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辣椒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韩娅楠, 常晓轲, 程志芳, 张涛, 姚秋菊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136-14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16
    摘要291)      PDF (6392KB)(757)    收藏
    为了探明辣椒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提高优势组合的选配概率,以5个果型、果色不同的辣椒材料作为亲本(C1—C5),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p2)配成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一代(F1)共25个基因型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株幅和果长的杂种优势指数较高,分别为145.98%、131.35%、122.51%和121.20%。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1.80%和17.78%。一般配合力分析表明,C2和C4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特殊配合力及反交效应表明,单果质量较优组合为C4×C5、C1×C2和C2×C3,单株产量较优组合为C4×C5和C3×C2。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和果宽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受加性效应控制;茎粗和果肉厚的环境方差均大于遗传方差。遗传相关分析表明,辣椒单株产量与单果质量、果长和单株结果数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C2和C4可作为优良亲本选育单果质量和产量高的品种,C3×C2和C4×C5适合培育高产品种。辣椒产量相关育种应将单果质量、果长和单株结果数作为重点目标。:为了探明辣椒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提高优势组合的选配概率,以5个果型、果色不同的辣椒材料作为亲本(C1—C5),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p2)配成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一代(F1)共25个基因型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株幅和果长的杂种优势指数较高,分别为145.98%、131.35%、122.51%和121.20%。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1.80%和17.78%。一般配合力分析表明,C2和C4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特殊配合力及反交效应表明,单果质量较优组合为C4×C5、C1×C2和C2×C3,单株产量较优组合为C4×C5和C3×C2。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和果宽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受加性效应控制;茎粗和果肉厚的环境方差均大于遗传方差。遗传相关分析表明,辣椒单株产量与单果质量、果长和单株结果数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C2和C4可作为优良亲本选育单果质量和产量高的品种,C3×C2和C4×C5适合培育高产品种。辣椒产量相关育种应将单果质量、果长和单株结果数作为重点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CRISPR/Cas9 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焦耀磊, 王春生, 曲硕, 孙珊珊, 朱婷婷, 赵贺, 王丕武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1-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01
    摘要727)      PDF (6994KB)(594)    收藏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RP‑associated nuclease 9)是继ZFNs(Zinc finger nucleases)和TALENs(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 nucleases)之后出现的新型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相较于前两代技术,具有简便、高效等特点。CRISPR/Cas9不仅是一种基础性研究工具,而且已经成为目前有用的分子育种工具之一,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取得重要应用进展。综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结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作物品质改良、产量提升、抗性育种和雄性不育材料选育中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湖南省典型母质水稻土剖面砷的含量及空间分布
    施强, 王翠红, 卜思怡曾莹, 李晓镜, 欧阳宁相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87-10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11
    摘要307)      PDF (13373KB)(576)    收藏
    研究湖南省典型母质水稻土剖面中砷的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为指导农田砷污染防控及完善农田重金属基础数据库提供依据。以湖南省6种母质发育水稻土,即河沙泥、灰泥田、黄泥田、红黄泥、紫泥田和麻沙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并按土壤系统分类原则挖掘典型剖面59个及剖面土样332 个,分析测定了土壤总砷和有效态砷含量以及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含量,研究水稻土砷的含量、剖面特征及空间分布,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总砷含量剖面全层为2.03~31.16 mg/kg,平均12.30 mg/kg,大多在2.00~18.00 mg/kg,不同母质水稻土总砷含量表现为河沙泥(16.78 mg/kg)> 灰泥田(15.01 mg/kg)> 黄泥田(13.86 mg/kg)> 红黄泥(12.24 mg/kg)> 紫泥田(8.44 mg/kg)>麻沙泥(7.40 mg/kg)。水耕表层和底土层总砷含量分别为 12.09 mg/kg和12.34 mg/kg。整体上,以分布于湘东及少数湘南、湘西地区的母质样本总砷含量较高。土壤有效态砷含量方面,剖面全层、水耕表层、底土层分别为0.19、0.26、0.17 mg/kg,均以灰泥田最高,麻沙泥最低,其他水稻土相近。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游离氧化铁、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总砷含量的主要因子。总体来看,基于土壤分类的湖南省供试水稻土砷处于安全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水稻铁元素的研究进展
    程金平, 刘晓刚, 于学然, 薛欣月, 马嘉欣, 罗成科, 田蕾, 杨淑琴, 马天利, 李培富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1-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01
    摘要256)      PDF (1143KB)(468)    收藏
    铁元素是生命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水稻所需的铁主要从土壤中摄取,并在水稻株高、千粒质量和品质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我国土壤中铁含量、水稻铁含量遗传差异、水稻铁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水稻铁含量相关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及基因和水稻铁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富铁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秸秆木醋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赵淑蘅, 李卓洁, 刘晓锋, 胡建军, 丁严博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1): 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1.001
