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综述
    晾晒烟叶发酵研究进展
    王洁,曾代龙,符雷,祝春岗,时向东
    2014, 43(4):  1-4. 
    摘要 ( )   PDF (1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烟草行业降焦减害工作的开展,卷烟香气质、香气量下降的问题日渐显著,加大晾晒烟在配方中的应用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发酵是决定晾晒烟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发酵处理,晾晒烟叶中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或生物化学变化而趋于协调,使烟草特征香气更加显露,青杂气和刺激性下降,减少了原烟某些品质缺陷,吸食品质及可用性都显著提高。综述了晾晒烟发酵机制、发酵过程中晾晒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微生物和酶在晾晒烟烟叶发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今后应加强对晾晒烟发酵工艺和发酵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卷烟降焦减害提供原料。 
    松褐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研究进展
    陈元生,李方兴,温德华
    2014, 43(4):  5-10.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成虫期是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利用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成虫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系统介绍了引诱松褐天牛的松树主要挥发性物质、我国植物源引诱剂的种类及研究进展、影响引诱效果的因素,重点阐述了各型引诱剂的使用及综合利用情况,并对今后引诱剂的研究与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植物花香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张晶,武荣花,张和臣
    2014, 43(4):  11-16.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香作为植物的一种重要性状,不仅能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而且在引导昆虫授粉、抵御各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花香挥发物种类、合成途径、合成相关基因及转基因研究等方面的简要综述,分析了花香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在木本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辛培尧,唐军荣,孙正海,王大玮,韩国伟,段安安
    2014, 43(4):  17-20.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述了离子注入技术的诱变机制和诱变后的生物学效应,继而概述了该技术在木本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及成果。最后,就离子注入诱变在木本植物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植物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纳米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李鹏,郭军庆,李清州,刘肖,王选年,王川庆,张改平
    2014, 43(4):  21-25.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颗粒指小于100~1 000 nm的微粒,纳米颗粒疫苗不但能提高抗原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而且能够靶向性递呈抗原和缓慢释放,增强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颗粒在疫苗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不同纳米颗粒作为运输系统或免疫佐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物栽培 遗传育种
    外引杂交种对玉米自交系HL5175、HL5416形态性状的改良效果
    张洋,董永斌,马智艳,邓飞,乔大河,徐鹤,李玉玲
    2014, 43(4):  26-31.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外引杂交种对本地自交系HL5715和HL5416形态性状的改良效果,以自选Reid类群玉米自交系HL5175和HL5416与4个外引杂交种杂交,经过选择淘汰后,选择其中6个优良杂交组合(P522、P524、P539、P581、P582、P583)为材料,测试分析6个组合F2群体11个形态性状的分离情况,并与2个亲本自交系及自交系郑58和PH6W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个组合的F2群体在叶夹角、叶向值、雄穗分枝数等形态性状方面与亲本自交系相比均表现出较大分离,变异系数为7.18%~32.47%,出现较多优于亲本自交系的单株。综合各形态性状表现以及与亲本自交系的比对结果,认为P524、P539、P583组合综合表现更为突出,可以在多个性状上对亲本自交系进行改良,是从中选育具有优良形态性状自交系的重点基础群体。 
    河南省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朱灿灿,张宝娜,王翔,张斌,姜玉梅,王同朝,卫丽*
    2014, 43(4):  32-35. 
    摘要 ( )   PDF (4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给小麦高产育种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小麦品种9次更新换代中的11个代表性品种为供试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进程,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品种9次更新换代过程中,小麦千粒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大达53.64 g(豫麦54);随着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平均灌浆速率(R)增加,灌浆持续时间(T)延长,籽粒干物质积累也呈增加的趋势。快增期的灌浆速率(R2)及灌浆持续时间(T2)与成熟时的理论千粒重(Y)呈正相关;品种更替过程中,不同灌浆参数对千粒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R>T>T2>R2因此,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较快的平均灌浆速率和快增期灌浆速率是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河南省夏玉米主栽品种抗旱特性研究
    王向阳,冀天会,孙晓娟,朱卫红,刘京宝,夏来坤
    2014, 43(4):  36-39.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河南省主栽玉米品种抗旱特性,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运用抗旱指数(DRI)鉴定玉米抗旱性的方法,对11个当前主栽夏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浚单20(1.14)、伟科702(1.07)、洛玉8号(1.06)、浚单29(1.02)抗旱指数较高,表现出较高的抗旱性。随品种抗旱性的降低,穗部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上,水、旱差值呈增加趋势,百粒质量增加幅度最大;株高、穗位高、茎粗水旱处理差值增加,棒三叶叶面积水、旱处理差值降低。各品种的平均抗旱指数小于1(0.96),表明今后玉米育种需要提高品种的抗旱指数。 
    高压静电场对荞麦幼苗抗旱能力后效性的影响
    陈花,王建军
    2014, 43(4):  40-42. 
