、Pb、As、Cu、Ni属于清洁水平,Zn属于中度污染;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污泥中6种元素均属于低风险,可进行污泥农用
    植物保护
    丁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危害程度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宋鹏飞,毛培,姚双艳,王甜甜,牛东娟,罗梅浩
    2014, 43(11):  72-76.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羟肟酸及其衍生物是广泛存在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中的一种广谱抗性物质,丁布(DIMBOA)是玉米植株中含量最大的异羟肟酸。为了明确不同丁布含量的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危害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1个玉米品种五叶期的丁布含量;室内条件下在玉米叶片上人工接虫,调查亚洲玉米螟在11个玉米品种上的危害程度;用丁布含量依次降低的登海662、浚单20、隆玉602品种(P<0.05)叶片饲喂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探讨不同含量丁布胁迫下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丁布含量差异显著,登海662含量最高,德单5号含量最低。接种亚洲玉米螟后,丁布含量较低的德单5号、隆玉602、新单36、金骆驼335品种的花叶指数均大于40%,随着玉米品种丁布含量的增加,玉米螟的危害程度逐渐减轻。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幼虫+蛹总历期在取食3个玉米品种处理之间具有差异,其中取食隆玉602的幼虫发育历期和总发育历期最短,取食浚单20的处理最长。取食3个玉米品种的亚洲玉米螟均不能正常交配产卵和完成世代周期,其化蛹率、蛹质量和羽化率均随玉米品种丁布含量的降低而升高。 
    玉米灰斑病菌与不同品种玉米互作后果胶酶活性的变化
    王桂清,李凡海
    2014, 43(11):  77-81. 
    摘要 ( )   PDF (6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果胶酶在玉米灰斑病菌与寄主互作中所起的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玉米灰斑病菌06-09菌株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互作3代后,再分离菌胞内和胞外果胶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活性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同一种酶、同一互作寄主、同一互作代数,胞外酶活性高于胞内酶,说明果胶酶(PMG和PMTE)主要以胞外酶形式起作用;互作单代,再分离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均与寄主的抗感性无密切关系;与对照原菌株06-09比较,再分离菌PMTE活性的变化趋势是第1次互作后大部分升高,而第2、3次互作后则均降低;对于同一互作品种,PMG活性总体上随互作代数增加而升高,PMTE活性表现为第1次互作后明显高于第2次和第3次互作,第2次和第3次互作间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说明病菌与同一寄主连续互作后,其致病性将发生改变。 
    CIMMYT小麦Kingbird和PBW343中条锈病和叶锈病成株抗性QTL分析
    张培培,张亚琦,李寒冰,高 璞,李 柳,李 星,李在峰,刘大群
    2014, 43(11):  82-86,96. 
    摘要 ( )   PDF (5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检测和定位CIMMYT小麦Kingbird和PBW343中的成株慢锈QTL,以Kingbird和PBW343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多次自交得到的181个F6代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种植于墨西哥田间进行抗叶锈病和条锈病鉴定,获得群体的表现型数据。同时利用406个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多样性序列芯片技术(DArT)标记检测181个家系,获得群体的基因型数据。结合表现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软件Map manager QTXb20和QTL IciMapping 3.2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成株抗叶锈和条锈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个抗叶锈QTL和1个抗条锈QTL,分别位于1A、7DS、5BL、3BS染色体上,解释5.57%、11.94%、5.11%、9.03%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7DS和3BS染色体上的QTL来自Kingbird,位于1A和5BL染色体上的QTL来自PBW343,这些成株慢锈QTL丰富了现有的小麦成株慢锈基因库。 
    淡紫拟青霉E16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张建华,梁昌聪,刘 磊,汪 军,王伟伟,黄俊生
    2014, 43(11):  87-92. 