    摘要369)      PDF (1429KB)(435)    收藏
    木醋液作为生物质热解制炭过程中的高价值酸性副产物,富含酸、醇、酚、醛、酯、醚等多种有机化合物以及少量金属元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木醋液的原料中,秸秆木质素含量较低、品质略差,因而秸秆木醋液的发展与应用较为缓慢。但秸秆木醋液的研究对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介绍了秸秆木醋液的粗制及精制工艺,概述了其组成及理化性质,并综述其在农业、医药卫生及其他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秸秆木醋液的进一步发展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小麦抗寒性研究进展
    方宇辉, 韩留鹏, 华夏, 赵明忠, 郭瑞, 齐学礼, 胡琳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4): 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4.001
    摘要373)      PDF (1275KB)(397)    收藏
    低温冻害是小麦生产中经常遭受的自然灾害,是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综述了小麦冻害类型、抗寒生理机制(细胞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系统、光合特性和内源激素)和分子机制(抗寒基因、抗寒组学),并探讨了小麦抗寒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开展小麦抗寒机制研究和抗寒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智慧农业背景下的植物表型组学研究进展
    杨文庆, 刘天霞, 唐兴萍, 徐国富, 马喆, 杨贺凯, 吴文斗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7): 1-1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7.001
    摘要383)      PDF (1262KB)(392)    收藏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的关键阶段,智慧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农业旨在将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结合,使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植物表型组学是研究植物表现型特征的科学,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通过采集细胞、器官、组织、植株以及群体各层面的表型数据,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可重复性高、可信度高的重要性状信息,为基因挖掘、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过程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支撑。从表型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国内外植物表型分析平台建设方面综述了智慧农业背景下植物表型组学的发展现状,概述了植物表型组学研究在智慧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最后对植物表型组学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摄食状态图像识别技术的锦鲤产量估算方法研究
    马茵驰, 韦惟, 周超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5): 149-15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5.021
    摘要120)      PDF (3722KB)(389)    收藏
    锦鲤体态优美,色彩斑斓,在其苗种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长期监测其生长状态,并分阶段估算其产量。针对锦鲤在饲料投喂时间集中浮出水面摄食的行为特点,采用基于OpenCV的图像视觉方法,自动识别锦鲤摄食状态图像中锦鲤头口部位半纺锤形特征及眼球特征,定义特征三角形,统计特征三角形数量,并计算其平均投影面积数据。同时,利用MATLAB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锦鲤头口部特征三角形投影面积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模型,实现池塘养殖锦鲤产量(出塘尾数及平均体质量)的估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锦鲤出塘尾数的估算误差小于14%,对出塘平均体质量规格的估算误差小于12%,可以满足日常锦鲤养殖的应用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VIGS技术在辣椒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李杰, 罗江宏, 万子龙, 杨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9-1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02
    摘要301)      PDF (1129KB)(383)    收藏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作为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的反向遗传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VIGS技术具有简便、高效和高通量等优点,有望改善辣椒基因功能研究的缓慢状态,为辣椒基因功能研究及品种改良提供新的思路。综述了VIGS载体及其在辣椒上的应用,主要从辣椒生长发育过程中物质合成积累的调控、次生代谢物防虫防病、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防御等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方面进行分析,并对VIGS作为探究辣椒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苹果MdLAC 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与序列分析
    杨阳, 刘媛媛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125-13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15
    摘要327)      PDF (9724KB)(380)    收藏
    为了解苹果漆酶(MdLAC)基因家族的功能和系统进化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苹果MdLAC 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同时分析其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结构、氨基酸序列和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在苹果中共鉴定到77个MdLAC基因家族成员,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长度在323~611,分子质量在36.29~67.87 ku,等电点(pI)在4.65~9.92。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大部分MdLAC蛋白定位在细胞外膜;系统进化树显示,苹果MdLAC基因家族成员聚为10支;保守结构分析表明,MdLAC基因家族结构较为保守;染色体定位发现,77个MdLAC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8条染色体上。关键词:苹果;MdLAC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系统进化树;序列比对;染色体定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目录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4): 0-.  