    摘要 ( )   PDF (8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阐明高压静电场处理对荞麦幼苗抗旱能力的影响以及后效性,用电场强度0、3.0、4.0、5.0、6.0 kV/cm分别处理荞麦种子15 min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培养,待幼苗二叶一心期,用不同含量PEG-6000对根系干旱胁迫48 h,测定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4.0 kV/cm×15 min、5.0 kV/cm×15 min处理条件下能够增加幼苗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了幼苗的抗旱能力。电场生物学效应具有一定的后效性,不同电场处理下的荞麦种子其幼苗抗旱能力不同,适宜的电场处理条件是4.0 kV/cm×15 min、5.0 kV/cm×15 min。 
    昆明不同烤烟品种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差异研究
    李文娟,王娟,朱聿振,包崇彦,梁晓琴,张晓龙
    2014, 43(4):  43-47. 
    摘要 ( )   PDF (9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滇中烟区不同烤烟品种间初烤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对云南省重要烟区昆明主栽烤烟品种(红大、K326、云烟87、NC102、NC297)的初烤烟叶物理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昆明烟区不同烤烟品种间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变异度较小,烟叶品质稳定,烟区种植烘烤技术较为一致。对烟叶形态物理指标、质量物理指标和机械强度指标的分析表明,B2F烟叶物理特性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C3F更突出,其中以填充值和厚度最为明显。红大形态物理指标与云烟87存在较大差异,其质量物理特性指标与NC297差异显著;NC297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特性;K326的物理特性同其他品种均较为接近。遗传基础狭窄使得不同品种烤烟初烤烟叶物理特性趋于一致,滇中烟区红大品种特色较突出。 
    不同种类外源多胺缓解大豆盐胁迫伤害的研究
    王强,尹相博
    2014, 43(4):  48-50.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盐碱地中大豆的产量,以大豆品种晋豆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对大豆幼苗生长性状、质膜透性以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大豆幼苗的株高和主根长相对生长率、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降低,电解质相对电导率升高。喷施外源多胺可以缓解盐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100 mg/L Spd、150 mg/L Spm和150 mg/L Put作用效果较佳。100 mg/L Spd对主根长相对生长率的提高效果最好,比单纯NaCl胁迫提高了650.00%;150 mg/L Spm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高作用最明显,分别比NaCl胁迫下高出39.66%和57.94%;150 mg/L Put处理后,株高相对生长率比NaCl胁迫下提高了42.86%,同时电解质相对电导率降低35.23%。外源多胺在适宜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盐胁迫下大豆幼苗表现出的毒害性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农业资源与环境
    生物菌肥对番茄连作土壤质量及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王立伟,王明友
    2014, 43(4):  51-55. 
