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Vol. 40 ›› Issue (10): 88-91.

• 植物保护 • 上一篇    下一篇

2010 年郑州地区小麦黑胚率及黑胚粒发芽特性

李巧云1 , 尹 钧1 , 牛吉山1 * , 马文斌2 , 刘 靖2 , 姜玉梅1   

  1. 1. 河南农业大学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2. 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 收稿日期:2011-06-12 出版日期:2011-10-15 发布日期:2011-10-15
  • 通讯作者: 牛吉山(1965-), 男, 山西阳城人, 研究员, 博士,主要从事小麦抗病遗传及分子育种研究。E-mail:jsniu@263.net
  • 作者简介:李巧云(1971-), 女, 河南汤阴人,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小麦栽培生理与抗病育种研究。E-mail:lqylhy@163.com
  • 基金资助:
    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02102110040);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104200510013)

  • Received:2011-06-12 Published:2011-10-15 Online:2011-10-15

摘要: 对2010年郑州地区收获的25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黑胚率统计,并以发病较重的周麦18和漯麦4-168两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以及苗高、根长、单株质量等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57份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介于0~54%,其中豫麦35号、百泉41等77个品种的黑胚率低于1%,济程2号的黑胚率最高,达到54%。70%的品种(系)黑胚率低于5%,80%的品种(系)病粒级别较低(0-2级),与往年比较,2010年郑州小麦黑胚率降低。周麦18黑胚率为18.0%,黑胚粒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高与单株质量均降低,其中0-1级与2-3级种子间差异极显著;漯麦4-168黑胚率为25.7%,病粒的发芽与幼苗生长指标也降低,但不同病级间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黑胚病, 发芽特性, 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