    摘要63)      PDF (225978KB)(37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利用 WGCNA鉴定甘薯耐盐相关共表达网络及核心基因
    张毅, 吴万亿, 刘霞宇, 张洁, 唐锐敏, 贾小云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16-2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03
    摘要164)      PDF (6924KB)(367)    收藏
    为了挖掘甘薯耐盐基因,利用不同盐胁迫时间甘薯根系的转录组数据,选取在样本间表达量变异最大的前50%基因(共32 147个),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结果表明,共构建了20个基因共表达模块,从中筛选出6个与甘薯盐胁迫相关的特异性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Green模块和Red模块与盐胁迫48 h正相关,Black模块和Yellow模块与盐胁迫12 h正相关;Midnightblue模块和Magenta模块与盐胁迫 48 h负相关。选取4个与盐胁迫正相关的特异性模块进行深入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与盐胁迫正相关的特异性模块主要显著富集到跨膜运输、水杨酸刺激的细胞反应、非生物刺激的反应及高渗响应等多个耐盐相关条目。分别计算模块内基因的模块关系值,发现 bHLH115(Basic helix-loop-helix 115)、 HAK5(High affinity K +transporter 5)、 NAGS2(N-acetyl-L-glutamate synthase 2)、 DUF699(GNAT acetyltransferase)、 TLP5(Tubby like protein 5)等是模块的核心基因,功能预测发现这些基因可能在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核心基因的互作网络,发现 FAR1(Far-red-impaired response 1)、NAC[NAM(no apical meristem),ATAF1( 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factor 1),ATAF2,CUC2(cupshaped cotyledon 2)]基因家族 NAC2、HsfB2a(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B2a)等基因与核心基因互作关系较强,为进一步研究甘薯耐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LED红蓝光质调控辣椒幼苗生长的光合机制研究
    刘玉兵, 陈海燕, 王军伟, 黄科, 李洁, 刘明月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145-15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17
    摘要255)      PDF (11372KB)(357)    收藏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春季节低温寡照严重制约了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分析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LED光质的调控机制,为低温寡照天气下辣椒育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兴蔬215辣椒为试材,以白光为对照,设置红蓝光1∶1(RB)、红蓝光3∶1(3RB)、红蓝光6∶1 (6RB)、红蓝光9∶1(9RB)和红光(R)5个处理,光强均为150 μmol/(m2·s),光周期为12 h/12 h,研究了不同LED红蓝光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幼苗株高和下胚轴长度随着红光比例的升高而增大,3RB和6RB处理的地上部分干、鲜质量和地下部分干、鲜质量均高于R处理。光响应曲线和CO2曲线显示,相同光强或相同CO2浓度下,3RB处理辣椒叶片Pn值始终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羧化效率(CE)、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为最高,但其与6RB处理差异不大。叶绿素荧光特性显示,随着R/B值的增大,辣椒幼苗叶片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产量(Fm)均增大,但各个处理间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红蓝组合光处理辣椒幼苗叶片的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高于单一红光处理。相对荧光强度结果显示,单一红光处理辣椒幼苗ΔK>0、ΔJ>0、ΔI>0、ΔL>0,而红蓝组合3RB、RB 光处理 ΔK<0、ΔJ<0、ΔI<0、ΔL<0。综上所述,3RB和6RB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吸收、捕获光量子的能力,保护光合系统膜完整、光合电子传递顺畅,使辣椒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CE、 Vmax、Jmax、TPU较高,提升光合作用的同时较好地保护光合结构,减少光抑制,进而提高其地上和地下干物质积累。红蓝光3∶1和6∶1可为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提供较佳的光照环境,为低温寡照天气下辣椒育苗提供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原生质体的谷子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优化
    刘光宇, 徐晓静, 夏科科, 孙海汐, 陶月如, 崔震, 顾颖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1): 34-4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1.005
    摘要394)      PDF (1847KB)(355)    收藏
    为了优化和筛选谷子中高效的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RP‐associated nuclease 9)基因编辑系统,针对谷子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 SiPDS)设计6种gRNA(gRNA1—gRNA2针对外显子1,gRNA3—gRNA6针对外显子12),构建多种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通过聚乙二醇(PEG)介导的方法转入谷子原生质体中,然后利用开发的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快速检测它们对SiPDS 的突变效率。结果表明,采用7 d谷子黄化苗幼茎建立的原生质体转化系统的转化效率较高,为50.44%~57.36%。将Super启动子(SP)、谷子内源的泛素启动子(Ubi)分别驱动Cas9 基因的基因编辑系统转入谷子原生质体中,发现两者对SiPDS 基因的突变效率分别为0.5%、5.5%。随后采用Ubi启动子驱动Cas9 基因,比较单一gRNA、双gRNA和tRNA结构的基因编辑系统对SiPDS 基因的突变效率,发现双gRNA 基因编辑系统Ubi-dgRNAE1和Ubi-dgRNAE12的突变效率分别较单一gRNA基因编辑系统提高了1.66倍和1.11倍;tRNA基因编辑系统Ubi-tRNA的突变效率较单一gRNA基因编辑系统提高了5.87倍,为51.24%,且Ubi-tRNA 可同时针对多个位点进行编辑,其多位点突变频率为3.23%。比较gRNA3、gRNA4、gRNA5体外转录产物分别与Cas9蛋白混合制成的核糖核蛋白(RNP)复合物的体外切割活性,发现RNP-gRNA5复合物体外切割活性最高,其对SiPDS 基因的突变效率是2.0%,并且引起的突变类型主要为小于3 bp的缺失。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华重楼皂苷含量的生态影响因素及抚育模式研究进展
    胡可, 田美华, 唐安军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8-14.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02
    摘要234)      PDF (6774KB)(335)    收藏
    华重楼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材,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锐减,甚至一些分布区的野生华重楼已经消失。人工种植华重楼是解决重楼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华重楼入药部位是根茎,其中重楼皂苷含量是重楼药材质量控制的一个标准。根据近年的研究成果和调查资料,对华重楼根茎及地上部分的皂苷含量差异、生态因子影响以及抚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比较,结果发现,华重楼的种子、种皮及叶片等部位也含有较丰富的皂苷,但低于根茎的皂苷含量;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是影响华重楼生长发育及根茎皂苷含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在实践中,目前以林下抚育和荫棚种植为主,适当遮阴或适宜的林地郁闭度有利于华重楼的生长及根茎增长。此外,对华重楼皂苷研究与种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高阶Packet Tracer的温室智能物联网系统仿真研究