    摘要 ( )   PDF (3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生物菌肥在减轻设施番茄连作障碍中的作用,以设施番茄连作5a地块及其栽植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菌肥和化肥配施(CK:标准化肥处理,T1:2/3CK+1/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2:1/2CK+1/2等CK价格生物菌肥,T3:1/3CK+2/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4:等CK价格生物菌肥)对番茄连作土壤质量和植株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可明显改善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电导率和容重呈相反变化;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随着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三者均在T2处理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29.2、254.6、403.1 mg/kg;生物菌肥还可增加设施番茄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随生物菌肥的增加细菌数量增加,放线菌、真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T3处理最高,三者数量分别增加21.37%~75.57%、35.23%~113.52%、17.00%~40.27%。同时,施用生物菌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植株综合抗病性,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预防效果不明显。 
    不同复合肥对地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姚锋,董诚明,李洋,冷慕婵,马玉华,张延军
    2014, 43(4):  56-59.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地黄栽培需要的最佳复合肥种类和施用方法,采用L18(6×36)混合正交试验,研究复合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次数对地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最佳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6种复合肥中,阿波罗复合肥的施用效果优于其他5种复合肥,全生育期施肥3次效果最好,在所选择的水平范围内,不同施肥量产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佳的施肥方式为:施用阿波罗复合肥,全生育期施肥3次,每次施肥量为599.7 kg/hm2。 
    脱硫废弃物对宁夏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李茜,刘松涛,孙兆军,何俊,王小玲
    2014, 43(4):  60-62.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施用脱硫废弃物种植国槐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对国槐生长的影响,同时监测土壤及地下水的As及重金属含量,以期为宁夏盐碱地绿化造林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施用脱硫废弃物可明显降低土壤pH值、全盐含量、碱化度,施用3a后其分别较未施用脱硫废弃物处理降低17.20%、47.02%、37.55%;施用脱硫废弃物可显著提高国槐成活率,施用3a后国槐成活率达83.33%,较未施用脱硫废弃物处理显著提高了42.86%;施用脱硫废弃物3a后土壤和地下水As、Hg、Pb、Cr、Cd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可见,利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并进行绿化造林既行之有效,又安全可靠。 
    浅山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关键因子识别
    刘欣,赵艳霞,秦彦杰
    2014, 43(4):  63-68.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浅山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2000-2009年的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应用增量趋势判别法从动态变化中识别生态安全变化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升高趋势,从2000年的0.485 1增至2009年的0.577 3,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好转态势,安全等级从Ⅳ级(中警)转为Ⅲ级(预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水网密度指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农田旱涝保收率、生物丰度指数8项指标是影响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子,并针对其提出有利于区域生态安全发展的对策。 
    植物保护
    利用RNAi技术抗玉米矮花叶病效果研究
    张莹莹,吴连成,库利霞,张赛赛,安允权,崔新建,陈彦惠*
    2014, 43(4):  69-74.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采用RNAi技术获得的HiⅡ、HiⅡA、HiⅡB和H99抗玉米矮花叶病转基因T1和T2代为材料,通过病毒接种、草丁膦涂抹、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PCR扩增,研究了利用RNAi原理构建的目的基因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效果以及玉米转基因后代群体鉴定筛选技术。结果表明,90.00%的转基因株系抗病性超过非转基因株系,30.00%的转基因株系抗病株率超过了抗病对照黄早4,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明显提高,说明利用RNAi技术选育抗矮花叶病转基因玉米株系是可行的。4种筛选鉴定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目的基因PCR和病毒接种鉴定方法最可靠,在转基因后代群体鉴定过程中,可在苗期用200 mg/L的草丁膦筛选阳性植株基础上,再采用目的基因PCR鉴定,筛选出抗性转基因植株或株系,不仅可以减少鉴定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1株生防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赵辉,鲁传涛*,刘红彦,刘玉霞,倪云霞,王鹏涛
    2014, 43(4):  75-79. 
    摘要 ( )   PDF (4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芝麻连作田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10-26,为明确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分类地位,采用纸碟法及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方法对菌株B10-26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生防菌B10-26菌体和活性物质对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芝麻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esam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菌株B10-26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只能将其鉴定到芽孢杆菌属;对菌株B10-26的ITS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10-26的ITS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ITS序列位于同一簇群,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序列分析鉴定指标,将B10-26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苯唑草酮及其混剂防治玉米田杂草的效果评价
    周丽霞, 赵鑫,李喆,韩凤英,王绍敏
    2014, 43(4):  80-83.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扩大苯唑草酮的使用范围,降低杂草抗药性风险,提高玉米田苗后杂草综合防效,将30%苯唑草酮SC与多种除草剂混用进行玉米田苗后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0%苯唑草酮SC对玉米田优势杂草有良好的防效,有效成分45.36~60.48 g/hm2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86.16%~97.08%,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为63.85%~86.53%;30%苯唑草酮SC 25.2 g/hm2与90%莠去津SC675~945 g/hm2混用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高于30%苯唑草酮SC单剂,为71.46%~88.37%,且能提高对总草的鲜质量防效。30%苯唑草酮SC与90%莠去津SC混用,可以在减少苯唑草酮用量的情况下提高对阔叶杂草的防效,从而降低杂草抗药性风险。
    4种药剂对荷塘水绵的防除效果评价
    李文玲,张云峰,孟伟芳,孔德政
    2014, 43(4):  84-88. 