    摘要 ( )   PDF (8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活菌数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淡紫拟青霉E16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E16发酵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白砂糖1.5%(质量分数,下同),大豆粉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0.01%;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6,500 mL三角瓶装液量30%,接菌量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4d。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淡紫拟青霉E16产生的活菌数为9.80×109 cfu/mL,较优化前提高近1个数量级。 
    甘薯黑痣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刘晓芸,杨兰,王会君,赵来顺
    2014, 43(11):  93-96.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对甘薯黑痣病防效良好的药剂,首先采用滤纸片法在室内测定了1种生防菌剂和21种化学杀菌剂对甘薯黑痣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咯菌腈、咪鲜胺、多菌灵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在50mg/L质量浓度下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75cm、1.55cm、1.20cm和3.60cm。用以上4种杀菌剂分别处理带病种薯、秧苗、土壤,进行甘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不及3种化学药剂,咪鲜胺的效果最佳,其处理带病种薯的病苗防效为88.1%,处理秧苗、土壤的病指防效达到83.8%和97.4%。 
    园艺 林学
    不同类型芥菜变种遗传差异的SSR分子标记检测
    陈发波,方 平,姚启伦,李先艳,陈小红
    2014, 43(11):  97-103. 
    摘要 ( )   PDF (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不同类型芥菜变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66对SSR引物对16份芥菜变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扩出602个条带,多态性条带占92.5%,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56~0.97,平均值为0.91。遗传相似系数为0.41~0.75,平均值为0.60,当相似系数为0.61时,可将供试材料分成4类。薹芥和抱子芥均单独为一类,第3类包括笋子芥、小叶芥和叶瘤芥,第4类包括白花芥、宽柄芥、长柄芥、大叶芥、凤尾芥、分蘖芥、卷心芥、茎瘤芥、花叶芥、结球芥和大头芥。表明16个芥菜变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也将供试材料分成4大类群,2种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都说明来自相同省份的绝大部分材料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但聚类结果与芥菜形态没有必然联系。 
    金花茶CnCH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分析
    周兴文,李纪元,朱宇林,孙迎坤
    2014, 43(11):  104-106.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已经克隆得到的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P1/P2扩增出该基因全长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转入大肠杆菌BL21后,用浓度为0.4mmol/L的IPTG诱导其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被诱导的大肠杆菌菌体中出现了约68ku的特异融合蛋白,表明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 
    基于景观指数的八达岭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邱 实,赵广亮,杨 华,王 玲,王 妍
    2014, 43(11):  107-112. 
    摘要 ( )   PDF (5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04年和2009年2期的八达岭林场林相图以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在Arcgis 9.3软件平台上进行空间信息建立和处理,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半变异函数方法从不同尺度分析八达岭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为八达岭林场森林景观规划提供基本依据。结果表明,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始终是八达岭林场的优势景观类型,其中阔叶林面积减少,针叶林的生态效用逐渐增加,各景观类型趋向于更加均匀合理的方向发展。在1km尺度下,香农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林场的中部,并向外呈现出依次递减的环状扩展模式,空间相关性明显提高,随机因素对总体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减小,景观多样性空间分布不平衡,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改善。 
    不同造林时间对3个树种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丕军,王文月,艾吉尔?阿不拉,贾瑞琪,宁虎森
    2014, 43(11):  113-116. 