    王永红, 王诗瑶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156-16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19
    摘要183)      PDF (2278KB)(334)    收藏
    智能物联网系统仿真有益于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施。仿真试验采用高阶Packet Tracer虚拟化仿真软件,设计了具有智能感知、智能传输和智能控制功能的系统仿真模型,以及带有智能判断的系统控制模型,引入了动态环境管理,通过Python逻辑编程实现了智能物联网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过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物联网系统每隔1 s获取到环境因子与执行器件状态,与对照用终端设备的检测结果一致;依据控制模型,远程终端和云端服务器能够智能或人工控制执行器件状态,实时调节环境因子。执行器件对环境因子的影响存在多对多的关系。仿真试验达到了研究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氮磷减施对春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张磊, 李怀胜, 刘金霞, 王贺亚, 梁飞, 王国栋, 李金科, 杨杰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15-22.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03
    摘要1175)      PDF (7200KB)(321)    收藏
    设置不施肥处理(T1)、监控施肥处理(T2)、监控施肥不施氮肥处理(T3-N)、监控施肥不施磷肥处理(T4-P)和农户常规施肥处理(T5),研究水肥一体化下氮磷减施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滴灌春小麦水肥一体化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合理的水肥运筹均能提高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量,T3-N和T4-P处理春小麦干质量相近,均较高,其次为T2处理。T2、T3-N和T4-P 处理春小麦籽粒、颖壳、茎叶氮和磷含量总体上均高于T5和T1处理。与T5和T1处理相比,水肥一体化下氮磷合理配施的T2处理可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分别增产20.07%和33.44%;与T5处理相比,T2处理施N量减少25%、施P2O5量减少112%,而春小麦不减产,甚至有增产效果。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的施肥处理(T2、T3-N、T4-P处理)均能提高氮肥和磷肥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利用率。总体来看,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的施肥处理T2、T3-N、T4-P均可提高春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并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了减肥不减产的目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轻量型Yolov7-TSA 网络在茶叶病害检测识别中的研究与应用
    李伟豪, 詹炜, 周婉, 韩涛, 王佩文, 刘虎, 熊梦园, 孙泳,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 (5): 162-16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5.019
    摘要152)      PDF (3989KB)(316)    收藏
    针对现有茶叶病害识别方法准确率低、模型运行速度慢和缺乏检测功能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Yolov7-TSA(Yolov7-Tiny-SiLU-Attention)轻量型网络架构对茶叶病害检测和分类。将Yolov7-T网络中的Leak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SiLU激活函数,以提升检测精度,并防止过拟合。同时,通过融合坐标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升对目标轮廓和空间位置的特征感知能力。在含8种茶叶病害(含健康茶叶)的数据集上试验。结果表明,Yolov7-TSA网络对茶叶病害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4.2%,与Yolov7-T、Yolov7网络相比,分别提升了3.2、1.2个百分点。另外,Yolov7-TSA网络在参数量、浮点运算数、模型大小和单张图片推理时间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效果,与Yolov7网络相比,其分别降低了83%、87%、83%和34%。该网络模型实现了对茶叶病害的检测与分类,同时平衡了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播期对不同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李君霞, 樊永强, 代书桃, 朱灿灿, 韩燕丽, 秦娜, 王彦辉, 宋迎辉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39-4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06
    摘要317)      PDF (7793KB)(310)    收藏
    为了探明河南省夏播谷子品种的适宜播期,以4 个谷子品种豫谷17、豫谷23、豫谷28、豫谷29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6月11日、6月19日、6月26日、7月3日、7月10日)处理,分析了不同播期下谷子品种的生育期、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至抽穗的时间缩短,而抽穗至成熟的时间延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开花期和成熟期营养器官干质量总体上均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所有品种前3个播期的花前营养器官总干物质转运量较高,花前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运率总体表现为茎鞘>叶片>茎秆,对籽粒的贡献率正好相反,表现为茎鞘<叶片< 茎秆。不同播期下花前营养器官总干物质转运率介于17.26%~45.83%,总体上随播期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花前营养器官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介于8.83%~25.17%,变化规律不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谷子穗长和穗粗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品种差异,受播期的影响较小;而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随着播期的推迟,下降趋势明显。4个谷子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不同品种对播期推迟的响应不同,豫谷17、豫谷23的适播期最短,为6月19日之前;豫谷28适播期次之,为6月26日之前;豫谷29的适播期最长,为7月3日之前。综合分析,河南省夏播谷子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19日之前,可结合品种特性适当提前和推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播期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氮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余梦, 谷晓博, 李援农, 陈朋朋, 杨金宇, 李昱鹏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10): 27-3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10.004
