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Vol. 44 ›› Issue (8): 154-159.

• 农产品加工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涡度相关的黑河玉米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和固碳能力变化特征研究

王亚楠1,2,3,龙慧灵2,3*,袁占良1,杨贵军2,3, 聂臣巍2,3   

  1. 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2.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3.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
  • 收稿日期:2015-01-22 出版日期:2015-08-15 发布日期:2015-08-15
  • 通讯作者: 龙慧灵(1984-),女,湖北宜城人,博士,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与遥感信息应用研究。E-mail:longhl@nercita.org.cn
  • 作者简介:王亚楠(1988-),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遥感。E-mail:wangyanan1115@163.com
  • 基金资助: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4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475)

  • Received:2015-01-22 Published:2015-08-15 Online:2015-08-15

摘要: 利用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黑河大满灌区农田生态系统4套涡度相关仪和配套的气象观测站点的数据,在对通量和气象数据预处理前提下,得到完整可靠的CO2通量和配套的气象观测数据,计算4个站点的CO2通量(Fc)、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总初级生产力(GPP),分析它们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整个生长季Fc介于-2.78~0.60 mg/(m2·s),最小Fc出现在7月中下旬;整个生长期月平均Fc表现为“U”型曲线,在13:00达到峰值-1.91 mg/(m2·s)]夜间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与地表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土壤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NEE最大碳吸收量出现在7月中旬,达到16.04 g/(m2·d)),极个别与临近值变化趋势不同的数值,是由高温季节的强降雨天气导致;最终得到的生长季GPP在7月中旬日积累量达到最高[17.74 g/(m2·d)]。4个站点生长期的GPP总累积量分别是914.68 g/m2、937.03 g/m2、984.18 g/m2、1 002.20 g/m2

关键词: CO2通量, 黑河玉米生态系统,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总初级生产力, 涡度相关方法