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Vol. 47 ›› Issue (8): 17-23.

•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在豫中、豫北地区光能利用率及生产潜力比较

张黛静,陈倩青,马建辉,王 真,宗洁静,杨雪倩,李春喜*   

  1. (河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 收稿日期:2018-01-14 出版日期:2018-08-15 发布日期:2018-08-15
  • 通讯作者: 李春喜(1964-),男,河南新乡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小麦栽培生理研究。E-mail:Wheatlab@163.com
  • 作者简介:张黛静(1974-),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小麦栽培生理研究。E-mail:zdjdai@163.com
  • 基金资助: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0703,2017YFD0301101)

  • Received:2018-01-14 Published:2018-08-15 Online:2018-08-15

摘要: 以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和豫北地区各设1个典型观测点,进行田间栽培,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光能利用率和生产潜力,以期为豫中和豫北两地区冬春性小麦品种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主要生育时期,豫北地区小麦旗叶的SPAD值高于豫中地区(冬性品种除外);同一品种在豫中地区的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PAR)高于豫北地区,开花期两地区冬性品种(济麦20)最大,弱春性品种最小,不同冬春性类型间差异显著;两地区各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Pn下降较Gs更加剧烈,而胞间CO2浓度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豫中和豫北地区小麦总光能利用率以弱冬性品种最高,两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已开发度分别为20.67%和22.76%,光温生产潜力已开发度分别为40.72%和43.31%。

关键词: 小麦, 冬春性, 光合特性, 光能利用率, 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