    摘要 ( )   PDF (5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培育55d的银新杨、白榆和文冠果营养钵苗在生长季6月、7月和8月不同时间进行造林,测定缓苗期3个树种叶片的光合指标,以期为幼苗缓苗期的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光合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树种不同造林时间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则存在差异,以7月的值最大。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光合特性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在栽后1~3d出现持续下降,4d开始回升,5~7d内恢复到栽前水平。3个树种在不同造林时间的缓苗期为5~7d,此时应该加强土壤水分的管理,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确保幼苗尽快度过缓苗期,提高造林成活率。 
    贵州雷公山甜槠栲群落生物量研究
    刘济明,高 攀,李 鹏,颜 强,闫国华,池 馨
    2014, 43(11):  117-121.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了解贵州雷公山甜槠栲群落生物量水平和结构,为贵州省常态地貌森林碳汇能力的估测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在此基础上测定群落各生物量,同时以生物量和测树因子的实测数据建立估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植物69种,其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建群种为甜槠栲。生物量在垂直结构上的分配情况是:乔木层(83.38%)>灌木层(15.25%)>草本层(1.37%),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为46.31t/hm2,灌木层为8.47t/hm2,草本层为0.76t/hm2。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干材(62.10%)>树枝(21.36%)>树叶(11.79%)>树皮(4.75%)。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测树因子胸径-树高(D2 H)间建立的回归方程为:W干材=0.037 4(D2 H)0.928 1,R2=0.931 6;W树枝=0.010 4(D2 H)0.942 3,R2=0.738 7;W树叶=0.025 1(D2 H)0.750 1,R2=0.673 8;W树皮=0.026 2(D2 H)0.565 0,R2=0.675 5;W乔木层=0.087 7(D2 H)0.878 4,R2=0.929 5。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不断进行,甜槠栲仍然为最大的优势树种。群落平均生物量水平不高,但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生物量增长的潜力较大
    郑州地区不同品种梨的花朵形态和花期调查
    张四普, 郭献平, 吴中营, 杜 肖,宋尚伟,王东升
    2014, 43(11):  122-125.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9个梨品种的花朵形态和2014年郑州地区的花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9个梨品种中,红香酥、金晶、酸把梨、冀玉、若光和早冠6个品种花期较早,初花期在3月25日;红茄、早白蜜和秋月3个品种花期较晚,初花期在3月28日;其余10个品种早酥红、中梨1号、圆黄、晚秀、黄冠和华山等介于二者之间,在3月26-27日。花序露出期及初花期2个发育时期与3月份2个15.0℃以上温度高峰期在时间上相吻合,表明日平均温度在15.0℃以上对梨开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玉露香每花序花朵数量最高,平均为9.4朵,红茄花朵数量最少,在5朵以下;花蕾颜色为白色的有中梨1号和圆黄等7个品种,其余12个品种包括黄冠和晚秀等花蕾分别为浅粉到红色;花瓣为复瓣的品种有秋月、翠冠、红茄、早白蜜和若光,且花瓣数量均大于9个。早白蜜花冠直径最大,达到4.7cm。 
    畜牧 兽医
     5-Aza-dC 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PPARγ表达的影响
    边艳杰,王杰,王春梅,李庆章
    2014, 43(11):  126-131. 
    摘要 ( )   PDF (6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阐明DNA甲基化对奶牛乳腺泌乳功能调控的机制,研究了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PPAR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采用0.1、0.5、1.0、5.0μmol/L的5-Aza-dC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处理,用EpiQuikTMDNA methyltransferase assay试剂盒进行甲基转移酶活性检测,采用CASY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技术检测了PPARγ启动子的甲基化特征,qRT-PCR法检测PPARγ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μmol/L的5-Aza-dC对奶牛乳腺细胞生长无毒性,处理96h甲基转移酶活性极显著降低,奶牛乳腺细胞的PPAR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降低,PPARγ表达升高。表明5-Aza-dC可降低奶牛乳腺细胞中PPARγ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促进PPARγ表达。
    饲粮锌水平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质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初汉平
    2014, 43(11):  132-136.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生长期小尾寒羊日粮适宜的锌添加水平,选用40只6月龄小尾寒羊,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Ⅳ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锌含量26mg/kg),Ⅰ-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50、80、110mg/kg锌,试验周期为45d,测定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质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日增体质量分别显著提高18.18%、27.27%、13.64%;试验Ⅰ、Ⅱ、Ⅲ、Ⅳ组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13.73%、15.66%、10.48%、8.43%。试验Ⅰ、Ⅱ组屠宰率分别显著提高6.47%、10.22%;试验Ⅰ、Ⅱ、Ⅲ组滴水损失分别显著降低14.59%、26.69%、19.22%;试验Ⅱ、Ⅲ、Ⅳ组IgG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1.34%、23.99%、18.63%;试验Ⅱ组IgM含量显著提高36.67%。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期小尾寒羊饲料中锌适宜添加水平为50mg/kg。
    豫北泥鳅线粒体DNA 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杜启艳,董方娟,常重杰
    2014, 43(11):  137-140,146.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评价豫北地区泥鳅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采自新乡地区泥鳅种群中的11个个体为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其线粒体16SrRNA和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利用Clustalw 2.0和DNAsp 4.10软件分析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6SrRNA和12SrRNA基因种内个体间的差异分别为0.25%和0.97%,二者的分化程度较低;16SrRNA的进化速度约为12SrRNA基因的4倍。16SrRNA和12SrRNA种群群体的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 7、0.001 6,单倍型多样度指数分别为0.873、0.32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2 65和0.000 8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636和0.327。可见,豫北泥鳅种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三仁汤复方中药制剂对PRRSV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邱骏, 唐娜, 沈志强,肖跃强,丁壮
    2014, 43(11):  141-146. 