    摘要 ( )   PDF (20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50%青苔一扫光可湿性粉剂等4种药剂对荷塘水绵的防除效果,采用荷塘试验研究了各药剂不同用量(熟石灰450、600、750kg/hm2;25%青苔净可湿性粉剂、25%杀青苔可湿性粉剂和50%青苔一扫光可湿性粉剂2.250、2.625、3.000  kg/hm2)对水绵的防效。结果表明,50%青苔一扫光可湿性粉剂3.000 kg/hm2对荷塘水绵有优良的防除效果,药后10 d防效即达100%。25%青苔净可湿性粉剂3.000 kg/hm2、25%杀青苔可湿性粉剂3.000 kg/hm2和50%青苔一扫光可湿性粉剂2.625 kg/hm2次之,药后20d其防效均可达100%。50%青苔一扫光可湿性粉剂3.000 kg/hm2于水绵盛发初期配水675 kg/hm2进行喷雾处理防除荷塘水绵,具有高效快速,施用方便,药效持久、稳定等特点,但在施药时要尽量避开花朵和荷叶,以降低药剂对荷塘的药害。建议将25%青苔净可湿性粉剂、25%杀青苔可湿性粉剂和50%青苔一扫光可湿性粉剂按季轮换使用,以提高药剂利用效率并延缓水绵抗性的产生。 
    不同制剂对感染TMV烟叶活性氧及抗氧化率的影响
    刘晗,刘华山,韩锦峰,潘光伟,郭盘盘
    2014, 43(4):  89-93. 
    摘要 ( )   PDF (6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防治烟草普通花叶病,研究了不同类型制剂对感染烟草花叶病毒(TMV)烟叶的活性氧含量、活性氧清除率及抗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正常叶片相比,感染TMV烟叶的O2·、·OH、H2O2含量升高,而活性氧清除率及抗氧化率下降,施用不同制剂后,烟叶的活性氧含量降低,清除率及抗氧化率升高。与受害对照相比,喷施中草药配伍制剂处理20d时,烟叶中的O2·、·OH、H2O2含量分别降低了67.5%、60.0%、57.5%,O2-·、·OH清除率及抗氧化率分别提高了57.3%、57.2%、75.6%。喷施制剂能降低感染TMV烟叶的活性氧含量,其中中草药配伍制剂效果好于化学制剂和抗生素试剂,并且制剂的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园艺 林学
    宝天曼杂木林样地的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
    王亚平,韦博良,殷卫抗,陈 云,王进,叶永忠
    2014, 43(4):  97-100. 
    摘要 ( )   PDF (25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宝天曼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分布规律,取1hm2宝天曼杂木林作为试验样地。对样地的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共有31科57属95种,计2 323株;属的温带区系成分占总种数的81.05%,热带区系成分占17.89%;木本植物整体径级结构呈明显的倒"J"型,4种优势植物中绝对优势种锐齿槲栎呈"双峰"型,说明群落总体结构稳定、更新良好;锐齿槲栎整体上聚集分布不明显,水榆花楸聚集分布明显,三桠乌药和青楷槭呈一定程度的聚集分布。宝天曼杂木林样地的物种组成较为丰富、群落比较成熟,符合南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植被特征。 
    低温条件下9种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研究
    裴文,李鹏,裴海潮,刘增喜,杨秋生
    2014, 43(4):  101-105. 
