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Vol. 42 ›› Issue (6): 73-76.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氮素形态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娜1,2,王朝辉1,苗艳芳2*,罗来超2   

  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河南科技大学 农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 收稿日期:2013-01-30 出版日期:2013-06-15 发布日期:2013-06-15
  • 通讯作者: 苗艳芳(1956-),女,河南洛阳市,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
  • 作者简介:李娜(1981-),女,河南宜阳人,实验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营养学。E-mail:shen_lin@126.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866);洛阳市科技攻关项目(1203206B)

  • Received:2013-01-30 Published:2013-06-15 Online:2013-06-15

摘要: 为了探索一条解决小麦增硝营养困难的新途径,分别在播前10d和播种2个时期,向土壤中施入相同数量不同形态的氮素,研究河南褐土旱地冬小麦科大9612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收获指数和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播前10d施肥,小麦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低于播种时施肥;施硝态氮小麦产量最高,施添加硝化诱导底物硫酸铵的尿素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尿素最低;硝态氮和加硝化诱导底物的尿素处理主要影响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茎秆、颖壳和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及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而对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效应不明显。由此说明,利用硫酸铵诱导尿素快速硝化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但播前10d施入硫酸铵和尿素,间隔时间太长,尿素快速硝化形成的氮素容易淋容损失,所以应当缩短预处理间隔时间。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形态, 增硝营养, 产量, 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