    摘要 ( )   PDF (3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寻找有效预防和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中草药,以Marc-145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和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评价三仁汤复方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在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并通过改变药物作用方式,初步探讨复方中药制剂的抗病毒机制。结果显示,三仁汤复方中药制剂对Marc-145细胞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为125g/L,在体外对PRRSV直接灭活的最小质量浓度为15.625g/L,抑制作用的最小质量浓度为31.25g/L,吸附阻断作用的最小质量浓度为125g/L,其对PRRSV的灭活作用明显优于抑制作用和吸附阻断作用,吸附阻断作用最弱。表明,在安全质量浓度范围内,三仁汤中药复方制剂在体外有显著的抗PRRSV作用,可以作为预防及治疗PRRS的药物。 
    中草药不同添加量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张琨
    2014, 43(11):  147-150.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开发中草药添加剂,试验选取600羽45周龄左右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重复3次,每次重复40只,分别在各处理组的基础日粮中添加0(CK)、1%(A)、5%(B)、10%(C)、15%(D)中草药,测定不同添加量中草药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各试验组的破蛋率、畸形率均显著下降,其中C组最低,分别显著下降0.66、0.31个百分点,各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各试验组料蛋比均极显著下降,C组最低,降低了17.83%;各试验组产蛋率均极显著升高,C组最高,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各试验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均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C组蛋黄颜色等级、蛋黄系数、哈氏单位、蛋黄比率均显著提高。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能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其中以10%的添加量最佳。 
    农产品加工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技术
    不同晾制湿度对白肋烟常规化学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柳昕,景延秋,张豹林,马林,徐敏,刘晓迪,鲁平,张月华
    2014, 43(11):  151-155.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有利于改善白肋烟内在品质且易于美拉德类香气前体物质形成的调制技术,以鄂烟1号为材料,在白肋烟晾制过程中设置4个不同的湿度环境,研究了不同湿度下晾制后白肋烟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湿处理(凋萎期湿度70%~80%、变黄期湿度65%~75%、变褐期湿度65%~75%、干筋期湿度40%~50%)下,白肋烟的总糖、还原糖、总氮、钾的含量最高,氮碱比、钾氯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香气质、香气量、劲头、余味均优,质量档次高;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较CK(整个晾制过程湿度为80%~85%)增加21.02%,且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最高,其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分别较CK增加7.09%、253.92%、86.15%、388.46%。中湿环境下晾制能够促进白肋烟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烟叶评吸结果档次,增加烟叶中氨基酸含量,利于增加美拉德类香气前体物质含量。 
    工艺加工对干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
    邓志斌,周瑾,刘熙,曾 健,靖德军,刘 刚
    2014, 43(11):  156-160.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检测干法再造烟叶在制丝工艺过程中化学成分、烟气常规指标、烟气有害成分、致香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变化,考察工艺加工对干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松散回潮、加料贮叶、增温增湿、烘丝等处理,干法再造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增加,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粒相物、焦油、CO及各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危害指数降低了4.52%;工艺加工后大部分致香物质的总量略高于加工前,其中烟草中重要的致香成分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β-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含量明显增加;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提升,甜润感和烟气清晰度得到改善。上述结论表明,工艺加工过程对干法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干法再造烟叶能很好地适应卷烟制丝线的工艺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