    摘要198)      PDF (1426KB)(305)    收藏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不同播期[正常播(D0:10月14日)、晚播(D1:10月21日;D2:10月28日]和种植模式[垄沟全覆膜(RM)、平作全覆膜(FM)和平作不覆膜(NM)]对冬小麦各器官干质量、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率、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和产量的影响,为适当安排播期以应对农时过紧、秋雨延迟以及气候变化,实现我国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D1)总体上可以增加冬小麦开花期叶片、茎的干质量,开花期和成熟期叶片的氮素积累量,叶片的氮素转运率(55.4%)及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104.2%),但降低了穗粒数、有效穗数和产量。同一播期下,与NM处理相比,RM和FM处理总体上增加了冬小麦植株各时期干质量,改善了穗部性状,提高了产量,以RM处理提高幅度更大。其中,RM处理主要提高叶片氮素积累量,FM处理增加茎氮素积累量,两者都增加了有效穗数和产量。RMD0处理冬小麦穗粒数最多,NMD0处理千粒质量最大,FMD0处理有效穗数最多,较NMD0处理增加54.4%。与NMD0 处理相比,RM 和FM 模式下所有处理的产量均显著提高,以FMD0 处理最高,提高74.9%;RMD0、RMD2、RMD1处理次之,分别提高61.3%、46.2%、44.6%。综上,正常播期采用平作全覆膜或晚播结合垄沟全覆膜种植模式均可保证冬小麦的高产、稳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Android 的可定制作物育种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国强, 赵巧丽, 臧贺藏, 赵晴, 张杰, 宋慧, 王猛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174-18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21
    摘要190)      PDF (5814KB)(295)    收藏
    为了实现作物育种数据的无纸化采集,减少数据二次录入过程,提高数据采集效率,采用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和JAVA编程语言,提出并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可定制作物育种数据采集系统。该 APP架构采用单机版,不同作物的性状指标保存在系统的属性数据库中,性状指标获取参考相关作物的农艺性状调查标准。APP功能主要包括试验管理、模板定制、数据采集和数据查询导出。用户在进入系统前首先选择作物种类,通过导入Excel模板文件在APP中创建试验项目。在模板定制模块中,APP根据所选作物类别提供相应的性状指标,勾选当前需要采集的性状保存为定制模板。数据采集在试验项目和定制模板组合基础上进行。数据保存、查询和导出以试验项目和定制模板名称为索引。APP已在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谷子核心种质资源调查中进行初步应用,可使谷子试验数据采集耗时较人工采集降低65.18%。该系统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推广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井宇航, 郭燕, 张会芳, 戎亚思, 张少华, 冯伟, 王来刚, 贺佳, 刘海礁, 郑国清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2): 147-15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2.018
    摘要875)      PDF (10477KB)(295)    收藏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无损获取作物信息的优势,但是飞行高度直接影响作物信息获取效率。通过设置30、60、90 m飞行高度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不同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探索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首先将不同高度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与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和共线性分析,筛选出6个植被指数(NDVI、RDVI、RERDVI、GBNDVI、OSAVI、EXG)和4个纹理特征(Green-mean、Green-sm、Red-mean、Red-var)。基于筛选出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在不同高度进行交叉验证,采用决定系数( R 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指标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是30 m飞行高度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最好,3种建模信息构建的模型验证时的 R 2RMSE、 RPD 分别为0.57~0.89、1.27~4.16 g/m 2、1.67~3.65。BPNN在3种建模信息下构建的模型稳定性整体优于PLSR,验证模型的 R2、RPD分别提高0.01~0.39、0.05~1.44, RMSE下降0.08~8.53 g/m 2。3个高度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稳定性顺序: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融合3个飞行高度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进行植株氮积累量预测可以提高估算精度, R2、RMSE、RPD分别为0.89~0.93、1.80~2.03 g/m 2、3.54~4.03。因此,在兼顾效率与精度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无人机飞行高度,综合利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可以对植株氮积累量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土壤环境中可降解丙酸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都萃颖, 卢佳熠, 胡浪, 姚国新, 戴余军, 李静, 郑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10): 69-75.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10.009
    摘要223)      PDF (1595KB)(292)    收藏
    分离土壤中能够降解丙酸的细菌菌株,以丰富对自然界中参与丙酸代谢细菌种类的科学认识。采用土样预培养法、含丙酸唯一碳源固体培养基培养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筛选和鉴定能够分解代谢丙酸的细菌菌株,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的菌株中丙酸代谢路径2-甲基柠檬酸循环关键酶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0株能够利用丙酸碳源的细菌菌株。经鉴定,该10 株细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 Bacillus)3 株,红球菌属( Rhodococcus)2 株,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微杆菌属( Microbacterium)、白蚁菌属( Isoptericola)和解木聚糖微菌属(Xylanimicrobium)各1株;且其代谢丙酸的能力具有显著差异。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绝大部分菌株含有2-甲基柠檬酸循环关键酶基因,且关键酶基因的排列方式在不同类别细菌中不一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豆浆溶钾灌根对土壤养分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李亚飞, 张翔, 常栋, 李亮, 程培军, 司贤宗, 索炎炎, 邱岭军, 毛家伟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44-5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06
    摘要191)      PDF (1692KB)(291)    收藏
    采用黄豆豆浆发酵后搭配不同钾肥(硝酸钾、黄腐酸钾)分别在烟草移栽期和团棵期进行灌根,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明确最佳处理,为豆浆灌根技术在烟草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施肥)相比,在卢氏和洛宁进行豆浆溶钾灌根后,烟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升高,烟株田间长势良好,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调制后烟叶总氮、烟碱、还原糖和钾含量升高,化学成分协调性强,烟叶产量、产值增加,不同处理以团棵期采用豆浆搭配硝酸钾(T3处理)表现最佳。卢氏试验点,T3处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0.31%、370.18%和17.60%,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增加47.42%、26.91%和28.07%,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7.72%,烤后烟叶钾含量升高33.55%,化学成分协调性强,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15.99%、20.78%和14.11%;洛宁试验点,T3处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5.45%、40.76%和10.9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含量分别升高139.27%和25.88%,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升高46.83%,烤后烟叶钾含量升高36.43%,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24.07%、37.22%和28.77%。相关性分析显示,烟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土壤养分密切相关,部分指标间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在烤烟团棵期采用豆浆搭配硝酸钾进行灌根,可作为豫西烟区提高烟叶产质量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罗汉果土传病害拮抗真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张泽, 邓业成, 陈敢, 王瑞昊, 张燕玲, 邓志勇, 蓝福生, 郭丽霞, 张川梅, 梁保明, 骆海玉, 张明良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91-9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11
