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Vol. 46 ›› Issue (3): 66-70.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刘 苹1,李 燕1,赵海军2*,沈玉文1,宋效宗1,房 锋3,张柏松1   

  1.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100; 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山东 济南250100
  • 收稿日期:2016-09-10 出版日期:2017-03-15 发布日期:2017-03-15
  • 通讯作者: 赵海军(1976-),男,山东单县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学研究。E-mail:83179266@163.com
  • 作者简介:刘 苹(1978-),女,山东泰安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研究。E-mail:liuapple5326@sina.com
  • 基金资助: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丰工程项目(2013BAD07B0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

  • Received:2016-09-10 Published:2017-03-15 Online:2017-03-15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施肥方式(处理1:1/2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1/2尿素返青拔节期追施旋耕;处理2:全部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3: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4: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正下方条施;处理5: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侧下方条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株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数和冬前最大分蘖数以处理2最高,春季最大分蘖数以处理1、3、5较高,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3、4、5的小麦生物量较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2。小麦产量受穗数影响最大,处理1、3、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9 139、9 097、8 930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产量最低,为8 407 kg/hm2,显著低于其余4个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各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处理1、3、5较高,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最低。处理3、4、5在拔节期和孕穗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施用尿素的处理1、2差异相对较小(60~90 cm孕穗期差异相对稍大),在小麦收获后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控释氮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和条施于种子侧下方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既能保证小麦稳产,又能使土壤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从而减轻面源污染的风险。

关键词: 小麦, 施肥方式, 产量, 硝态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