    摘要 ( )   PDF (16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9种木兰科植物为试材,通过人工和自然低温(0、-4℃)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抗寒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从0℃降至-4℃时,9种木兰科植物相对电导率、MDA、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自然0℃相对于人工条件下,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32.89%~138.91%、-5.28%~35.48%,而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3.04%~3.75%、-3.41%~3.54%;-4℃时,每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与0℃相似。综合表明,广玉兰、狭叶广玉兰的抗寒能力较强;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人工低温代替自然低温进行木兰科植物抗寒性测定的生理指标。 
    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菊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赵利新,张安世,刘莹
    2014, 43(4):  106-109.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太行山特有濒危物种太行菊8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4条引物对8个居群的48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4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3个,多态性百分率(PPL)为82.55%。POPGENE分析显示,太行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H)=0.203 3,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323 0]。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8个自然居群间出现了较高的遗传分化(基因分化系数Gst=0.275 2,基因流Nm=1.316 6)。生境的的片段化和基因流障碍可能是导致太行菊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 
    卫矛叶片花色苷的提取剂稳定性研究
    岳桦,于淼
    2014, 43(4):  110-113.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卫矛花色苷的提取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卫矛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法为:以70%乙醇-0.15 mol/L盐酸溶液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30,在50℃条件下水浴加热40 min。该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热稳定性较差,对光敏感,不耐氧化还原剂,Al 3+对其有一定的增色护色作用,而Cu2+、Fe3+和Fe2+均有破坏作用。 
    畜牧 兽医
    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李乃宾,杨芬霞,杜炳旺,陶林,陈洁波
    2014, 43(4):  114-118.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后代(F1代)的肉用开发价值,以贵妃鸡为父本、麒麟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测定12周龄F1代鸡的体尺性状、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F1代公鸡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分别显著高于母鸡1.73、2.60、0.87 cm;(2)屠宰性能:F1代公鸡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心脏质量、半净膛率分别极显著高于母鸡173.67 g、176.22 g、170.08 g、104.70 g、30.90 g、49.74 g、2.79 g、2.34个百分点;腿肌率、翅膀质量分别显著高于母鸡3.90个百分点、16.56 g;皮脂厚极显著低于母鸡;(3)肉品质:F1代母鸡的胸肌失水率显著高于公鸡,腿肌肉色L值、失水率分别极显著高于公鸡,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公鸡;(4)血液生理、生化指标:F1代鸡血液生理指标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下,生化指标除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指标外,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在40%以下。以上结果表明,F1代公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优于母鸡。
    脂肪粉对黑凤鸡抗氧化性能、蛋白质代谢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王俊锋,章平
    2014, 43(4):  119-122.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的脂肪粉对黑凤鸡抗氧化性能、蛋白质代谢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800只体质量和产蛋率相近的300日龄黑凤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Ⅲ组饲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3%、5%的脂肪粉,试验期30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别显著提高0.97%、3.29%、2.80%;Ⅱ、Ⅲ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0.66%、8.16%,但Ⅰ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均降低,以试验Ⅲ组最低;Ⅰ、Ⅱ、Ⅲ组血清尿酸(UA)的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63%、21.88%、18.7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68%、4.11%、3.40%;各试验组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均降低,以Ⅱ组最低;Ⅰ、Ⅱ、Ⅲ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5.69%、21.57%、17.65%,T3/T4的比值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3.61%、18.67%、18.35%,血清甲状腺素(T4)的含量以试验Ⅱ组最高。可见,日粮中添加脂肪粉可促进黑凤鸡蛋白质合成代谢,改善其抗氧化性能和甲状腺的分泌功能,其中3%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膨化法与微生物发酵处理法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魏凤仙,高方,李绍钰,盛卫东,陈如水,付瑞珍,黄元林,郑新社
    2014, 43(4):  123-127.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及抗营养因子脱除效果,选择膨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处理豆粕,并测定所得样品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微生物菌群数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普通豆粕相比,膨化处理的豆粕中营养成分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蛋白质溶解度和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凝集素含量、脲酶活性分别降低15.27%、37.95%、93.98%、44.0%;微生物发酵处理后,豆粕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粗蛋白含量提高7.61%,赖氨酸、氨基酸总和分别升高17.75%、7.24%,小肽含量升高295.69%,蛋白质溶解度、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23.18%、42.86%,消除抗营养因子效果显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均未检出,脲酶活性仅为0.01 U/g,黄曲霉毒素B1含量降低46.15%,且发酵豆粕产品中富含有益菌,符合行业卫生标准。研究表明,发酵处理法比膨化法更适宜豆粕抗营养因子脱除。 
    牛瘤胃细菌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张贝贝,赵晓兵,何丽丽,徐新慧,刘新育,陈红歌
    2014, 43(4):  128-132. 
    摘要 ( )   PDF (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能够产生稳定性较高木聚糖酶的菌株,采用以桦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到1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命名为BF。将BF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鉴定,并研究其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值、温度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金属离子对其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BF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BF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6.0,在pH值3.0~9.0稳定,在60℃保温180 min后仍有65%的酶活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终浓度为5 mmol/L的Ca2+、Fe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达130%和140%。表明,筛选到的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柞蚕雌蛾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穆静,刘志,李伟,张金秋,邵玺文,阮长春
    2014, 43(4):  133-136.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柞蚕雌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抗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将柞蚕雌蛾粉经80%乙醇超声提取后,测定柞蚕雌蛾提取液中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及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和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柞蚕雌蛾中总黄酮含量为2.36 mg/g,总酚酸含量为2.44 mg/g;其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3.525 8、27.998 4、0.648 9、6.755 7 mg/mL。表明柞蚕雌蛾体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农产品加工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技术
    不同方法糖化玉米秸秆的工艺优化
    郭海鹏,李秀欣,马海燕,田亚红
    2014, 43(4):  137-140. 
