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Vol. 46 ›› Issue (9): 83-87.

• 植物保护 • 上一篇    下一篇

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

刘爱芝1,韩 松1,郭小奇1,梁九进1,杨春英2,曹 秀3,鲁传涛1*   

  1.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02;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7-03-13 出版日期:2017-09-15 发布日期:2017-09-15
  • 通讯作者: 鲁传涛(1964-),男,河南杞县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研究。E-mail:chunantaolu@qq.com
  • 作者简介:刘爱芝(1964-),女,河南柘城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作物害虫与害虫防治研究。E-mail:laz6403@hotmail.com
  • 基金资助: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41100111100)

  • Received:2017-03-13 Published:2017-09-15 Online:2017-09-15

摘要: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3~10 d防治效果超过95%,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7.5 g/hm2、有机磷农药乐果202.5 g/hm2效果相当;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120 g/hm2喷雾,药后1 d和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68%~54.83%和62.74%~83.31%,显著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乐果以及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小麦生产中,根据麦蚜的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选择不同结构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和用量,达到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吡虫啉, 噻虫嗪, 呋虫胺, 小麦蚜虫,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