    摘要902)      PDF (2827KB)(284)    收藏
    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发病罗汉果果园健康植株根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罗汉果土传病菌(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菌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旨在为罗汉果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共分离出25 株真菌并从中筛选出4 株拮抗真菌,对根腐病菌、白绢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2.01%~63.56%、59.81%~74.17%,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4株拮抗真菌分别为棘孢木霉( Trichoderma asperellum)、棘孢曲霉( Aspergillus aculeatus)、篮状菌( Talaromyces angelicus)和微紫青霉(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在液体发酵条件下,棘孢木霉、棘孢曲霉、篮状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对罗汉果根腐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EC 50值分别为1.290 1、2.637 0、3.646 9 mg/mL;棘孢曲霉、篮状菌、微紫青霉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白绢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EC 50值分别为1.740 4、3.925 1、0.636 2 mg/mL。大米固体发酵条件下,棘孢木霉发酵产物对根腐病菌、白绢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EC 50值分别为2.339 4、1.941 8 mg/mL。可见,4种拮抗真菌在罗汉果土传真菌病害防治上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黄淮海地区高产氮高效玉米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张盼盼, 李志源, 刘京宝, 黄璐, 乔江方, 李川, 张美微, 刘锋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10): 10-1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10.002
    摘要1149)      PDF (2457KB)(279)    收藏
    选用黄淮海地区主推或有望在未来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的41个玉米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设置225 kg/hm 2(正常施氮量)和180 kg/hm 2(减氮20%)2个施氮水平,研究各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的产量和氮效率,并对其进行产量和氮效率类型的划分,筛选高产氮高效玉米品种,为玉米生产减氮增效和保护生态环境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均以京科999产量最高,中玉303也表现较好。正常施氮量下以省原96产量最低,为8.74 t/hm 2;减氮20%下,以陇单639产量最低,为7.68 t/hm 2。聚类分析表明,京科999和中玉303属于高产品种。各玉米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的氮效率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根据玉米氮效率类型划分结果,筛选出京科999和中玉303等17个双高效型(高氮低氮高效型)品种,登海1717和优迪919等5个高氮高效型品种,郑单958和京农科728等5个低氮高效型品种。综合考虑氮效率和产量表现,京科999和中玉303可以作为高产氮高效玉米品种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在优质小麦中的有效性验证
    李亚青, 张楠, 彭义峰, 张士昌, 李孟军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10): 18-2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10.003
    摘要335)      PDF (1873KB)(279)    收藏
    利用42 个优质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品种籽粒发芽指数对6 个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 Tamyb10 、TaDFR(Dihydroflavone reductase)、 TaVp-1(Viviparous‑1)、 TaSdr(Seed dormancy)、 TaPM19 -A1(Plasma membrane 19‑A1)、 TaMFT(Mother of FT and TFL1)]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期为抗穗发芽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及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 Tamyb10 、TaDFR、 TaVp-1 、TaSdr、TaPM19- A1 、TaMFT 在42个优质小麦品种中均检测到2种等位变异,优异等位基因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介于4.8%~78.6%,未发现TaVp-1 的TaVp-1 Bb 基因型。等位基因类型与籽粒发芽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标记myb10D、MFT-3A和MFT-A2与优质小麦穗发芽抗性极显著相关,而标记DFR-B、Vp1B3、Sdr2A、Sdr2B和PM19-A1与优质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性不显著。STS标记myb10D可用于红粒优质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筛选,CAPS标记MFT-3A和STS标记MFT-A2可用于白粒优质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筛选,TaMFT 可能在优质小麦抗穗发芽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对5 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刘利佳, 李芳芳, 何雷, 彭玉富, 丁永乐, 孙聚涛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101-10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12
    摘要603)      PDF (7619KB)(274)    收藏