    摘要 ( )   PDF (13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研究酶解糖化法和生物糖化法的糖化效果,以找出最优糖化工艺。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糖化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40 h、纤维素酶量1 400 U/g、温度30℃、pH值4.8,在此条件下的产糖量为73.4 mg/g;黑曲霉糖化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3%、发酵温度35℃、pH值4.8,在此条件下的产糖量为69.7 mg/g。2种方法产糖量相差不多,从成本考虑,建议采用生物糖化法。 
    酶制剂和功能潜香剂改善上部烟叶品质的研究
    石志发,曾池,白兴,孙畅,田国英,郭涛,施鸣,李仙,王松峰,包秀萍,苏灿
    2014, 43(4):  141-146.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上部烟叶叶组的抽吸品质,对常用的功能潜香剂单体和酶制剂进行单因素筛选试验,依照单因素筛选结果调配功能潜香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功能潜香剂、风味蛋白酶、糖化酶的添加量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最佳添加量组合为风味蛋白酶0.10%、糖化酶0.15%、功能潜香剂0.10%。与清水处理的对照样品相比,经最优配方处理的烟叶样品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0.90、0.80个百分点,淀粉、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0.50、0.29个百分点;致香成分增加,其中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新植二烯的含量分别增加61.56%、7.11%、2.53%、20.24%、6.64%。 
    果糖与羟脯氨酸美拉德反应条件的优化
    程传玲,杨艳勤,宋 辉,王建民
    2014, 43(4):  147-151. 
    摘要 ( )   PDF (3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果糖与羟脯氨酸进行美拉德反应的最佳条件,以美拉德反应产物在420 nm下的吸光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外加水分、糖氨配比对果糖与羟脯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3 h、初始pH值8、糖氨摩尔比1∶3、外加水分0,该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吸光值为0.835。对美拉德反应产物进行GC-MS分析,鉴定出15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主要为吡嗪、吡咯、呋喃等杂环化合物,表明果糖与羟脯氨酸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具烟草增香作用。 
    基于近红外超光谱成像的谷蠹活虫检测研究
    张红涛,任孟梅,胡玉霞,张恒源
    2014, 43(4):  152-155. 
    摘要 ( )   PDF (3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仓储活虫是粮虫有效综合防治的关键。在谷蠹低温猝死后的0~7 d,利用自行研制的近红外超光谱成像系统进行图像采集,谷蠹光谱反射率随死亡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到死后第3天时光谱曲线基本趋于稳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最优特征波长为1 417.2nm,在特征波长下谷蠹图像平均灰度值与其体内的ATP合成酶活性和水分含量之间分别具有极显著的负指数相关关系和负线性相关关系。采用双区域连通阈值面积比的区域生长法自动判别谷蠹活虫,结果表明,在谷蠹死亡1.5 d后,利用近红外超光谱成像技术能对活虫与死虫进行正确判别。 
    基于地图直接比较的不同插值方法制图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新乡县为例
    张路伟,赵彦锋,程道全,张化楠,徐 嘉
    2014, 43(4):  156-160.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新乡县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 694个土壤农化样点数据,选取有效磷和缓效钾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图直接比较,对比研究了常见插值方法(IDW、Kriging、PRP)的土壤养分制图效果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土壤调查和制图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插值方法制图效果受土壤养分属性空间变异性及样点个数影响。对于土壤空间变异结构性较强的缓效钾,当样点数为300个时,IDW、Kriging法制图结果均已达到较高可信度。对于空间变异随机性较强的有效磷,当样点数介于700~900个时,IDW法制图结果比较可信;当样点数为1 100个时,制图结果达到较高可信度。3种方法中,PRP法制图效果均不理想,且尤其不适用于空间随机性变异的土壤养分。总之,3种插值方法的制图优劣为Kriging>IDW>P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