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Vol. 46 ›› Issue (10): 26-31.

•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红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

许兰杰1,梁慧珍1*,余永亮1,谭政委1,杨红旗1,董 薇1,芦海灵1,司 冰2,刘诗慧2   

  1.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芝麻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 郑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7-04-28 出版日期:2017-10-15 发布日期:2017-10-15
  • 通讯作者: 梁慧珍(1968-),女,河南永城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油料作物品质分析及育种研究。E-mail:lianghuizhen2014@126.com
  • 作者简介:许兰杰(1982-),女,河南漯河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红花品质分析研究。E-mail:xulanjie18@126.com
  • 基金资助: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CARS-21);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项目[农财发(2016)45号];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7210211008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17ZC69);河南省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扶持粮油良种培育等项目;河南省财政预算项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1513110)

  • Received:2017-04-28 Published:2017-10-15 Online:2017-10-15

摘要: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50份河南红花优质种质资源的12个表型性状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综合评价,旨在为选育红花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红花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顶果球着粒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顶果球直径、千粒质量和节间长度;单株有效果球总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分枝总数、顶果球着粒数、节间长度,最小的为粒长和粒宽。基于各种质间12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差异,对150份红花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可在遗传距离为10.15处将其划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以顶果球直径和顶果球着粒数均最大;第Ⅱ类群粒长最大、茎秆最粗、节间长度最短;第Ⅳ类群千粒质量最大、籽粒最宽;第Ⅴ类群株高最高,节间数、分枝总数和单株有效果球总数最多;第Ⅲ和Ⅵ类群的有益性状不明显。在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12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0.08%。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26.07%,主要是分枝总数和单株有效果球总数的综合反映;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58%,主要是顶果球着粒数和顶果球直径的综合反映;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4.23%,主要是千粒质量、粒长及粒宽的综合反映;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12.20%,主要是株高、第一分枝高度和节间数的综合反映。河南红花种质的表型综合值(F值)平均为0.36。其中,HH085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F值最高,为0.89。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