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Vol. 42 ›› Issue (9): 54-57.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韩雪梅1,梁子安1*,王明伟1,陈云峰2,胡诚2,吴思宇1   

  1. 1.南阳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植保土匪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
  • 收稿日期:2013-03-15 出版日期:2013-09-15 发布日期:2013-09-15
  • 通讯作者: 梁子安(1965-),男,河南博爱人,教授,本科,主要从事动物学研究。E-mail:liangzian1965@163.com
  • 作者简介:韩雪梅(1981-),女,河南南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动物和土壤生态学研究。E-mail:hanxuemei916@163.com
  • 基金资助:
     南阳师范学院校级专项项目(ZX2012014)

  • Received:2013-03-15 Published:2013-09-15 Online:2013-09-15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农业环境条件下耕地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演替状况,为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北方耕地常见的3种利用方式——常规大田、温室大棚和露天菜地下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土壤原生动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农田、1a温室大棚和4a温室大棚之间具有明显的演替梯度,在4a温室大棚中鞭毛虫丰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常规农田中土壤翻耕引起了鞭毛虫数量下降。露天菜地内由于较多的肥料投入提高了纤毛虫的丰度。温室大棚和露天菜地这2种耕地利用方式都会强化土壤食物网细菌分解途径。

关键词: 温室大棚, 露天菜地, 常规农田, 鞭毛虫, 纤毛虫, 肉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