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Vol. 48 ›› Issue (2): 25-34.

•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刘梦红1,杜春颖2,杨锡铜1,周雪松1,赵海成1,李红宇1,郑桂萍1,吕艳东1   

  1.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9; 2.大庆市萨尔图区农业局,黑龙江 大庆 163319
  • 收稿日期:2018-07-20 出版日期:2019-02-15 发布日期:2019-02-15
  • 通讯作者: 李红宇(1979-),男,黑龙江方正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稻高产生理生态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E-mail:ndsoil@163.com
  • 作者简介:刘梦红(1980-),女,黑龙江讷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E-mail:ndsoil@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23B05-0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0104);黑龙江农垦总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HNK135-02-02)

  • Received:2018-07-20 Published:2019-02-15 Online:2019-02-15

摘要: 以垦粳5号为材料,设计3种土壤肥力(高、中、低肥力)和5种氮肥运筹模式[农民习惯施肥(M1)、V字形施肥(M2)、减氮施肥(M3)、减氮减磷施肥(M4)、前氮后移施肥(M5)],研究不同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寒地水稻氮肥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二因素互作对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影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产量(31.2 g/穴)最高,M1、M2、M4模式依次次之;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8.0 g/穴)最高,M2、M4模式依次次之;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6.7 g/穴)最高,M2、M4、M3模式依次次之。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3和M4模式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1模式蛋白质含量较低。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M5模式的食味评分(84.11、83.30、83.36)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M2模式的食味评分(85.49、84.47)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M3、M4模式的食味评分(85.17、85.39、85.14)较高。M1模式茎秆抗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其他模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M5模式氮肥贡献率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各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氮肥贡献率最低,其余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51.46%)、氮肥吸收利用率(66.83 g/g)和氮肥偏生产力(131.52 g/g)最高,M5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34.54 g/g)最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58.29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4.05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00.18 g/g)最高,M2模式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M2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61.18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0.39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90.93 g/g)最高,M3模式较高。综合考虑,高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中肥力土壤采用M2模式、低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有利于协调寒地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关键词: 寒地水稻, 土壤肥力,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