    为筛选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有效农药,降低该病害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显微观察、进化树分析以及接种鉴定的方法,对从河南省襄城县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部分离出的病原菌NC-11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性鉴定,并选用5种杀菌剂对其进行毒力测定,对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验证。结果表明,从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部分离出的病原菌NC-11为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ium)。供试5种杀菌剂对NC-11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以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0.186 2 mg/L,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97.27%;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的抑制效果最差,其EC50为203.152 2 mg/L,质量浓度为1 000.00 mg/L时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6.53%。田间验证结果表明,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在首次施药46 d后相对防效达72.69%。因此,可将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作为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首选药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花期高温对玉米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会涛, 袁刘正, 柳家友, 王会强, 朱世蝶, 袁曼曼, 王秋岭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9): 1-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9.001
    摘要196)      PDF (1281KB)(272)    收藏
    花期高温不仅使玉米减产,而且降低籽粒品质,给玉米生产带来重大影响。综述了花期高温对玉 米生理生化特性、穗发育、产量、籽粒品质的影响,并阐述了花期高温胁迫下玉米耐热相关基因研究进 展,为玉米耐高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猪A组轮状病毒HN2019-01株的分离鉴定及VP6基因序列分析
    黄正阳, 陈宇婧, 黄克, 冷超粮, 刘阳坤, 姚伦广, 李娜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125-13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15
    摘要111)      PDF (12983KB)(271)    收藏
    为了解猪轮状病毒(RV)在河南省的流行情况及其分子遗传特征,利用反转录PCR方法,从河南某猪场腹泻样品中扩增得到RV特异性核酸片段,并将腹泻样品利用MA-104细胞进行RV的分离和传代,将分离得到的RV命名为RVA/Pig-wt/HN2019-01。对分离毒株VP6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VP6核苷酸序列与猪源毒株西南株-1C(SWU-1C)相似性最高,病毒分类上同属I5亚群。VP6蛋白全长397个氨基酸,存在4个N糖基化位点和18个潜在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三级空间结构与牛轮状病毒RF株VP6蛋白高度相似,且在2个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原表位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保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干旱条件下喷施独脚金内酯对小麦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方保停, 李向东, 王汉芳, 岳俊芹, 邵运辉, 张德奇, 杨程, 秦峰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37-4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05
    摘要230)      PDF (2753KB)(268)    收藏
    干旱条件下,在小麦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研究干旱条件下独脚金内酯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喷施独脚金内酯总体上可提高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 2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小麦旗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丙二醛及脱落酸含量,提高籽粒千粒质量和产量,产量提高幅度为5.7%~7.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玉鹅种养模式对玉米生长、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刘爽, 王艳宇, 杨焕民, 王鹏, 殷奎德, 张兴梅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28-3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04
    摘要224)      PDF (2060KB)(267)    收藏
    在养鹅第7年(2018年)和第8年(2019年)的玉米田进行试验,探讨玉鹅种养模式对玉米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质量、养分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更好地推广应用玉鹅种养模式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与常规玉米种植模式相比,玉鹅种养模式下玉米植株茎、叶、籽粒干质量和全N、P、K积累量总体上均显著提高,其中籽粒全N、P、K积累量分别提高34.77%~41.95%、32.30%~46.66%、34.69%~42.26%,2018、2019年产量分别提高19.15%、22.32%。综上,玉鹅种养模式可促进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提高玉米产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种植密度对日光温室东西垄向栽培番茄产量构成及光环境的影响
    杨冬艳, 桑婷, 冯海萍, 王蓉, 马玲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5): 99-106.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5.014
    摘要234)      PDF (2574KB)(267)    收藏
    为探索日光温室蔬菜机械化耕作的适宜栽培模式,在日光温室内采用东西垄向(垄宽70 cm、垄中心间距1.8 m,垄高25 cm)栽培方式种植番茄,研究3种种植密度(双行,行距为30 cm,株距不同)下各栽培垄番茄产量构成和群体光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番茄群体冠层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强度在温室由北向南的栽培垄中逐渐减弱,冠层中部则逐渐升高。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番茄群体冠层中下部透光率呈上升趋势。30 000株/hm 2处理(B1,株距33 cm)和45 000株/hm 2处理(B3,株距22.2 cm)产量显著高于37 500株/hm2处理(B2,株距26.5 cm)。B1处理番茄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B2,且B1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综上,在宁夏地区春夏茬东西垄向栽培番茄宜采用B1处理,光照环境好、果实品质较优,收益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对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吕金岭, 李太魁, 寇长林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61-69.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08
    摘要148)      PDF (1419KB)(264)    收藏
    为应对黄褐土农田土壤已经存在的酸化问题,探究合适的调控方法,以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肥(CT)、微生物菌肥(WJ)、高量(T 20,炭∶土=1∶20)和低量(T 200,炭∶土=1∶200)生物质炭添加5种处理,采用桶栽试验开展玉米季土壤酸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CT处理在玉米收获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SOM)、交换性钙离子、交换性镁离子、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P>0.05),说明常规施肥方式不利于酸化黄褐土土壤改良。而WJ、T 20、T 200处理土壤pH值和SOM含量均较CK显著提升,其中pH值在玉米收获后分别达到4.80、6.45、5.92,SOM含量分别达到14.5、26.5、17.3 g/kg,说明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添加可以显著缓解酸化,改善黄褐土土壤质量。同时,WJ、T 20和T 200处理土壤交换性钾离子、交换性钠离子、交换性钙离子和交换性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CK和CT处理,说明添加微生物菌肥和生物质炭可有效固持黄褐土土壤中关键盐基离子。不同处理玉米关键生长期的光合指标显示,WJ、T 20和T 200处理玉米大喇叭口期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 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灌浆期叶片Pn、Gs、Tr均显著高于CK和CT处理,说明添加微生物菌肥和生物质炭不仅改善了黄褐土土壤酸化问题,而且提升了玉米的光合生理指标。且T 20处理玉米生长季光合指标(Pn、Gs、Ci和Tr)、土壤pH值、玉米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等指标均较T 200处理显著提升,说明加大生物质炭施用量可能更有益于黄褐土土壤酸化的缓解。综上,添加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是改良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的有效手段,而加大生物质炭用量可以进一步提升改良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鸡滑液囊支原体河南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徐引弟, 焦文强, 王治方, 李海利, 张青娴, 朱文豪, 王克领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7): 168-173.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7.020
    摘要169)      PDF (5935KB)(263)    收藏
    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鸡场滑膜炎的感染情况,采集腱鞘炎、滑膜炎、骨关节炎、气囊炎、心包炎等症状病死鸡的肺脏、心包积液、关节液等病料共159份。通过病原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共分离鸡滑液囊支原体25株,分离率为15.7%,表明河南省鸡滑膜炎感染率较高。将其中分离自某规模化蛋鸡场的分离株命名为HNMsy1,对HNMsy1进行毒力试验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HNMsy1 具有较强毒力,用该菌株制备的疫苗对鸡滑液囊支原体的攻毒保护率为100%。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鹅星状病毒XX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特征分析
    金前跃, 郭永刚, 李俊朋, 秦保亮, 王寅彪, 郭振华, 王丽, 邢广旭, 邓瑞广,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6): 134-141.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6.016
    摘要153)      PDF (2778KB)(262)    收藏
    为研究引起雏鹅痛风疫情的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河南流行株的基因组特征,从患有痛风的雏鹅样品中分离了1株GAstV,命名为XX株,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GAstV XX株可在LMH细胞上稳定传代,但无明显的细胞病变;该毒株基因组全长7 252 bp,与代表性毒株GD、AstV/SDPY/Goose/1116/17、AAstV/Goose/CHN/2017/SD0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1%、98.7%、98.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GAstV XX株与GD、AstV/SDPY/Goose/1116/17、AAstV/Goose/CHN/2017/SD01等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禽星状病毒1群。ORF2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已报道的GAstV流行毒株相比,GAstV XX株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QTL 精细定位的研究进展
    白天亮, 李杰, 冉杰, 杨辉, 乔承彬, 李培富, 田蕾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 (8): 1-8.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2.08.001
    摘要366)      PDF (1301KB)(262)    收藏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量构成因素是水稻增产的关键因素,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挖掘有利的产量基因对水稻高产具有重要意义。QTL定位是作物农艺性状优异基因挖掘的重要方法。阐述了QTL精细定位策略与群体选择,综述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粒质量QTL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合理利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基因的育种策略,为水稻产量性状优异基因克隆和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沼液过量还田对土壤环境容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李金澄, 孙吉翠, 杨丽, MUHAMMAD Azeem, 张忠兰, 杨守军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 (5): 49-57.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5.007
    摘要229)      PDF (3045KB)(253)    收藏
    以沼液过量还田为前提,探讨沼液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环境质量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沼液还田的安全容量。根据目标需氮量确定沼液施用量,共设5个处理:未施加任何肥料(N 0 t/hm 2,CK);1倍氮当量沼液(N 0.885 t/hm 2,1N);2倍氮当量沼液(N 1.770 t/hm 2,2N);3倍氮当量沼液(N 2.655 t/hm 2,3N);4倍氮当量沼液(N 3.540 t/hm 2,4N) 。结果表明,沼液还田可显著增加玉米田土壤中Cu、Zn含量,1N处理为最佳安全容量,2N、3N、4N处理土壤存在Cu、Zn污染风险,其中,玉米完熟时4N处理Cu、Zn含量分别超出风险筛选值10.96%和10.36%,风险最大。与对照相比,沼液还田显著增加玉米苗期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提高土壤的pH值,但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可溶性盐含量和pH值呈下降趋势;至玉米的完熟期,1N、2N、3N、4N处理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比对照分别高出30.59%、52.16%、72.35%、108.63%,土壤pH值比对照分别高出3.95%、6.41%、9.05%、13.65%。所有处理的蛔虫卵死亡率均为100%,故沼液还田不存在蛔虫卵存活的安全风险,但3N与4N处理土壤存在大肠杆菌污染的风险,完熟期这2个处理土壤的大肠杆菌菌群含量分别为20、30 个/g。沼液还田可增加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以3N处理产量最高和品质最优,与对照相比,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19.82%、89.01%、11.31%,产量是对照的2.08 倍。综合分析认为,以玉米产量最大和品质最优为优先目标时,3N处理为最优,以土壤环境安全容量为优先目标时,1N处理为最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目录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 (5): 0-.  
    摘要27)      PDF (31822KB)(25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RSD 防控设施土壤和蔬菜连作障碍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广印, 郭卫丽, 陈碧华, 潘飞飞, 黄新琦, 蔡祖聪, 周建华, 顾桂兰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 (1): 1-10.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1.001
    摘要222)      PDF (1283KB)(251)    收藏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能够杀灭土传病原菌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已成功用于设施土壤和蔬菜连作障碍防控。为给RSD防控土壤连作障碍的机制与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RSD防控土壤连作障碍机制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RSD在设施土壤与蔬菜生产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对今后RSD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